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案6[1][1]29.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分子和原子教案6[1][1]2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和原子教案6[1][1]29.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焉耆县第二中学2011 2012学年第一学期 化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授课内容课题2 分子和原子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课时1授课教师肖艳主备人肖艳参备人杜润萍 徐凤琴由永川 严峻 马永梅 马冬梅 雷艳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
2、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二、学法指导:1、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2、 分子的特性有哪些?并举例3、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 原子的特性有哪些?5、 从分子的角度解析水变成蒸气与电解水有何不同?备注三、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分子、
3、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教法、学法:讲、练及实验探究等方法结合教具准备:小黑板仪器及用品准备: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高锰酸钾、酒精烧杯等四、教学过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1、导课: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2、小黑板出示目标3、学生自学:看课本 页完成学法指导问题: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小声讨论,不会的地方作记号(时间5分钟左右)4、后教: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演示实验:氨水使“树
4、”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激趣:氨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向同学展示课本中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板书:一、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数据说明: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5、 10-26 kg 一滴水中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类比说明:问题讨论 1、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 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3、烧开水时为什么会看到“跑”气的现象?板书: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演示实验: 一杯水 + 一块糖 = ? 100 mL水+100 mL酒精=200 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会成立吗?教学过程:A组实验:100 mL水+100 mL酒精 B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高锰酸钾,观察现象。C组实验
6、:下面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上面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抽掉中间的玻璃片,观察现象。(本实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D组实验:取二支注射器,分别吸入满管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比较难易。引导: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大家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新发现。建议: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发现和解释。板书:3、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知识迁移应用问题思考: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 原子 教案 2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