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doc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时间:2010-02-27 11:0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154 次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有助于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率,不好的习惯则常使阅读劳而无功甚至祸害无穷。 圈点、勾划的习惯。即在阅读时,利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相关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有助于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率,不好的习惯则常使阅读“劳而无功”甚至祸害无穷。圈点、勾划的习惯。即在阅读时,利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的理
2、解意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来帮助阅读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标注符号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可增强记忆,标后的文章,要点突出,眉目清楚,便于复习,便于查检、摘录。宋朝著名学者朱熹就很爱用各种彩色笔作记号:初读,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再读,又把体会深的用青笔划出,以后再用黄笔勾划;三四番后,又用黑笔勾划,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马克思读书,常在自己书上划线,在书边空白处打些记号。“画横线的方法使他能够非常容易地在书中找到所需要的东西,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了记录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
3、。”(拉法格回马克思)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注意三个问题。其一,要有一套符号系统,画法要简便,意义要明确、固定。其二,圈点勾划,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要根据每次阅读的目的来运用有关的符号。目的不同,标划的重点也应不同。如学生在预习语文课文时课文的段落层次、生字词、中心句可作为标划的内容。标划要正确,书面应美观。其三,要结合批注勤记。以期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批注,勤记的习惯。“批注”是一种简便的读书笔记样式,“批”就是批语,如在读物上写段落层次的大意,或对其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艺术手法如以评论;“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加以提示和解释。包括“眉批”、“旁批”、”夹注”三种
4、形式。“眉批”就是在书眉(正文上面和下面的空白边)上写上简单的心得、体会、评语或疑问等来辅助阅读。“旁批”即在读物空白处写上批注来辅助阅读。“夹注”是在读物的字句中间写上批注。其特点是写在字旁、行间、字句极简,侧重于注音、解词、评价、记录点滴感受。语言学家张寿康说:“宋代的朱嘉说过读书要三到”,”我觉得还要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读到快意处,有启发处,要手勤,要摘录原句或作上记号,进而写些笔记心得,四到之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圈点勾划,批注勤记的习惯一经养成,就能给学生造就一种心理篡看到一则文字材料,就自觉去找出主次轻重,归纳中心,探索写法学生真正有了这种素质,自然不厌语文。同时,使老师讲的重
5、要问题及时通过“写”作了强化,也可避免学生坐着无事可做及对教师讲解缺乏兴趣而产生的厌倦心理。只要教师经常提醒暗示,一段时间后,这些习惯即能形成,学生也就掌握了学语文的主动权。其标志是: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录记重难点知识,而且敢于批注出自己的观感体会,能自觉勾划要点。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能起到解答疑难,辅助阅读、提供资料的作用。因此,阅读中遇到疑难往往都需要通过查读,具书来解决。学生在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化常识溯源等方面有很大的依赖性,不愿动手 ,希望有现成的答案。如果教师未能帮助学生
6、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就无法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这种惰性延至今后,也不利于他们深造和生活。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好常用工具书,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限于准备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高中学生可添置“古汉语字典”、“学生生辞海”、“学生辞源”。教师除了结合语文教本上常用工具书的使用训练学生外,还要对另一些工具书作补充说明。工具书一般分为六类:辞书类(语文辞典、专科辞典、综合词典、百科辞典等)、资料性(年鉴、表谱、手册)、线索性(书目、索引)、图录式(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图谱)及其他工具书。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工具书的内容、用法等作些基本的介绍。学生
7、有了工具书还只是起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督促学生勤查。历史学家吴晗在谈读书中讲:“认识了字并不等于完全了解这个那个名词的具体意义,有些专门术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容易 理解的。解决的办法是善于利用工具书。也以学习历史为例,不懂得使用辞源,历史人名辞典、历史地名辞典、历史地图、历史年志和历史回录学,在研究历史科学的大道上,也还是寸步难行的。”可见,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在平常的阅读活动中,工具书都是解惑明理的最好的老师。朱自清在怎样学国文中也特别指出:“读文言最难的一步工作是须查字典,找考证,死记忆。有一种人图省事,对这步工作疏忽,囫囵吞枣的读下去,还自号 不求甚解,这种
8、态度,太错误了。”岂只是读文言,读现代文又何尝不如此呢?尤其是对学生来说,一篇文章总会有几个生字词,总得扫除了,才能顺畅。阅读和思考结合的习惯。读与思历来为古人重视。孔子说:“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 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他的读书治学理论中,素来强调学与思不可偏废。朱熹对此也颇为强调,“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不安。若是读得熟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他认为熟读与精恩结合,才能有收获。“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现在的学生,却常常读而不思,流于追词逐句,所谓
9、“望天书”,又谓“读昏书”,这个”昏”就是不动脑筋的泛泛而读,照本宣科。叶老强调“阅读的方法不仅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并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 最紧要的还在于多比较,多所归纳,多所揣摩,多所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性。”事实上提出了阅读时的两大任务,一是理解把握义章的字词句和修辞,而高一层次的则是比较、归纳、思考,以洞悉文章的特别之处。根本上谈的还是阅读要和思考结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务必要训练其读与思结合的习惯。速度可放慢点,边读边留时间思考、分析,字的音、词的义,材料的选取,行文的艺术,反映的观点或表现的内容、感情等。读一则材料不一定一读到底,读到中间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养 学生 良好 语文 阅读 习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