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AA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
《oAAA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AAA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oAAA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 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6 400 km的椭圆球体,它由三层不的椭圆球体,它由三层不同的物质构成。最表面的一层是很薄的地壳,平均厚度约为同的物质构成。最表面的一层是很薄的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0 km;中间很厚的一层是地慢,厚度约为中间很厚的一层是地慢,厚度约为2 900 km;最里面的最里面的叫地核,其半径约为叫地核,其半径约为3 50
2、0 km,如,如图图13-1所示。所示。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万次地震。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很小,不用灵敏的仪器测量不到。这震。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很小,不用灵敏的仪器测量不到。这样的小地震约占一年中地震总数的样的小地震约占一年中地震总数的99%,剩下的,剩下的1%才是人们才是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其中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大约可以感觉到的,其中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大约发生发生18次。次。一、地震的类型一、地震的类型 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由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由于火山
3、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叫陷落地震然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叫陷落地震;由于地壳运动,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前两种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而后造地震。前两种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而后一种地震的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也广,通常在研究工程抗一种地震的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也广,通常在研究工程抗震时将其作为重点。震时将其作为重点。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
4、知识二、构造地震的成因二、构造地震的成因 地球内部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地球的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地球内部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地球的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巨大的能量,而组成地壳的岩层在巨大的能量作用下,也在巨大的能量,而组成地壳的岩层在巨大的能量作用下,也不停地连续变动,不断地发生褶皱、断裂和错动,如不停地连续变动,不断地发生褶皱、断裂和错动,如图图13-2所示。这种地壳构造状态的变动,使岩层处于复杂的地应力所示。这种地壳构造状态的变动,使岩层处于复杂的地应力作用之下。不断地壳运动使地壳某些部位的地应力逐渐加强,作用之下。不断地壳运动使地壳某些部位的地应力逐渐加强,当弹性应力的积聚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
5、岩层就会发生突当弹性应力的积聚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断裂和猛烈错动,从而引起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然断裂和猛烈错动,从而引起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形成地震。由于岩层的破裂往往不是沿一个平面发展的,面,形成地震。由于岩层的破裂往往不是沿一个平面发展的,而是形成由一系列裂缝组成的破碎地带,沿整个破碎地带的而是形成由一系列裂缝组成的破碎地带,沿整个破碎地带的岩层不可能同时达到平衡,因此,在一次强烈地震岩层不可能同时达到平衡,因此,在一次强烈地震(即主震即主震)之后,岩层的变形还有不断的零星调整,从而形成一系列余之后,岩层的变形还有不断的零星调整,从而形成一系列余震。震。构
6、造地震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这种地震往往发生在地应力构造地震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这种地震往往发生在地应力比较集中、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段,即原有断层的端点或转折比较集中、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段,即原有断层的端点或转折处、不同断层的交会处。处、不同断层的交会处。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三、地震波三、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岩石破裂,并产生巨大的残余变形,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岩石破裂,并产生巨大的残余变形,地震的能量便从震源释放出来,其中小部分的能量引起振动,地震的能量便从震源释放出来,其中小部分的能量引起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球表面各处,这就是地震波。以波的形式传到地球表
7、面各处,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按其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类。地震波按其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类。1.体波体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两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类。类。纵波,或称纵波,或称P波波(Primary wave),是由震源通过介质的质点,是由震源通过介质的质点以疏密相间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压缩波以疏密相间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压缩波(图图13-3),其质点的,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即是一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即是一种纵波。纵波的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其波速可按下式种
