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强化管理 促进地区养蜂产业健康发展 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就是由我村村民付连朝等养蜂户发起,2007年9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岭角村位于妙峰山西麓、苇甸沟下游,距市中心42公里处。占地面积约5000亩,毗邻109国道,交通便利。现有70户,196人,其中40户参加养蜂专业合作社,合计出资总额24.3万元,业务范围:养蜂;蜂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生产、贮藏、销售业务;对社员开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社员生产的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储藏、加工、包装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
2、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一、合作社成立背景妙峰山镇岭角村,位于两山之间,山峦起伏,山上绿树成林,山花掩映,草木葱郁,流水潺潺,具有发展养蜂业的自然优势。这里养蜂基础比较牢固。发展养蜂业,不占土地,充分利用野外资源,经济效益高,而且可以使农作物增产,美化环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蜂蜜作为一种古老的天然高级营养保健品,深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青睐。长期以来,养蜂者均是个体户,没有形成规模化养蜂,管理松散,养蜂人的文化水平低下、质量意识淡薄、养蜂技术落后,养蜂业发展缓慢,养蜂户的效益不高。为了保证蜂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蜂农收入,实现企业与蜂农双赢,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岭角村成立养
3、蜂专业合作社,提高养蜂技术,扩大养蜂规模,实行行业自律,保证产品质量,实行统购统销,走“合作社+蜂农”联合生产的模式。二、合作社运作模式及取得的成果1、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设有专门的银行账户,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办公室1间、会议室1间、蜂蜜灌装车间1间、储藏室3间,原有社员20户全部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今年新发展养蜂户20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正在办理相关工商登记手续。合作社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主要记载该成员与合作社的经济活动往来,主要记录成员的出资额、量化公积金份额、财政扶持资金及社会捐助资金形成资产量化份额,该成员与本社的交易情况和盈余返还等情况。合作社全力为
4、社员服务,与成员交易量达到合作社交易总量的100%,按照交易量比率分配给社员的盈余达到合作社盈余总额的61.5%。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合作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北京市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成立了具有符合本社实际情况并且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北京市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章程,并制定了北京市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北京市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会制度、北京市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监事会制度等三会制度,按照章程的规定,合作社坚定不移的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严格按“合作社章程”的规定运作,财务管理、合作社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都是按照理事
5、会研究、监事会审核、社员大会通过的程序实施的,实现了自我组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宗旨,贯彻执行合作社引导、社员做自己的主的组织原则。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和成员大会,涉及到重大财产处置和重要生产经营活动等事项由成员大会决议通过,2011年共召开社员大会2次,并保留有完整的会议记录。同时,合作社不断建立健全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财务公开制度、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社务管理制度等相关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向全体社员通报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相关问题,并设有专人负责调查整理社员意见,及时反馈,并保存相关记录。3、统一管理经营,提高社员整体收入。北京岭角村养蜂
6、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始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是统一购买生产用的花粉、蜂箱、蜂王等生产资料;二是统一生产技术服务,合作社设有专门的生产技术服务人员,建立了各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深入养蜂基地为社员生产技术存在的困难,提高他们标准化养蜂水平;三是统一产品销售服务,合作社建有自己的冷藏、加工、销售,并与北京10余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集中采蜜,统一销售。合作社成员主要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的比率达到85%;合作社成员生产的主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的比率达到100%。4、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合作社以深入开展“送农技到农户”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各项适用技术
7、的大力普及,突出了社员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社员文化水平差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蜂农技术培训作为业务工作的重点来抓,每年通过专题培训、实地指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培训社员80余人次。所有成员能够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以及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生产技术规范和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开展生产活动,合作社成员的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5、品牌建设工作好,公共积累机制良好。合作社不断强化,切实加强品牌建设,在建立健全良好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基础上,申报注册“岭角原蜜”农副产品商标,积极申请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经过持续推广,“岭角原蜜”产品地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合
8、作社建立了良好的内部积累和风险保障机制,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基金,按照章程规定将公积金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并记入成员账户,2011年公积金提取比例达到盈余总额的30.8%,风险基金达到盈余总额的7.7%,增强了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6、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促进养蜂产业发展。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发挥合作社在发展中的典型示范作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引导蜂农、教育蜂农,以科技促进蜂业发展,用科技增收增效。合作社通过新建蜂场、统购统销等措施,扩大了养蜂产业从业人数,解决就业劳动力50人,社员年纯增收2000多元,充分发挥了应有的示范、推广和技术
9、培训作用。三、合作社发展规划1、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合作社养蜂环境。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当前阻碍蜂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向各级有关部门宣传养蜂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他们对发展养蜂重要性的认识,争取资金支持。同时,在保障社员收益的的前提下,加大合作社公积金提取比例,不断改善养蜂基础设施。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社员养蜂水平。搞好技术培训是提高蜂农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加养蜂经济效益的关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蜂农技术培训作为业务工作的重点来抓,利用冬春季节举办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班,提高蜂农的蜂病防治、蜂王选择、蜂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3、推广优质蜂王,推动蜂群良种化进程。推广优质蜂王,推进我社蜜蜂良种化进程是推进地区蜂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针对部分蜂农对改良工作认识不高,措施不到位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科学管理,努力解决供种与蜂农需种之间的矛盾,引进高产耐寒、采集力强、省饲料、越冬安全的优质蜂种。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定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遵守专业合作社章程,不断强化管理,积极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地区养蜂产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北京岭角村养蜂专业合作社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