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试功能的发挥看考试制度的完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考试功能的发挥看考试制度的完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考试功能的发挥看考试制度的完善以贤达学院为例摘要:考试制度从出现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作用和定位虽然常有变化但目前来看仍无法被轻易取代。目前的考试制度仍然是高校管理制度中重要的环节,然而从现有的考试制度中不难发现存在种种问题,使得考试的功能和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体现,甚至可能会形同虚设。既然如此,从充分发挥考试功能的角度,思考如何来完善和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关键字:高校课程 考试 功能 制度中国最早关于考试的记载可追溯到传说中的尧舜禹的年代。随后,从封建时代建立并成熟的赫赫有名的科举制度,到当代社会从小到大、门类繁多的各种考试,虽一度兴衰,但最终因其特殊的功能和现实需求
2、而沿用至今。现代社会的考试制度一方面沿袭了古代考试用以选拔适合人才的功能,如高考、公务员考试等;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考试作为一种简便的考核标准和监督指导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从学校到社会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考试”的身影。其中,最常见的学校课程考试对学生学识衡量有着标杆尺度的功能,如果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引导学生综合发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以上海贤达学院为例,对普通高校考试制度的现状和改善提出一些管见。一、普通高校课程考试的基本功能普通高校的课程考试不同于一般的选拔性考试,是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根据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具有的能
3、力、技能、素质水平进行的检测、鉴定和评价,并促进其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活动。(引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谈炳发、崔世海.中国电力教育.2013.19)它是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检测教学质量的必要形式,也是评价学生是否到达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引李志军、蒋外文.高校考务管理改革与实践.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 .1)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课程考试拥有以下基本功能:(一)检测评价功能。检测和评价是考试最根本也最重要的功能。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是否悉数掌握;掌握后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又或者对某些知识有独到的理解或观点,都能够通过
4、科学的考试方式得到反映,以检测和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整体水平。(二)激励引导功能。考试本身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质,这种性质在课程考试中虽不明显,但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一个优秀的考试成绩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振奋学生自我挑战的精神,激发自信心和荣誉感。课程考试的存在表明课程设置和学习并不是盲目的,考试的引导,考试内容的提示,考试方式的固化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说,考试的目的是对一门课程各知识点的综合、归纳、整理,考试方式的引导却往往使学生更注重考试的重点知识,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在这些知识重点的死记硬背上,而放弃了知识拓展和灵活运用。因此
5、,考试方式的科学化改革,有利于有效引导功能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三)反馈诊断功能。一场考试的结果固然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程度,但反过来对于教师和学校整体而言,其意义也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反馈,更是能够指出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为改进和提高教学方式提供方向。对于教师而言,考试的结果能够反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找出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而学生答题的思路和方式能则够帮助教师发现并改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方法,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对于学校而言,考试是学校掌握教学动态,了解教学进程,评价教学质量,控制教学水准的重要措施之一。(引我国高校学业考试问题探究基于考试功能的考察.程伟.教育与考试 2013
