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声现象.doc
《第1讲声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声现象.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讲 声现象单元复习目的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
2、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复习流程一、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
3、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二、考点知识梳理三、重点难点扫描(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_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_。振动的物体叫_。练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Hz之间。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转换法)2.
4、声音的传播需要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练习: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一般而言,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介质中声速最快的是 _ ,最慢的是 。声速还跟 有关,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练习:有一段足够长的钢管里面盛有水,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最先听到声音是从 中传来的。运动会上进行百米
5、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实验: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两人相距s(如:300m,距离不要太短,否则时间太短,测不准)2.甲点燃爆竹。3.乙看见爆竹爆炸的火光时开始计时,听到爆竹声时计时结束,测出时间t4.计算:v=s/t4.回声
6、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
7、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_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我们能辨别声音的方位是因为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是指声音的 ,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
8、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人听觉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 ,(蝙蝠、海豚可发出)。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水瓶琴:(见教材,课件演示)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
9、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和水共同振动产生的。水越多,音调越低。2.响度是指声音的 ,与声源振动的 和 有关。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听诊器、喊话时双手成喇叭状)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我们能区分不同的发
10、声体,就是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声的 不同。练习: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人们以 为单位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用符号 表示。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