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和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呢?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和探索,我觉得应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两方面展开。一、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目前,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师生对话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只要学生肯学想学,其他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教师要把重心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因
2、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活动至关重要,情境和活动成为学生体现主体性的载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时可能是主持人,有时可能是导演,当事人和主角永远是学生。下面我举一个教学实录来说明。教学实录: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生活。这一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怎样适应学校新生活的途径,除了了解新学校环境外,还要尽快建立新的友谊。让学生知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友谊的珍贵固然重要,但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是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交友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新同学,把学生的需要落到实处。我先是堂上调查学生,开学几天认识了多少个新同学.结果能说出10位包括10位同学名字的学生只有一两个,
3、连同桌的名字都说不出的也不少。调查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沟通的必要性。接下来,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白纸,要求学生画上自己的自画像,并写上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生日、毕业学校、外貌特征、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座右铭等。布置完要求后,学生很兴奋且形态各样,非常生动。有为不会画自画像发愁的,有不知道自己性格特征的,有不知道座右铭是什么意思的,有连自己长怎样都不知道的真是太可爱了!规定时间结束,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那张自我介绍对折又对折并交给组长收齐交给我。当我把全班的自我介绍的纸拿在手上叠整齐,并对学生说,等会我会把这些纸每人发一张,看谁和谁最有缘分成为好朋友!如果拿回自己那张的同学,则是今天最幸运的人!(其
4、实拿回自己那张是很遗憾的,我为了安慰学生,说成是最幸运的人。事实上确实有俩个学生拿回了自己的那张,不过当我向全班宣布他们是最幸运的人时,他们好开心。)我当着全班的面象洗扑克牌似的打乱折纸的顺序,洗了很多次,学生很兴奋,我也很开心。然后,我逐个象发奖品似地发给每个学生的手上。发之前,我对学生说,在我宣布打开看之前,你们必须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不能打开,这也是老师检测你们的制止力了,中学生应该有比小学生更高的自制力。(其实我另一个目的是想通过短暂的等待增强活动的刺激效果)学生再次呈现出形态各异。有迫不及待打开的、有忍住不看握在手中的,有忍住不打开但对着灯光看的、有偷偷挑起个角偷看的我逐个发完后,对学生
5、说,谁没有打开看的请自信的举起手。有趣的一面又出现了:有的非常自豪的举起未开的折纸,而有些竟然扬着打开的纸举手,有些没举手面带后悔我当即表扬了那些没打开纸的学生自制力好,我又看到很多开心的笑容。最后我宣布可以打开看了,学生仍然激动兴奋,看完后开始躁动,四处张望。我知道他们在寻找自己的有缘人了。我给学生躁动了1分钟左右,要他们安静下来。然后问学生,有谁还没认识自己的有缘人但又很想认识的请举手。我请了最快举手的学生起来,把他手上的自我介绍大声念出来。先念到名字,我要求被念到的学生也站起来。并对学生说,你们很有缘份啊,希望你们能成为好朋友。然后就像接龙游戏,每个念到的学生就站起来,一方面回应同学,另
6、一方面是轮到他念自己的那张。学生们都很高兴。为了节省时间让所有同学都认识自己的有缘人,后来我只要求念名字就可以了。结果全班学生都认识了自己的有缘人。最后,我鼓励学生们,认识名字只是第一步,希望积极主动和同学交往,继续认识更多的新同学。经过活动,我相信,全班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了。这个过程,我只是主持人,学生是主角。二、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呢?现在老师们比较迷惑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导,导什么的问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就要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老师不是一味的合作、探究、讨论。而应该是老师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原有的经验等基础上,将教材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对理论知识进
7、行整合、归纳和感悟。然后老师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问题对理论知识进行再认识。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注意渗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技能和学科思想观念。如果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愉悦,从而逐步形成学科思想观念。因此,我认为老师“导”的关键是在如何帮助学生感悟认识然后用所学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纽带和桥梁作用。“导”在操作上主要的载体是创设情境和老师的设问。下面我还举一个教学实录来说明。教学实录:课题:九年级第一课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培养奉献精神,知道不言代价与回报地承担责任是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社
8、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如果仅仅给学生讲大道理,学生是不愿意听的。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只是普通人,奉献精神是圣人的专利,离自己比较远。我想让学生知道并领悟到每个人都有奉献精神的潜质,每个人都可以有奉献精神。课堂上我向学生呈现了一个情境:某初三学生小林在生日那天,家人给自己庆祝后非常感动,感谢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他作了个决定,向父母宣布以后周末的碗筷由他洗,减轻父母的负担。因为他觉得自己逐渐长大了,不再是事事依赖父母的小孩子了,应该学会体贴和关爱父母。第一次洗碗,由于经验不足,小林打烂了妈妈新买的两个碗,遭来了妈妈的责怪:“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连洗碗都不会!”小林感到既委屈又懊恼。我问学生,如果你是小林
9、,对妈妈的责备你会有什么态度?在他没决定承担洗碗责任的以前,这个时候他正在玩电脑。现在他放弃了他的娱乐时间,去做其实他内心很不喜欢的洗碗工作,不但没得到妈妈的肯定,还被妈妈责怪,心里有点委屈。说到这,学生若有所思。我继续问,你会赌气对妈妈说,我以后不洗了,省得把家里的碗都打烂了!还是会说妈妈对不起,下次我小心点?我请了一位学生选择他的态度。学生选择了后一种态度。我不肯定他是否出自真心,但还是表扬他选择负责任的态度。我转而问全班,小林选择后一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受了责骂也不放弃自己内心不喜欢的工作?学生又若有所思。有些学生可能想要是我是小林,我肯定放弃的。有些可能想我也会选择后者,但是什么力量让我这么去做呢?沉默了大约5秒钟,有学生说是“承诺”,我马上肯定他:遵守承诺确实是负责任的表现!我又问全班,什么力量让他遵守承诺呢?最本质的是什么?又沉默约3秒,有个女同学回答是“爱”。我很高兴,终于有学生领悟到奉献精神的实质是爱!我对学生说,小林不计较妈妈的态度,他认为为父母做点事是应该的,是他愿意的,所以没有放弃自己的决定。支持他这样做的力量其实就是对父母的爱。这是最本质的。正如歌德说的那句话(我让学生阅读课本的名言)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如果你心中有爱,包括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你就愿意去承担责任,并且不计较得失。这就是奉献精神了。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奉献精神的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