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教材、教法分析.doc
《二年级下册教材、教法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教材、教法分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下册教材、教法分析 姚晶晶 2008-2本册书依然从四大领域进行分类:(幻灯片2、3、4、5)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幻灯片6)在这个单元里我主要谈5个方面的问题:1、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在初学试商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顺利甚至各种各样的错误。在教学中,为了尽快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先对学生进行这样的题组训练:去想“几里面最多有几个几” (幻灯片7)当然,也可以采用这种题型。我发现,这是很适合学生使用的求商方法。在学习试商之前先集中训练一组或若干组这样的题目。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呢,学生试商的熟练程度会有所提高。书上第4页的第3题和第5页的第2题都有这样
2、的题型,我们可以把它们进行适当的整理,以此来熟练孩子的试商能力。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笔算的时候还有一个小细节也应该关注,就是学生在写完竖式以后,很容易把横式当中的余数给丢掉,这个现象不仅仅是二年级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即使是到了三年级,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时候,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总是犯这样的错误,我们老师对这个小问题不应该放过,还是需要不断的加以强化。2、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课时,我采用了一个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设计:(幻灯片8) 这里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和本课的教学知识相关联。待学生学完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也就是课的结尾,再来解决导入情境中的问题。(幻灯
3、片9)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在这个游戏活动当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应用。3、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对待一些图文结合的题目,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图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比如书上第5页的练习一的第1题:看图列算式。这题给出了被除数和除数,学生即使不看图,直接根据算式来计算也能填出得数。但是如果题目改编成这样:还是这幅图,但是把除数拿掉了(幻灯片10)这时候学生余数多半是不会填错的,但是会有人把除数和商填错,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养成看图来理解算式的含义的习惯。因此做这类题目的时候,不管题目中有没有出示除数,都应该引导学生一定要结合图意说一说每道算式所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有意
4、识的注意到商后面所跟的单位名称有所不同,算式所代表的含义也不一样,这样做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4、在解决问题中还要注意,有余数的除法有时候在特定的情境下,口答的时候,需要与现实情况相吻合。我们书上还没有这样的例子,但是在其他的练习或考试当中,肯定会遇到这种题目,举个例子(幻灯片11)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理解:,哪怕是只剩下来一箱,也得多运一次。这种题目也是属于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我们老师就要把这种题型伶出来,让学生有所了解。另外,在这个单元的解决问题中,单位名称也是个小难点。一种情况是学生会对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的选择会有所困惑,这时候就需要他对算式所表达的意义非常的理解。
5、另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容易忽略掉商或者是余数的单位名称,往往会只写其中的一个而漏掉另一个,教师在教学时要留意这种情况。5、对于一些拓展性练习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比如书上第7页的第10题。(幻灯片12) 通过这种练习的多种问法,可以使学生对“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知识点理解的更加透彻一些。这个单元的内容全部学完之后,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拔高题。(幻灯片13)也就是变换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第二单元:认数 (幻灯片14)在这个单元里我讲四点。1、认识整百数,没有什么难度。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对小棒这种学具很熟悉了,知道一根小棒表示一个一,一捆小棒表示一个十。到了二年级
6、,要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和熟悉小方块。(幻灯片15、16)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几百或一千的表象,看到“几板小方块”就知道是几百,听到几百就能想象出是“几板小方块”。稍微要注意的是书第10页的第7题:对于填表之后的“你有什么发现”这个环节不能草草带过。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这类填表后的“发现什么”很薄弱,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原因就在于教师平时对这种说的题目不够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对于这类题目的处理,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既要说,又要使她们尽量说到关键的地方,同时在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发现一些规律。这样训练的话,到了三年级遇到这样的考
