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治则治法探讨--PPT课件.ppt
《《金匮要略》治则治法探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治则治法探讨--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匮要略治则治法探金匮要略治则治法探讨讨-PPT-PPT课件课件 金匮要略作为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治疗杂病的专著。也是当今所说的四大经典之一。2医学课件v宋臣林亿等伤寒论序引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云: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3医学课件v“官至长沙太守”事:无正史可考,但自宋代之后,医家常以“长沙”指代仲景或仲景著作。4医学课件v社会背景:战乱频繁,天灾不断,疫病长期大面积流行。百姓的疾苦,激发了张仲景发奋于医学并从事医学著述的热情和责任感。疾病的流行,为张仲景收集广大医家、百姓防治疾病的
2、经验以及亲自参加医疗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5医学课件v古典医籍的问世:古典医籍的问世:v医经和经方两大医学体系的著作医经和经方两大医学体系的著作问世,为仲景提供了学术基础。才问世,为仲景提供了学术基础。才使他可以使他可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撰用素问素问、九卷九卷、八十八十一难一难、阴阳大论阴阳大论、胎胪胎胪、药录药录、并、并平脉辨证平脉辨证,为,为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合十六卷”。6医学课件仲景系统总结与继承了汉仲景系统总结与继承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和大量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和大量医家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医家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经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经
3、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著成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了我国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书于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书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7医学课件v张仲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16卷卷v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205年前年前后原著亡佚后原著亡佚v西晋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为西晋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为伤寒论伤寒论10卷卷22篇。又在仲篇。又在仲景去世后二十余年间将景去世后二十余年间将金匮金匮部分内容收入部分内容收入脉经脉经8医学课件v隋代巢元方将隋代巢元方将金匮金匮部部分内容收入分内容收入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v唐代孙思邈将唐代孙思邈将金匮金匮部部分内容收入分内容收入千
4、金要方千金要方、王焘将王焘将金匮金匮部分内容收部分内容收入入外台秘要外台秘要9医学课件v王洙在蠧书中发现王洙在蠧书中发现3卷本卷本金金匮玉函要略方匮玉函要略方交宋校正医书交宋校正医书局局v林亿等校刻此林亿等校刻此3卷本卷本金匮玉金匮玉函要略方函要略方中杂病部分名曰中杂病部分名曰金匮要略方金匮要略方v原宋本未见流传原宋本未见流传10医学课件v目前流传最早的是目前流传最早的是新编金匮方论新编金匮方论v公元公元1340年(元代)年(元代)邓珍仿宋刻本,简称邓珍仿宋刻本,简称“邓珍本邓珍本”11医学课件 明代万历二十七年(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年)赵开美刻赵开美刻仲景全书仲景全书金匮要金匮要略
5、方论略方论简称简称“赵本赵本”明代万历二十九年(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吴勉学刻年)吴勉学刻古今医统正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脉全书金匮玉函要略方论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简称简称“医统本医统本”12医学课件 1990年何任等以年何任等以邓珍本邓珍本新编金匮方新编金匮方论论为底本,校勘注为底本,校勘注释,编成释,编成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校注校注人民卫生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出版。13医学课件一、表里同病时的先后缓急治则一、表里同病时的先后缓急治则【原文原文】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下利清
6、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急当救表也。(14)14医学课件 1表里证同时出现时,首先应分别证情的先后缓急,急者先治,缓者后治。以里证为急,故应先救其里,如表证未解,而误用汗法更虚其阳,则会导致两脱之危候发生。当里证基本解除之后表证仍在,则救表以祛其邪,防再行传变入里。15医学课件 2先里后表的治法,是治疗表里同病的变法。一般来说,表里同病,应先解表,表解后方可治里,否则易致外邪内陷,造成变证。因此,先表后里的治法,是治疗表里同病的常法。此外,有时表里同病相互影响,为了提高疗效,必须双方兼顾,这又是表里同治的又一治法。16医学
7、课件 总之,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三种治法,均必须根据表里双方病情的主次和缓急轻重,尤其里气盛衰情况来决定。里虚寒者温里为先。17医学课件二、缓中补虚法的临床应用二、缓中补虚法的临床应用【原文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大黄蟅虫丸主之。(18)18医学课件 大黄蟅虫丸方:大黄蟅虫丸方:大黄十分大黄十分(蒸蒸)黄芩二两黄芩二两 甘草三甘草三两两 桃仁一升桃仁一
8、升 杏仁一升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蟅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19医学课件v 1五劳、七伤是导致虚劳干血的病因,症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由于虚劳日久不愈,经络气血的运行受阻,从而产生瘀血,即所谓“干血”。瘀血内停,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粗糙如鳞甲状;精血不荣于目,故两目黯黑。机体失于荣养,故极度消瘦虚弱。中焦脾胃运化受累,故腹满不能食。证因虚致瘀,瘀阻致虚,瘀血不除,新血不生。治以大
9、黄蟅虫丸,祛瘀生新,缓中补虚。20医学课件 2方中大黄、蟅虫、桃仁、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活血化瘀;芍药、地黄养血补虚润燥;杏仁利气;黄芩清热;甘草,白蜜益气和中,为久病血瘀的缓治方。方中攻补兼施,峻剂丸服以缓投,以达攻不伤正;补不留瘀,意在缓攻,故曰:“缓中补虚”。3此方位于虚劳证之末,可见久病入血,久病入络,久病有瘀,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1医学课件v三、胸痹病机与治则三、胸痹病机与治则【原文原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上焦,
10、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其阴弦故也。(1)22医学课件 1一切疾病的发生都离不开邪盛与正虚两个方面,所以诊脉应注意辨别其太过与不及。胸痹、心痛的脉象“阳微阴弦”,是太过与不及的反映。“阳微”,是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之征。“阳微”与“阴弦”同时并见,以脉测证,胸痹、心痛的病机是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闭塞心胸。论注云:“最虚之处,即是容邪之处也”,由于上焦阳虚,痰气水饮等阴邪乘虚而居于阳位,导致胸中阳气不通,不通则痛。23医学课件 2原文“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进一步指出“阳微”与“阴弦”是胸痹、心痛发病中不可缺一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匮要略 治则治法 探讨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