6、第3期)试题的命题质量高低、学生答题的情况好坏,包括试题评阅的标准客观与否,能够最为直观的反映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考试及其结果成为权重很大的重要内容。二、对现行考试制度下存在问题的分析从目前的高校教学制度来看,短时间内尚无更为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能够完全取代考试。因此,要在充分认识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重塑考试的积极功能,改变 “为考而考”的现状,使考试重归敦促教学质量提高的标杆尺度本体。仅以贤达学院为例,笔者认为目前的普通高校的考试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一)考试形式单一、时间过于集中。受传统考试方式的影响,大部分课程考试选择在学期末的考
7、试周内进行,形式以闭卷笔试为主。对近两年学校各个课程考试形式进行汇总统计以后可以发现,贤达学院平均每个学期开设课程约330门(次),除自选的公共课程和艺术类实践课程以外,以笔试方式进行考核的占75%以上,其中开卷考试的占5%;其余的25%考试内容大部分为无法用笔试测试的外语类会话、口译课程。以贤达学院商学院为例,所开课程的笔试考核率高达96%,其中93%为闭卷笔试。这种比例使得一名学生在考试周内需要不间断的参加十门甚至更多课程的考试,一方面学生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需要在短时间内记忆整个学期所学习所有课程的知识点,即使对平时知识积累水平较高的优秀学生也不是一件易事,一般的学生考试效果可想而
8、知。这样高密度的考试所检测出的学习水平,显然是会产生误差的。(二)考试内容僵化、题型过于固化。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运用,重死记硬背是目前贤达学院考试试题的最大问题。考试试题中有大量门类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但不追求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衡量,更不用说对课程知识的拓展。试卷一成不变地使用“名词解释”、“简答”、甚至原意用于检测学生综合素质的论述题也演化为客观背诵题。对学生而言,为了考到高分,只需要花功夫对知识点进行机械背诵即可,至于实践应用则放在其次,从而产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高分低能现象。在试卷内容本就已经偏向纯理论的同时,大部分课程教师还例行着考前给学生划定范围的传统做法,实际上也起
9、到了纵容学生“为考而背,考后即忘”,甚至投机取巧的心理,使学生失去全面学习的热情。尽管考试结果可能令人欣喜,但实际情况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使考试的激励引导功能流于形式。(三)轻过程重结果,成绩构成单一。嘴上强调以素质教育为重,但实际在学校的运作上仍是以成绩为主,就我校目前而言,成绩仍然是评定奖学金最重要的指标,此外入党、出国交流、参加辅修等等活动也与考试成绩挂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虽然大部分教师的成绩构成为三七开,但仍有有部分课程的教师仍遵循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将期末成绩比例定为100%,而成绩构成在我校仅作为一种默认而并非一项明文制度,可以看出制度的疏漏
10、之处。大学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理应更注重过程,但目前的考试制度显然是以结果为重。一门课程的成绩全部用期末一张试卷评定,一个上课再积极、思考再活跃的学生只要期末成绩不理想,他就是一个“差生”,反之则是“优等生”。环境使学生更重视考试成绩,并因此产生精神压力;成绩构成的现实使学生从思想上轻视平日的上课教学过程,而仅将精力放在最后考试背诵的“冲刺”上,加上考试形式单一、时间集中、教师划定考试范围等种种弊端从客观上也使得考试违纪率大大提高。我校上一学期41名违纪学生中,有31人的情节为夹带与考试相关的各式“小抄”,内容多为任课教师所划范围的各种概念、论述,将近
11、八成与试卷内容相符。在违纪学生检讨自述中不难发现,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对课程考核内容有充分的复习,但是出于“希望考得更好”、“对某道题目没有把握”等心态作出了违纪的行为;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是按老师给的范围或课程重点等做下“充分准备”以期考试能够顺利过关。如此一来,考试本身已经不能保证其公平公正,不仅无法发挥效用,往往还可能令学生产生消极对待课程、对待考试的情绪。(四)反馈功能弱化,反馈响应滞后。由于目前的课程考试大多为结果性考试,对于学生而言,考试结束后按照查分时间查询自己考试成绩,不论好坏,一门课程就结束了。而我校的制度是查分不查卷,对提出成绩复核的学生只复核分数对错,他们无法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12、自己是这个成绩,自己在哪个方面有缺失以改进学习方法,考试的反馈诊断功能形同虚设。对于教师而言,所能得到的教学效果信息反馈全倚仗期末那张试卷,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意味该课程的结束,即使对卷面反应的问题想进行改进也必须等下一次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及最后考试结束才能都到效果的反馈。这种反馈方式永远都是滞后的,效率也是不高的。况且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也应按需调整,而现有教学机制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一边了解学生的情况一边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得一批批学生成为千篇一律教学固化的标准化产品。(五)考试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学校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各种“默认做法”流行进一步纵容了
13、目前的各种问题的发生,甚至同一门课程因任课教师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考试标准;另一方面虽说学校为提高考试质量在考试过程结束后,组织人员对课程考后批阅的试卷进行抽查,但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审查,而较少涉及试卷命题质量方面,且审查结果也不明文反馈,审查结果不合格的也没有明确处理要求,使试卷检查督导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并无太大帮助。三、考试制度完善方向如何革除现有考试的弊端,使高校课程考试的功能回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考虑:(一)观念上的转变。从考试存在的问题中不难发现,其实大多数问题的产生还是源于对于考试的传统观念和认知作祟,用长期以来看选拔性应试考试的眼光看待高校的一般课程考试,导致考试成
