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考试重点优秀PPT.ppt





《液压考试重点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考试重点优秀PPT.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12.6 2.6 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2.6.2 2.6.2 气穴现象气穴现象1.气穴现象的机理及危害气穴现象的机理及危害 气穴现象又称为空穴现象。在液压系统中,假如某点处的压力低于液压油液所在气穴现象又称为空穴现象。在液压系统中,假如某点处的压力低于液压油液所在温度下的空气分别压时,原先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就会分别出来,使液体中快速出现温度下的空气分别压时,原先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就会分别出来,使液体中快速出现大量气泡,这种现象叫做气穴现象。大量气泡,这种现象叫做气穴现象。当压力进一步减小、而低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将快速汽化,产生大量蒸汽气泡,使气穴
2、现象更加严峻。气穴现象多发生在阀口和液压泵的吸油口。在阀口处,一般由于通流截面较小而使流速 很高,依据伯努利方程,该处的压力会很低,以致产生气穴。在液压泵的吸油过程中,吸油口的确定压力会低于大气压,假如液压泵的安装高度太大,再加上吸油口处过滤器和管道阻力、油液粘度等因素的影响,泵入口处的真空度会很大,亦会产生气穴。当液压系统出现气穴现象时,大量的气泡使液流的流淌特性变坏,造成流量和压力的不稳定,当带有气泡的液流进入高压区时,四周的高压会使气泡快速崩溃,使局部产生特别高的温度和冲击压力,引起振动和噪声。当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气泡破灭时,局部产生的高温顺高压会使金属表面疲惫,时间一长会造成金属表面的
3、侵蚀、剥落,甚至出现海绵状的小洞窟。这种由于气穴造成的对金属表面的腐蚀作用称为气蚀。气蚀会缩短元件的运用寿命,严峻时会造成故障。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22.6 2.6 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2.2.削减气穴现象的措施削减气穴现象的措施3.3.为削减气穴现象和气蚀的危害,一般实行如下一些措施:为削减气穴现象和气蚀的危害,一般实行如下一些措施:4.4.(1 1)减减小小阀阀孔孔或或其其它它元元件件通通道道前前后后的的压压力力降降,一一般般使使压压力力比比p1p1p2p23.53.5。5.5.(2 2)尽尽量量降降低低液液压压泵泵的的吸吸油油高高度度,接接受受内内径径较较大大的的吸吸
4、油油管管并并少少用用弯弯头头,吸吸油油管管端端的的过过滤滤器器容容量量要要大大,以以减减小小管管道道阻阻力力,必必要要时时对对大大流流量量泵泵接接受受协协助助泵供油。泵供油。6.6.(3 3)各元件的联接处要密封牢靠、防止空气进入。)各元件的联接处要密封牢靠、防止空气进入。7.7.(4 4)对对简简洁洁产产生生气气蚀蚀的的元元件件,如如泵泵的的配配油油盘盘等等,要要接接受受抗抗腐腐蚀蚀实实力力强强的的金属材料,增加元件的机械强度。金属材料,增加元件的机械强度。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32.4 2.4 管道中液流的特性管道中液流的特性 试验结果证明,液体在圆管中的流淌状态不仅与管内的平均流速v有
5、关,还和管道内径d、液体的运动粘度有关。而确定流淌状态的,是这三个参数所组成的一个称为雷诺数的无纲量数,即 (2-28)式(2-28)中的雷诺数Re的物理意义为: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这就是说,假如液流的雷诺数相同它的流淌状态亦相同。液流由层流转变为紊流时的雷诺数和由紊流转变为层流时的雷诺数是不相同的,后者的数值小,所以一般都用后者作为判别液流状态的依据,称为临界雷诺数,记为Recr。当液流的实际雷诺数Re小于临界雷诺数Recr时,为层流;反之,为紊流。常见液流管道的临界雷诺数由试验求得,如表2-5所示: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42.5 2.5 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
