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分析报告.doc
《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分析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分析报告 摘要:提问行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与学生共享信息,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重要渠道。提问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它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因素。恰当的提问,对学生来说,具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检验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程度等作用;对教师来说,具有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等作用。关键词:课堂提问 分析 生物一 调查目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
2、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记忆性的、重复性的,而缺少理解性的问题,更缺少创造性的问题,从而造成大部分的课堂提问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那么,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呢?特以一节生物课为例,对教师提问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一课时 酶的本质中教师的提问情况。从9个问题着手分析教师此堂课的提问行为。将得到的数据分析汇总并提出进行有效课堂提问的建议。三 调查结果分析问卷:1、 问题的类型A 知识性问
3、题 B 思考性问题 C探究性问题2、 问题的难易程度A 易 B 适中 C难3、 回答的方式A 齐声回答 B请不自愿回答的学生回答 C请自愿回答的学生回答4、 提问后是否有停顿A 有 B 没有 C 提问前点名5、 陈述问题时的语言语调A 合理 B 不合理6、 教师是否重述问题A 是 B 否7、 是否就同一问题向几个学生提问A 是 B 否8、 是否给学生交流的机会A 是 B 否9、 学生回答后是否给出反馈A 是 B 否选项题号ABC总共19104232887233561223414542352032361582371310238716239185231、教师整堂课的提问个数是23个。2、所有问题中
4、,思考性问题占43.5%,知识性问题占39%,探究性问题占17.5%。从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看,30%的问题偏难,35%的问题难度适中,35的问题简单。从这些数据来看,教师问题的设计还是很合理的,让各个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3、回答的方式中,请自愿回答的学生回答的次数占52%,请不自愿回答的学生回答的次数占26%,齐声回答占22%。教师倾向于叫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教师之所以倾向于这么做,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举手的同学应该对此问题有所了解,并能准确回答;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担心不举手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抓不到问题的要害甚至会造成教学中断,从而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
5、率。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机会留给没有举手的学生。4、60.8%的提问后有停顿,21.7%的提问后没有停顿,17.5%是提问前先点名。教师大部分提问后都有停顿,给了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并且在问题提出之后,投入较长的等待时间的问题学生回答的质量更高一些。5、陈述问题时的语言语调87%是合理的,13%是不太合理的。6、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没有听清楚,所以65%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前都有重述两遍或两遍以上。7、56.5%的问题教师有向多个学生提问。所有问题中,一半以上的教师会向多个学生提问,让学生们自己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8、30%的问题给了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这些问题主要是探究性问题和一
6、些较难的思考性问题。78%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了相应的反馈。四 意见及建议通过分析的数据及对多节课的整体评价提出有效课堂提问的几点建议:1、提问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所以教师提问时所使用的语言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那么,对教师提问所使用的语言有什么要求呢?一是要简洁清楚地提出问题,所用的语言也应是清楚的、简练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教师要锤炼语言,要求所提问题的表达深入浅出、清晰明快、简明扼要、连贯清晰,忌啰嗦的冗长叙述。因此,教师须认真备课,所提问题须反复推敲。二是要符合学生的言语水平。所用的语言要注意学生
7、的年龄、个性差异和原有的知识水平。抽象、费解等与学生言语水平不相适应的词语,忌在提问中使用。例如:师:本实验如果不要号试管行不行呢?生:不行师:那体现了实验的什么原则?生:对照原则师:哪几组形成了对照呢?生:和,和,和,还有和师:和或者和,行不行?生:不行2、适当的等待等待时间是完成教学对话的一个关键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有研究显示,在问题提出之后,投入较长的等待时间能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和质量。二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
8、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3、问题的重复有些教师老是担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清楚,老重复问题。实际上教师老重复问题是把学生看成是缺乏经验和能力的个体,没有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过于低估了学生听的能力。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教师只要在提问开始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告诉他们每次提问只提一次不会重复,也不重复其他同学的回答,让学生注意听。自然而然,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去听。相反,经常性地重复,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反正教师总会重复,那我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课堂 提问 行为 分析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