8、纵波。纵波的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其波速可按下式计算计算:(13-1)-介质密度。介质密度。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E-介质弹性模量介质弹性模量;v-介质泊松比介质泊松比;横波,或称横波,或称S波波(Secondarywave),它通过介质的质点在垂直,它通过介质的质点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以蛇形振动的形式传播于传播方向以蛇形振动的形式传播(图图13-4)。横波传播时,。横波传播时,物体的体积不变,但形状改变,即发生剪切变形,故又称为物体的体积不变,但形状改变,即发生剪切变形,故又称为剪切波。因此,对于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横波无法通过。剪切波。因此,对于没有固定形状的
9、液体,横波无法通过。地震学者据此推测地核的外核可能为液体。横波介质质点的地震学者据此推测地核的外核可能为液体。横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与纵波相比,横波的周期长、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与纵波相比,横波的周期长、振幅大、波速慢。横波的波速可按下式计算振幅大、波速慢。横波的波速可按下式计算:(13-2)G-介质的剪切模量。其余符号意义同式介质的剪切模量。其余符号意义同式(13-1)。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振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振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振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振动由式动由式(13-1)、式、式(13-2),当取,当取v=1/4时,得时,得:(13-3)
10、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 可见,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要快。根据波速的不同分析地震可见,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要快。根据波速的不同分析地震记录图上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差,常用来确定震源距。记录图上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差,常用来确定震源距。2.面波面波 从震源发生的以弹性波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的体波到达地从震源发生的以弹性波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的体波到达地球表面后,经过途中层状地壳岩层界面的折射和反射,产生球表面后,经过途中层状地壳岩层界面的折射和反射,产生沿地表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激发的次生波。沿地表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激发的次生波。面波有两种一瑞利波
11、面波有两种一瑞利波(Raylcigh wave)和勒夫波和勒夫波(Love wave)。瑞利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和地面法线所确定的瑞利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和地面法线所确定的铅垂平面内,以滚动形式作逆进椭圆运动铅垂平面内,以滚动形式作逆进椭圆运动(图图13-5)。而勒夫波。而勒夫波传播时,质点在地面上作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振动,以蛇行传播时,质点在地面上作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振动,以蛇行运动的方式前进运动的方式前进(图图13-6)。面波振幅大、周期长,只在地表附近传播,振幅随深度的增面波振幅大、周期长,只在地表附近传播,振幅随深度的增加迅速减小,速度约为横波的加迅速减小,速度约为横波
12、的90%。面波比体波衰减慢,能。面波比体波衰减慢,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地震发生时,在地震仪上可记录到如地震发生时,在地震仪上可记录到如图图13-7所示的地震记录。所示的地震记录。最先达到的是纵波最先达到的是纵波(P),表现出周期短、振幅小的特点。其次表现出周期短、振幅小的特点。其次到达的是横波到达的是横波(S),表现出周期长、振幅较大的特点。接着是表现出周期长、振幅较大的特点。接着是面波中的勒夫波面波中的勒夫波(L)、瑞利波、瑞利波(R)。过去一般认为,面波的振。过去一般认为,面波的振幅最大,横波和面波都达到时振动最为剧烈
13、,使工程结构物幅最大,横波和面波都达到时振动最为剧烈,使工程结构物发生破坏,但近年来,尤其是从发生破坏,但近年来,尤其是从199年年1月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日日本阪神大地震震后的宏观调查及地震记录中发现,由纵波造成的破坏也震震后的宏观调查及地震记录中发现,由纵波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忽视。不容忽视。四、震级与地震烈度四、震级与地震烈度 1.震级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日前,国际上比较通用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日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原始定义是的是里氏震级,其原始定义是1935年由里克特年由里克特(Richter)给出给出的,即地震震级的,即地震震级M为为:M=lgA(
14、11-34)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式中,式中,A是标准地震仪是标准地震仪(指周期为指周期为0.8 s、阻尼系数为、阻尼系数为0.8、放、放大倍数为大倍数为2 800倍的地震仪倍的地震仪)在距震中在距震中100 km处记录的以微米处记录的以微米(1um=10-6m)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振幅单振幅)。例如,在。例如,在距震中距震中100 km处地震仪记录的振幅是处地震仪记录的振幅是1 mm,即,即1 000um,其,其对数为对数为3,根据定义,这次地震就是,根据定义,这次地震就是3级。级。震级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大小有关,震级每差一级,地
15、震释震级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大小有关,震级每差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将差放的能量将差32倍。倍。一般认为,小于一般认为,小于2级的地震,人们感觉级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下来,称为微震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下来,称为微震;24级地震,人就级地震,人就感觉到厂,叫做有感地震感觉到厂,叫做有感地震;5级以上地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破级以上地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坏,称为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的地震,则称为强烈地震或大级以上的地震,则称为强烈地震或大震震;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据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据1935年后所提出的震年后所提出的震级测算方法计算,级测算方法计算