6、本节主要介绍液流经过小孔及缝隙的流量公式。在探讨节流调速及分析计算液压元件的泄漏时它们是重要的理论基础。2.5.1 2.5.1 薄壁小孔薄壁小孔 当小孔的通流长度 与孔径 之比l/d 0.5时,称为薄壁小孔。如图2-21所示。一般薄壁小孔的孔口边缘都做成刃口形式。图2-21 通过薄壁小孔的液流 当液流经过管道由小孔流出时,由于液体的惯性作用,使通过小孔后的液流形成一个收缩断面C-C,然后再扩散,这一收缩和扩散过程产生很大的能量损失。当孔前通道直径与小孔直径之比小 时,液流的收缩作用不受孔前通道内壁的影响,这时的收缩称为完全收缩完全收缩;当 时,孔前通道对液流进入小孔起导向作用,这时的收缩称为不
7、完全不完全收缩收缩。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52.5 2.5 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现对孔前,孔后通道断面1-1和2-2列伯努利方程,并设动能修正系数=,则有 (2-40)式中h为液流流径小孔的局部能量损失,它包括两部分:液流经截面突然缩小时的h1和突然扩大时的h2。,经查手册,。因为 ,所以 。又因为A1=A2时,v1=v2,将这些关系代入伯努利方程,得出 (2-41)上式 称为速度系数,反映了局部阻力对速度的影响。经过薄壁小孔的流量为:(2-42)式中:A0小孔截面积;c截面收缩系数,;Cd流量系数,Cd=CvCc。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62.5 2.5 孔口及
8、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 流量系数Cd的大小一般由试验确定,在液流完全收缩的状况下,Re105时,Cd可由下式计算 (2-43)当105时,Cd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常数,计算时按Cd=0.600.61选取。液流不完全收缩时,Cd可按表2-7来选择。这时由于管壁对液流进入小孔起导向作用,Cd可增至0.7-0.8。表2-7 不完全收缩时流量系数Cd的值 薄壁小孔因其沿程阻力损失特别小,通过小孔的流量对油温的变更不敏感,因此薄壁小孔多被用作调整流量的节流器运用。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72.5 2.5 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2.5.3 2.5.3 平板缝隙平板
9、缝隙 当两平行平板缝隙间充溢液体时,假如液体受到压差p=p1-p2的作用,液体会产生流淌。假如没有压差p的作用,而两平行平板之间有相对运动,即一平板固定,另一平板以速度u0 运动时,由于液体存在粘性,液体亦会被带着移动,这就是剪切作用所引起的流淌。液体通过平行平板缝隙时的最一般的流淌状况,是既受压差p的作用,又受平行平板相对运动的作用,其计算图如图2-27所示。图2-27 平行平板缝隙间的液流图中h为缝隙高度,b和l为缝隙宽度和长度,一般bh,lh。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82.5 2.5 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 在液流中取一个微元体dx、dy(宽度方向取单位长),其
10、左右两端面所受的压力为p和p+的dp,上下两面所受的切应力为+d和,则微元体的受力平衡方程为 整理后得 由于 ,上式可变为 将上式对积分两次得 上式c1、c2为积分常数。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92.5 2.5 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 一般状况下,当平行平板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为u0时,则在y=0处,u=0,=h处,u=u0;此外,液流作层流运动时p只是x的线性函数,即 ,将这些关系式代入上式并整理后得 (2-48)由此得通过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为 (2-49)(2-49)式是全部缝隙流的通用公式,下面分别有两种特殊状况:(1)当平行平板间没有相对运动u0时,通过的液流纯由