14、绩至上和唯一。要改革完善目前的考试制度,必须引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改变观念,认识到高校课程考试是一种过程性考试而非结果性考试的本质。高校课程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邵进、吕浩雪、陈云棠.江苏高教.2001年第6期)高校课程的考试也应为此服务的,尤其是后两点才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点。只有认清了这一点,转变对考试的传统观念,才能为根本上改革现有考试弊端,完善各项考试制度创造条件。(二)制度革新完善的方向。针对目前考试存在的问题,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上可以从
15、几个大方向入手。我校已在部分课程上进行试点,效果也比较明显:1、考试形式多元化。目前我校意识到一份理论试卷无法检测出学生是否能够学以致用,转而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与之相配套的考试,也逐步以侧重实践为主,根据不同类型课程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除了笔试,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作品,撰写实验报告、调研报告、课程拓展论文都作为考试形式进行尝试。一些即使看起来纯理论的课程,也开始以实际应用的拓展方式进行考试,比如合同法课程按案例情况现场撰写一份合同;又或者电子商务课程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电商网站推出产品等等。这种与现实接轨的考试形式将令学生无法单纯用知识的堆砌套用取得高分,而促使他们去思考、消化课本上
16、的理论知识,转而用于到现实各种情况。针对所学内容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况,也有助于学生通过拓展学习寻求更广泛的答案,提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2、试题内容多样化。对于一时不能使用笔试以外方式考试的课程,要把握好试题的内容,运用不同的题型达到不同的测试目的,减少纯理论背诵型的题目类型,增加实践类、主观项的考题,调动学生思考的意愿,使其从背诵知识转向理解运用知识,能活用各种题型,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如在选择题中使用微案例引导学生辨析选择等。另一方面我校部分课程使用题库并实时进行更新,抽取题型及题目形成考试内容,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但需要注意的是,题库编制要提高科学行性,随时充实丰富内容,使考题
17、更加鲜活生动。3、成绩构成科学化。按照高校课程考试的性质,要令考试达到预期效果,平时的随堂考核应占相当比例,而目前惯例的权重是三七开,远远不够,且30%的平时成绩往往简单粗暴的只作为考勤分,而不在于学习态度和效果。应逐步加大平时成绩的构成比例,至少占总成绩的一半,但也要注意平时成绩内部的构成,出席考勤应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可以由课堂答题现实表现、课后拓展作业、课堂测试等内容构成,使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多思考,了解自己不足之处,更多精力投入学习,。4、评分机制客观公平。以之前的考试形式和内容来说,纯理论客观题的评分标准明确单一,确实能够达到公平公正。但是考
18、试模式和内容需要改革,成绩构成也需要完善,并且更多涉及到知识拓展、主观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往往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的阅卷评分就不应以简单对错一刀切。应建立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尽量缩小因教师的主观思维定式带来的评分偏差,是否可以参照高考作文的评分模式,划分等级后在每一等级中分档评分,以做到阅卷评分的言之有物,尽可能客观公正。(三)加强考试管理。对于教学管理部门而言,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考试管理规章,将考试制度规范化、条目化,使考试每个环节的进行都能找到相应的依据。过去执行上的含糊不清和制度上有疏漏的内容都需要梳理补充成文;有些革新完善的内容可能无法一蹴而就,则可以分几个阶段一步步转变规定,最终达
19、到既定效果。对于考试中由任课教师把控的部分,一方面在大方向要建立制度制约的机制以免造成混乱,另一方面也要给予任课教师根据课程不同调整考试形式、成绩构成等内容的自由。其次,管理部门也必须行使监管的职责,一门课程的成绩构成的依据,考试形式合理与否,试卷的命题质量,阅卷评分的规范化都需要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把关,并且这种把关也不应该是期末一次性检查,而是从课程开始贯穿到最后考试每个环节,从一次课堂作业的评分贯穿到最后课程考试的阅卷。最后,针对每一阶段的检查结果,都要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不符合规定情况的提出整改意见,并在今后的教学考试中查验结果。对检查中发现的制度盲点、机制漏洞 ,需要及时的修改补充,以完善考试制度。四、与完善考试制度相关的其他内容一个学校的管理体系中,各个管理制度之间都互相依托,相辅相成。考试制度的改革完善必须依赖于整体教学制度的完善;教学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由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决定,反过来又促使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故而,考试制度的完善必须与教学制度的改革配套,与其他教学制度的改革同步,互相促进,共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学校的管理制度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拥有竞争力的人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