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之我见.doc
《尝试教学法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尝试教学法之我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课堂育模年征文“尝试教学法”之我见宜五初中 黄锋“教学教学”,究其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教”与“学”的活动,充斥了整个课堂,构成了一个课堂的主体活动。但是,“有机结合”的“有机”,却难倒了一代代搞教育的人。即便是搞了一辈子教学的教师,有些恐怕在如何“有机结合”上也不甚了了。为此,教育界几乎“几年一推新”,搞了很多所谓“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讨论、矫正,前引教育家孔子关于教学的经典言论,后引陶行知先生的“行知理论”,外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理念,内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情。一代代教学人在这个如何“教”与如何指导学生“学”的道路上攀爬摸索,于
2、是一种种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拔节而出这是中国教育的大幸!毕竟,墨守成规对任何行事都是有害的,更何况是关乎社稷命运的教书育人。近几年,翠屏区教育界大力推行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建立在哲学基础、教学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上的“先试后导,先学后讲”。其实,也不止是翠屏区在推行这套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标杆,已形成“品牌效应”的邱学华之“尝试教学法”已引起了全国各地很多学校的重视,并纷纷派人前往观摩学习,并在自己的学校进行推广。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没有通过实践检验,是不会有如此“市场”的。邱先生和全国各地众多践
3、行者的实践表明,这套教学法的确行之有效,它的推广,解决了教师们头疼的如何“教”与如何指导学生“学”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我所了解的该教学法的推广过程来看,我认为部分教师曲解了“尝试教学法”,以一节片区尝试教学法赛课活动为例:某日,我亲身体验了一位农村中学教师的尝试教学课堂,该课堂的环节为:准备导学案学生回家完成导学案(按分组任务完成)课堂教师引入学生组内交流导学案完成情况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拓展延伸:表演节目老师简单总结下课。该课最后获得一等奖。对此竞赛结果,我心有疑焉,或许是我没掌握“尝试教学法”的精髓,也许该法“本该如此”吧?或许是上课者乃“主场作战”,评课者要看东道主“三分薄面”吧?我
4、之所以对此结果“心有疑焉”,全凭以下两点感受为据:一、小组内交流之前完成的导学案时,组内“C级学生(学困生)大开天窗(空白),没有按时完成,是题太难,学生难以自行“尝试”?是学生家里条件不足(比如没有电脑,不能查阅相关资料,农村家庭,此种可能性较大),无条件完成?抑或是学生懒惰,根本不愿去关注导学案?抑或是以上几点兼而有之?可以肯定的是,老师没有发现,是教学任务重,难以发现,还是老师根本无此意识,亦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是,为了替组内“挣分”,组内“A级学生(组长与副组长)”将自己准备的资料递给“C级学生”,并小声鼓励说,“照着念”,于是掌声雷动,“C级学生”亦高高兴兴坐下,因为各层次的学生都表
5、现俱佳,所以高分小组层出不穷,你追我赶,课堂甚是热闹!而于此热闹背后的“细节”,上课老师浑然不知!二、一整节课,老师除了开场白外,就是诸如“下面那个小组来交流”“很好”“不错”“声音可以大些吗”等语言,最后下课时简单总结了一下。并且,因为教室四周所有的黑板都划给了学生作“自留地”(每块“自留地”上面是学生的姓名和学生的关于尝试的座右铭,下面是学生板书汇报的空间),教师没有板书的空间,一整节课也因此除了没有任何讲解外,也没有任何板书。对此,我又心存疑虑了,老师的“导”在哪里?“讲”又在哪里?依据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理念,一节课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尝试 教学法 我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