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研究性学习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宋词研究性学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研究性学习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宋词研究性学习教案学 科:语 文执教者:刘应东教学目的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其爱国情感,发展其研究性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的代表性词作,兼及其他宋词作家的词作名篇。适用年级初三年级下学期课前准备1 1 课前印发宋词12家45首作品,推荐有关读物,要求通读所有45首作品,使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2 2 组织苏(苏轼)、李(李清照)、陆(陆游)、辛(辛弃疾)四个小组,自愿结合,课上鼓励他们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做好分工负责,推举本小组的发言人,拟定发言提纲。3 3 每个小组位发言人准备材料,并制作朗读录音,制作多媒体幻灯片。4 4 课上同学们或主持
2、,或发言,或朗读,或补充,积极参加集体讨论,且不限于本专题。5 5 布置一学生课上作关于宋词概述的演讲(三分钟左右),注意课本上已学习过的内容尽量不讲。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学习古代诗歌,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热爱祖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样式,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可见宋词在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几首宋词,尽管篇篇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但相对于佳作俯拾皆是的宋词而言,也只能算是管中窥豹。为作进一步探索,下面我们就宋词进行一番研究性学
3、习。二、概述(学生完成) (参考课本文学史常识作简略介绍)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词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先请大家了解巩固一下宋词的基本常识。 常识简介如图所示(幻灯打出):原名:曲子词 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于中唐,盛在两宋别称
4、:诗余 (题材方面)较为自由 长短句 (格式方面)易于表现 乐府 (韵律方面)利于流传 乐章、歌词、歌曲、琴趣、笛谱、倚声体裁:令、引、近、慢 小调(小令) 不分片,58个字以下 中调(短调) 分上下两片,5991个字 长调(慢词) 两片以上,92个字以上 “片”又称半“阕”,一首词或可分成上下半阕。全宋词(唐圭璋)收词家1330余人词作19900余首三、过渡 北宋初期,范仲淹的词开豪放一派的先河,显示出非凡的气魄。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打出幻灯片,集体朗读)。承继花间派温庭筠婉丽词风的晏殊、欧阳修亦不乏绝妙好词,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词 研究性学习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