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复习与情境的关系.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正确处理复习与情境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处理复习与情境的关系.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正确处理“复习铺垫“与”“创设情境”的关系“复习”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回顾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其二,分散新知识学习的难点,以免用到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卡壳。实际上,如果学习新知确实用到以前学到的、很长时间没有接触的、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忘记了的知识,做一些回顾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复习的方式,不能以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代价。如果是为了第二个目的,“分散难点”,使课堂“顺畅”,给学生搭建过多的“台阶”是不可取的。至于“创设情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问题,让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建立教学模型,然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没有了“情境”也就没有了“数学化”的“根”。所以说,由“情境”进入新课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需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不能偏离数学主题,不能只在“有趣”上下功夫,不能只作为“课题”的引子。其实,好的情境应该具备三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二是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三是生成数学问题。我们倡导“复习铺垫”与“创设情境”整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摒弃彼此孤立同时出现在一节课上。例如,前边提到的循环小数的案例,教材给的情境图是:老师可以增加一个信息:“李刚100米跑了12.8秒”。先引导学生计算“李刚平均每秒跑多少米?”而计算方法10012.8这正是已学过的知识。当学生计算出结果7.8125后,再出示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确处理 复习 情境 关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