7、试题也不至于束手无策,乱答一气了。这题要让学生能体会到表格里是已经走的米数、还要走的米数和一共要走的米数三个数量,在一共要走1000米确定不变的前提下,已经走的米数越多,还要走的米数就越少。这应该是这题最关键的“规律”。2、认识几百几十几。书第14页的“试一试”598、500、600、601、( )要求学生往后数。我个人觉得这里还可以在598的前面也添上若干个括号,让学生往前数,数到五百八十几,甚至五百七十几,目的是强化“往前数”和“往后数”的概念,这也是学生在数数时常常容易混淆的地方。这种类型的练习题也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具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幻灯片17)这样的题目出错率还是满高的,老师在
8、平时可以多补充一些这样的练习。练习二的第5题:哪几个数比较接近600?这里要让学生明白两点:一是“比较接近”是相对性的,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都可以;二是接近600有两种情况:六百不到一些和六百多一些。可以把这题改动一下:哪个数最接近600?把两题对照起来让学生进行比较,鉴别。再比如书第25页第11题:下面哪几个数比较接近400?也可以再问:哪个数最接近400?3、比较数的大小。书第19页,教材的主题情境图是让学生比较衫树苗312棵和松树苗285棵的多少,在“试一试”里提出“柏树苗有279棵,比松树苗多还是少”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将例题和“试一试”的情境加以整合,在例题的基础上,增加柏树
9、苗279的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两种树的棵树进行比较,这样整合后的问题情境,既具有整体性,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不同的数进行大小比较的机会,让学生完整的掌握三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在主题情境中增加内容:(幻灯片18)这样的问题又为学生运用比较数的大小提供了机会,突出了比较数的大小的关键问题所在。在学完了多位数的大小比较之后,可以设计一个“摆数比大小”的游戏情境(幻灯片19、20)这个游戏极大的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游戏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刻理解。 4、这个单元还为学生提供许多进行估计的机会。教材里大致有三方面的内容:(幻灯片21)这些也是在考试题当中经常会出现的内容
10、。 第四单元:加法(幻灯片22)我们知道,笔算整数加法有三条基本规则,即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而这些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内容很适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 1、不进位加。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三位数加三位数没有问题,需要稍微注意的是刚开始算两位数加三位数列成竖式时,有些学生会出现从高位对齐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纠正。这课内容完了之后,我补充了这样一道拓展提高题:(幻灯片23) 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解决问题。本质上仍是求两个数的和(差),但低年级学生理解这一点难度较大。教学时要抓住两点:一是学生一定要有动态的实际操作;二是要帮助学生在操作后在摆法和算法之间建立
11、起数量关系。由于练习中基本上都是形式单一的训练,学生在做了几题之后,可能又会产生见“多”就加、见“少”则减的思想。我认为很有必要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解答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综合性的训练,例如(幻灯片24)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就需要动脑筋去想了,不再是那种单一的不动脑筋也能做出来的题目了。另外,书上第35页练习四的第5题也是一道思维性较强的好题目。 3、进位加。其中,连续进位加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出错,学生往往会记得第一次进位而忘了第二次进位。刚开始学习,一定要督促学生在竖式中写上进位的小1,小2,以降低计算的错误率。 4、三位数的连加。这是这个单元错误率最多的地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也就是
12、要有凑十的意识。遇到这样的题目,不是提笔就做,而是先观察能否凑十,树立起简便计算的观念。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课的后半部分或课后进行一个接力编题计算的活动(幻灯片25、26)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大强化了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凑十法来计算三个数连加的意识和能力,做题的正确率也提高了不少。 5、关于估算方法的指导。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两个加数分别看作与之接近的整百数,并估算出结果的方法。在估算过程和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材不要求学生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写出来,只要求学生进行口答、填空和连线。有一个地方很值得注意,书第41页第4题(见书)学生也许会这样口答:19