11、压差引起,称为压差流淌,其流量为 (2-50)(2)当平行平板两端不存在压差时,通过的液流纯由平板运动引起,称为剪切流淌,其流量值为 (2-51)从式(2-49)、式(2-50)可以看到,在压差作用下,流过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缝隙值的三次方成正比,这说明液压元件内缝隙的大小对其泄漏量的影响是特别大的。第3章 液 压 泵103.4 3.4 齿轮泵齿轮泵3.4.3.4.1 1 外啮合齿轮泵外啮合齿轮泵 齿轮泵是利用齿轮啮合原理工作的,依据啮合形式不同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两种。1.结构结构图3-17 a 齿轮泵结构及外形图第3章 液 压 泵113.4 3.4 齿轮泵齿轮泵图3-18 齿
12、轮泵工作原理图外啮合齿轮泵(图3-17)由一对几何参数完全相同的齿轮6、长短轴12、15、泵体7、前后盖板8、4等主要零件组成,图3-18为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两啮合的轮齿将泵体、前后盖板和齿轮包围的密闭容积分成两部分,当原动机通过长轴(传动轴)带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如图示方向旋转时,因啮合点C的啮合半径Rc小于齿顶圆半径Re,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减小,经压油口排油,退出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增大,经吸油口吸油。吸油腔所吸入的油液随着齿轮的旋转被齿穴空间转移到压油腔,齿轮连续旋转,泵连绵不断吸油和压油。2.工作原理工作原理第3章 液 压 泵123.4 3.4 齿轮泵齿轮泵(1)(1)因油现
13、象与卸荷措施因油现象与卸荷措施4.外啮合齿轮泵在结构上存在的几个问题外啮合齿轮泵在结构上存在的几个问题最大最大最小最小最大最大现象及危害:现象及危害:吸油侧压力低,无油可吸,油液产生气泡,形吸油侧压力低,无油可吸,油液产生气泡,形成气穴现象;在压油侧压力高,油液无处可排,成气穴现象;在压油侧压力高,油液无处可排,压力急剧增大,油液发热,造成泄漏增加。这压力急剧增大,油液发热,造成泄漏增加。这些都将使泵产生振动和噪声。些都将使泵产生振动和噪声。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平稳性,齿轮泵的齿轮重迭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平稳性,齿轮泵的齿轮重迭系数系数必须大于必须大于1(一般一般=1.051.10),即在前一对,
14、即在前一对轮齿尚未脱开啮合之前,后一对轮已经进入啮合。轮齿尚未脱开啮合之前,后一对轮已经进入啮合。在两对轮齿同时啮合时,它们之间将形成一个与在两对轮齿同时啮合时,它们之间将形成一个与吸、压油腔均不相通的闭死容积。此闭死容积随吸、压油腔均不相通的闭死容积。此闭死容积随着齿轮的旋转,先由大变小,后由小变大。因闭着齿轮的旋转,先由大变小,后由小变大。因闭死容积形成之前与压油腔相通,因此容积由大变死容积形成之前与压油腔相通,因此容积由大变小时油液受挤压经缝隙溢出,不仅使压力增高,小时油液受挤压经缝隙溢出,不仅使压力增高,齿轮轴承受周期性的压力冲击,而且导致油液发齿轮轴承受周期性的压力冲击,而且导致油液