16、,1960年年5月发生在智利的月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是日级地震,是日前记录到的世界最大地震,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之大是空前前记录到的世界最大地震,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之大是空前的,海啸规模巨大,地面形态变化非常显著,其破坏性之大,的,海啸规模巨大,地面形态变化非常显著,其破坏性之大,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2.地震烈度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
17、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地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随有一个,但它对不同地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随距离震中远近的不同,烈度就有差异,距震中越远,地震影距离震中远近的不同,烈度就有差异,距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就越低响越小,烈度就越低;反之,距震中越近,烈度就越高。此外,反之,距震中越近,烈度就越高。此外,地震烈度还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地震烈度还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质、建筑物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评定地震烈度需要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地震烈评定地震烈度需要建立一个标准,
18、这个标准被称为地震烈度表。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建筑物的损度表。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地貌变化特征、地震时人的感觉、家具动作反应等坏程度、地貌变化特征、地震时人的感觉、家具动作反应等方面进行区分。由于对烈度影响轻重的分段不同,以及在宏方面进行区分。由于对烈度影响轻重的分段不同,以及在宏观现象和定量指标确定方面有差异,加之各国建筑情况及地观现象和定量指标确定方面有差异,加之各国建筑情况及地表条件的不同,各国所制定的烈度表也就不同。表条件的不同,各国所制定的烈度表也就不同。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现在,除了日本采用从现在,
19、除了日本采用从0到到7度分成度分成8等的烈度表、少数国家等的烈度表、少数国家(如欧洲一些国家如欧洲一些国家)用用to度划分的地震烈度表外,绝大多数国度划分的地震烈度表外,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采用分成家包括我国都采用分成12度的地震烈度表。度的地震烈度表。考虑到抗震设计的需要,我考虑到抗震设计的需要,我国颁布厂具有参考物理指标的中国地震烈度表国颁布厂具有参考物理指标的中国地震烈度表(2008;)o 一般来说,震中烈度是地震大小和震源深度两者的函数。一般来说,震中烈度是地震大小和震源深度两者的函数。由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影响最大的、发生最多的地震的震源深由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影响最大的、发生最多的地震的
20、震源深度一般为度一般为1030 km,所以,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震源深度不,所以,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震源深度不变,进行震中烈度五、与震级变,进行震中烈度五、与震级M之间关系的研究。根据全国之间关系的研究。根据全国范围内既有宏观资料,又有仪器测定震级的范围内既有宏观资料,又有仪器测定震级的3次地震资料,次地震资料,中国地震日录中国地震日录(1983年版年版)给出厂根据宏观资料估定震级给出厂根据宏观资料估定震级的经验公式的经验公式:M=0.58I0+1.5(13-5)五、等震线、基本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五、等震线、基本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1.等震线
21、等震线 一次地震发生后,在该地震波及的地区内,根据现场调查一次地震发生后,在该地震波及的地区内,根据现场调查和通信调查,按照烈度表可对该区域内尽可能多的点评出一和通信调查,按照烈度表可对该区域内尽可能多的点评出一个烈度。烈度相同区域的外包线称为等烈度线或等震线。个烈度。烈度相同区域的外包线称为等烈度线或等震线。一般来说,某地点的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递减。因此,等一般来说,某地点的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递减。因此,等震线的度数也随震中距的增加而递减。但由于震源往往不是震线的度数也随震中距的增加而递减。但由于震源往往不是一个点,尤其是大地震或强烈地震,其震源往往是几十、几一个点,尤其是大地震或强烈地
22、震,其震源往往是几十、几百千米的断裂错位,所以,等震线不可能是一些同心圆,再百千米的断裂错位,所以,等震线不可能是一些同心圆,再加上地质、地形等的影响,等震线多是一些不规则的曲线。加上地质、地形等的影响,等震线多是一些不规则的曲线。在等震线图中常可见到一些零星分布的烈度异常区。所谓在等震线图中常可见到一些零星分布的烈度异常区。所谓异常,指的是这一片小地区的烈度与其周围大片地区的烈度异常,指的是这一片小地区的烈度与其周围大片地区的烈度相比不一样。例如相比不一样。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时,在唐山西北约年唐山地震时,在唐山西北约50 km处处的玉田县,就是议度区中的研度低异常区。的玉田县,就是议度区
23、中的研度低异常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第一节地震基础知识 3.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本烈度。2.基本烈度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设计基准期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一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国家的地震烈度。国家地震局颁
24、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给出厂全国各地基本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给出厂全国各地基本烈度的分布。该图上,各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根据未来烈度的分布。该图上,各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根据未来50年年内可能发震的断层、震级的大小、烈度衰减规律等,用概率内可能发震的断层、震级的大小、烈度衰减规律等,用概率论的方法确定的。论的方法确定的。上一页 返回第二节抗震设防与概念设计第二节抗震设防与概念设计 一、抗震设防一、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是指对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抗震措施,以达抗震设防是指对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抗震措施,以达到抗震的目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到抗震的目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
25、度。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特殊设防类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重点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oAAA 建筑结构 抗震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