13、5人接近200人,198人也接近200人,200加200等于400,因此够坐。可是我把数据稍微改动一下:195人换成202人,198人换成204人,问题依然是“够坐吗?”可能会有一些学生还是会这样回答:202人接近200人,204人也接近200人,200加200等于400,因此还是够坐的。当然,也会有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得出不够坐的正确结论。那为什么都是接近200,一次是够坐,另一次是不够坐呢?这时候要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198和195接近200,并且都是200不到一点,所以相加起来就是400不到一点,因此够坐;而202和204虽然也是接近200,但是都是200多一点,所以相加起来就是4
14、00多一点,超过了400,因此不够坐。通过比较之后,学生对“接近”的情况就会理解的更加深刻,有时候要结合具体问题分析是“不到一点”还是“过了一点”。第六单元:减法(幻灯片27)如果我们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第四单元加法作个比较,那么至少可以发现如下一些共同点:(幻灯片28)三位数的减法比加法要复杂,因此这个单元出现计算方面的错误率相应也会高一些,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多花一些时间。与三位数的加法相似,三位数减法也应该让学生说算法、讲体会、谈经验以及相互提醒,在这些活动中总结计算法则。此外,和加法竖式在进位时要标上“小1”一样,教师也应督促学生减法退位时在头上要点上小点做为退位的记号。下面我讲两个方
15、面。1、连续退位减和隔位退位减是三位数减法教学的难点,隔位退位减的难度会更大一些。那么,这个难点究竟难在哪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主要有两点:一是这里的算理、算法与学生已有的“退一作十”的认知经验差距较大;二是计算过程中“短时记忆”的信息量有所增加。为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办法:(幻灯片29)这些想法都是把被减数通过适当变化,把需要退位的减法转化为不需要退位的减法。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这样一道题:隔位退位减的“试一试” (幻灯片30)由于它的隔位退位的跨度很大,对一部分后进生来说计算起来比较的吃力,但是如果把它转化为这样的形式,也就是计算不退位减法了,事实证明,后进生用这样
16、的方法算起来就很轻松,当然,也有其他的学生觉得这样的方法比较好,也采用了这种方式来计算,正确率很高。需要提醒的是,上述的算法多样化虽具有解决问题的价值,但就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言,我们主要还是要着重解决用竖式计算隔位退位减的问题,组织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是关键的一环。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幻灯片31)学生们纷纷猜测着、交流着、争论着。学生们急于想知道结果,探究的欲望很强烈。带着这个问题,课堂上借助计数器通过对算理的理解之后,学生们都知道了“0头带点”看作9,还给它起个名字叫“连借法”,用连借法做题时,要连续点两个退位点。2、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教学时,可着重采取以下两
17、个方面的教学措施:(幻灯片32)有一题需要注意,书上62页复习的第4题,这个题目和前面学习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形式有所不同,如果不去仔细分析里面的数量关系,粗心的学生很容易看到“增加”就用加法。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先用10以内的数,自编一道身边的类似形式的题目先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再来做这道题。第八单元:乘法。(幻灯片33)这是本册书上内容最多的一个单元。1、两位数乘一位数。对于书上第69页上的例题20,很多学生都能一口报出得数,但其实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其中的算理并不是很清楚。肯定会有学生说“先想二三得六,再把那个0添上就是60”这时教师就得追问:又添上一个0是什么意思呢?或者问:为什
18、么要添上一个0呢?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去思考和理解其中的算理。在做完7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后,可以安排一个师生互对算式的小游戏:比如老师说4624,请学生相应的对一道几十乘几的算式。(幻灯片34)还有呢?这个游戏可以同桌合作进行。 2、对于书上第70页例题142的处理。这题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情景图的运用。例题特意把两只猴各有的14个桃分装在两个篮子里,其中一篮放10个,另一篮放4个,而且2个放10个桃的篮子上下对齐,放4个桃的篮子也是同样摆放的。这样安排,学生很容易看出两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也容易理出自己的思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讲计算方法而忽视情境图的作用,而是应该把情景
19、图和算理两者相结合。如有学生说到要算428,要问她们: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呢?(右边两个篮子里的8个桃)再问:那么计算左边两个篮子里的桃就是算什么呢?学生答:就是算10220,最后再把左右两边篮子里的桃加起来就是20+828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视角投向竖式计算的实际情境中,通过联系主题图,可以很直观、明了的理解了抽象的算理。3、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包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类问题。书上73页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例题教学要注意三点:(幻灯片35)77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题教学中把“柳树棵数是杨树的3倍”转化成“柳树有3个5棵”是解题的关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教材 教法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