15、发热。在容积由小变大时,又因无油液补充产生真热。在容积由小变大时,又因无油液补充产生真空,引起气蚀和噪声,这种因闭死容积大小发生空,引起气蚀和噪声,这种因闭死容积大小发生变化导致压力冲击和气蚀的现象称为困油现象。变化导致压力冲击和气蚀的现象称为困油现象。困油现象将严重影响泵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予困油现象将严重影响泵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予以消除。常用的方法是在泵的前、后盖板或浮动以消除。常用的方法是在泵的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轴套(浮动侧板浮动侧板)上开卸荷槽。在开设卸荷糟后,上开卸荷槽。在开设卸荷糟后,容积由大变小时与压油腔相通,容积由小变大时容积由大变小时与压油腔相通,容积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相
16、通。与吸油腔相通。第3章 液 压 泵13压压吸吸卸荷槽卸荷槽解决方法:解决方法:开困油卸荷槽,使封闭容腔减小时与压油腔想通;开困油卸荷槽,使封闭容腔减小时与压油腔想通;反之与吸油腔想通,消退困油现象。反之与吸油腔想通,消退困油现象。第3章 液 压 泵14 内啮合齿轮泵有内啮合齿轮泵有渐开线齿形渐开线齿形和和摆线齿形摆线齿形两种,其结构示两种,其结构示意图见右图意图见右图 3.4 3.4 齿轮泵齿轮泵3.4.2 3.4.2 内啮合齿轮泵内啮合齿轮泵 渐开线齿形泵,小齿轮和内渐开线齿形泵,小齿轮和内齿轮之间要装一块隔板,以齿轮之间要装一块隔板,以便将吸油腔和排油腔隔开;便将吸油腔和排油腔隔开;摆线
17、齿形泵,小齿轮和内齿摆线齿形泵,小齿轮和内齿轮只相差一个齿。内啮合齿轮只相差一个齿。内啮合齿轮泵中小齿轮是主动轮。轮泵中小齿轮是主动轮。第3章 液 压 泵153.3 3.3 叶片泵叶片泵叶片泵分为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两种,前者用作变量泵,后者为定量泵。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运动平稳、噪声小、输油匀整、寿命长等优点,工作压力为621MPa,广泛应用于中低压液压系统中。1.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图3-10 双作用叶片泵结构图3-10为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图,主要零件包括传动轴9、转子13、定子5、左、右配流盘2、6、叶片4和前、后泵体7、3等,由定子的内环、转子的外圆和左、右配流盘组成的密闭容积如
18、图3-11所示被叶片分割为四部分。当传动轴带动转子旋转时,位于转子叶片槽内的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出,紧贴定子内表面随转子旋转。定子的内环由两段大半径圆弧(圆心角为1),两段小半径圆弧(圆心角为2)和四段过渡曲线(范围角为)组成。3.3.1 3.3.1 双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因转子旋转一周,叶片在转子叶片槽内滑动两次,完成两次吸油和两次压油而得名。实物图实物图第3章 液 压 泵163.3 3.3 叶片泵叶片泵3.3.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变量原理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变量原理 图3-15 限压式变量泵的结构图3-15为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结构图,图3-16为其简化原理图(见下页)。如
19、图所示,在定子的左侧作用有一弹簧2(刚度为K,预压缩量为x0),右侧有一限制活塞1(作用面积为A),限制活塞油室常通泵的出口压力油p。作用在限制活塞上的液压力FpA与弹簧力 相比较。当 时,定子处于右极限位置,偏心距最大,即e=emax,泵输出最大流量。若泵的出口压力p因工作负载增大,导致 时,定子将向偏心减小的方向移动,位移为x。定子的位移,一方面使泵的排量(流量)减小,另一方面使左侧的弹簧进一步受压缩,弹簧力增大为 。当液压力与弹簧力相等时,定子平衡在某一个偏心(=emax-x)下工作,泵输出确定的流量。泵的出口压力越高,定子的偏心越小,泵输出的流量越小。其压力流量特性曲线如图3-16b所
20、示(见下页)。第3章 液 压 泵173.3 3.3 叶片泵叶片泵图3-16 限压式变量泵原理当当pAKx0时,时,e=emax,q=qmax;当当pA=Kx0时,时,e=emax,q=qmax;令令 pc=ppc称为限定压力称为限定压力泵在最大流量下所能泵在最大流量下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达到的最高压力。当当pAKx0时,时,e q;当当p=pmax时,时,e=0,q=0此时的压力此时的压力pmax称为称为截止压力。截止压力。调节流量调节螺钉,可调节流量调节螺钉,可调节调节e emaxmax即即q qmaxmax,使,使ABAB线上下线上下平移;平移;K K一定,调节弹簧预压缩一定,调节弹簧预压
21、缩量量x x0 0,使,使BCBC线左右平移;线左右平移;弹弹簧簧预预压压缩缩量量x x0 0一一定定,改改变变K K,可可改改变变BCBC线线的的斜斜率率:KBCKBC变变平平坦坦。即即弹弹簧簧越越“软软”(K”(K值值越越小小),BC),BC段段越越陡陡,p,pmaxmax值值越越小小;反反之之,弹弹簧簧越越“硬硬”(K”(K值值越越大大),BC),BC段段越越平平坦坦,p,pmaxmax值亦越大。值亦越大。调整螺钉与特性曲线形态位置的关系q第5章 液压控制阀185.2 5.2 方向限制阀方向限制阀 表5-1 三位四通滑阀的中位机能 TTTT第5章 液压控制阀195.2 5.2 方向限制阀
22、方向限制阀 表5-1 三位四通滑阀的中位机能(续)TTTTT第5章 液压控制阀205.3 5.3 压力限制阀压力限制阀5.3.1 5.3.1 溢流阀溢流阀 在液压系统中,用来限制液压油压力和利用液压油压力来限制其他液压元件动作的阀统称为压力限制阀。一般的压力限制阀包括溢流阀、减压阀、依次阀和压力继电器。溢流阀是通过对油液的溢流,使液压系统的压力维持恒定,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压、调压和限压。溢流阀的主要用途有以下两点:溢流阀的主要用途有以下两点:1)调调压压和和稳稳压压。如如用用在在由由定定量量泵泵构构成成的的液液压压源源中中,用用以以调调整泵的出口压力,保持该压力恒定。整泵的出口压力,保持该压力恒
23、定。2)限限压压。如如用用作作平平安安阀阀,当当系系统统正正常常工工作作时时,溢溢流流阀阀处处于于关关闭闭状状态态,仅仅在在系系统统压压力力大大于于其其调调定定压压力力时时才才开开启启溢溢流流,对对系统起过载爱护作用。系统起过载爱护作用。第5章 液压控制阀21 溢流阀的特征是:阀与负载相并联,溢流口接回油箱,接受进口压力负反馈,不工作时阀口常闭。依据结构不同,溢流阀可分为直动型和先导型两类。直动型溢流阀图形符号直动型溢流阀图形符号先导型溢流阀图形符号先导型溢流阀图形符号5.2 5.2 方向限制阀方向限制阀第5章 液压控制阀225.3 5.3 压力限制阀压力限制阀如上所述,可以归纳以下几点:如上
24、所述,可以归纳以下几点:(a)调整弹簧的预压缩量x0,可以变更阀口的开启压力pk,进而调整限制阀的进口压力p,即对应于确定弹簧预压缩量x0,阀的进口压力p基本为定值。此处弹簧称之为调压弹簧。(b)如图所示,弹簧腔的泄漏油经阀体上的泄油通道干脆引到溢流阀的出口,然后回油箱。若回油路有背压,则背压力作用在阀芯的上端,导致溢流阀的进口压力随之增大。(c)直动型溢流阀因液压力干脆与弹簧力相比较而得名,该阀结构简洁,灵敏度高。但若阀的压力较高、流量较大,则要求调压弹簧具有很大的弹簧力,这不仅使调整性能变差,而且结构上也难以实现。所以滑阀式直动型溢流阀已很少接受,但其工作原理具有代表性,有利于初学者理解和
25、驾驭。第5章 液压控制阀235.3 5.3 压力限制阀压力限制阀(2)(2)先导型先导型 图5-11 三级同心溢流阀 先导型溢流阀常见的结构如图5-11所示,它们由先导阀和主阀两部分组成。先导阀:为一锥阀,事实上是一个小流量的直动型溢流阀;主阀:为锥阀,其中图5-11为三级同心结构。实物图实物图原理示意图原理示意图第5章 液压控制阀245.3 5.3 压力限制阀压力限制阀与直动型溢流阀相比,先导型溢流阀具有以下特点。与直动型溢流阀相比,先导型溢流阀具有以下特点。(a)阀的进口限制压力是通过先导阀芯和主阀阀芯两次比较得来的,压力值主要由先导阀调压弹簧的预压缩量确定,流经先导阀的流量很小,溢流流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压 考试 重点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