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doc
《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 的应用及其发展系 (部) 电 气 工 程 系 专 业 机 电 一 体 化 班 级 3105 姓 名 吕超生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摘 要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处系统之首,其作用相当于系统感受器官,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考验,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如缺少这些传感器对系统状态和对信息精确而可靠的自动检测,系统的信息处理、控制决策等功能就无法谈及和实现。文章概述传感器研究现状与发展,探讨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发展方向。关键词:传
2、感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应用 目 录摘 要1目 录2引 言4第一章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51.1 机器人用传感器51.2 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51.3 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技术6第二章、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用途62.1 电阻式传感器72.2电容式传感器82.3 电感式传感器92.4 压电式传感器92.5 霍尔式传感器10第三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113.1 数控机床对传感器的要求123.2 位移的检测123.3 位置的检测133.4 速度的检测133.5 压力的检测143.6 温度的检测143.7 刀具磨损的监控14第四章 我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3、164.1 与国外的差距164.2 今后的发展趋势16结 论18致 谢19参考文献20引 言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传感器热”,各先进工业国都极为重视传感技术和传感器研究、开发和生产。传感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现代科技领域,传感器及其系统生产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行业。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的作用相当于系统的感觉器官, 即从待测对象那里获取能反映待测对象特征和状态的信号。检测传感技术的内容,一是研究如何将各种物理量(如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力、温度、压力、流量、成分等等)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量;二是研究对转换的电信号的加工处理,如放大、补偿、标度变换等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要求
4、,检测传感装置能快速、精确、可靠地获取信息,并价格低廉。但是,目前检测传感技术的发展还难以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不少机电一体化系统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或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传感器。因此检测传感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第一章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处系统之首,其作用相当于系统感受器官,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考验,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如缺少这些传感器对系统状态和对信息精确而可靠的自动检测,系统的信息处理、控制决策等功能就无法谈及和实现2。传感器是左右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
5、用于各种自动化产品之中。1 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总是以检测工作作为基础的,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电子信息种类日益繁多,信息传递速度日益加快, 信息处理能力日益增强,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检测传感技术发展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促进了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检测传感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各国为发展传感器技术的激烈竞争,从20 世纪80 年代起,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传感器热”, 世界各国都把检测传感技术作为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极为重视检测传感技术和传感器研究、开发和生产。检测传感技术已成为
6、重要的现代科技领域,传感器及其系统生产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行业。2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支撑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就像神经和感官一样,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之中,源源不断地提供种种信息,以便机电一体化系统能高精度地完成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功能。1.1 机器人用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准确操作,是因为它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准确感知自身、操作对象及作业环境的状态,包括:其自身状态信息的获取通过内部传感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来完成,操作对象与外部环境的感知通过外部传感器来实现,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足以为机器人控制提供反馈信息。 1.2 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
7、(1)切削过程和机床运行过程的传感技术。切削过程传感检测的目的在于优化切削过程的生产率、制造成本或(金属)材料的切除率等。切削过程传感检测的目标有切削过程的切削力及其变化、切削过程颤震、刀具与工件的接触和切削时切屑的状态及切削过程辨识等,而最重要的传感参数有切削力、切削过程振动、切削过程声发射、切削过程电机的功率等。对于机床的运行来讲,主要的传感检测目标有驱动系统、轴承与回转系统、温度的监测与控制及安全性等,其传感参数有机床的故障停机时间、被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功率、机床状态与冷却润滑液的流量等。 (2)工件的过程传感。与刀具和机床的过程监视技术相比,工件的过程监视是研究和应用最早、
8、最多的。它们多数以工件加工质量控制为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件识别和工件安装位姿监视要求也提到日程上来。粗略地讲,工序识别是为辨识所执行的加工工序是否是工(零)件加工要求的工序;工件识别是辨识送入机床待加工的工件或者毛坯是否是要求加工的工件或毛坯,同时还要求辨识工件安装的位姿是否是工艺规程要求的位姿。此外,还可以利用工件识别和工件安装监视传感待加工毛坯或工件的加工裕量和表面缺陷。完成这些识别与监视将采用或开发许多传感器,如基于TV或CCD的机器视觉传感器、激光表面粗糙度传感系统等。 (3)刀具,砂轮的检测传感。切削与磨削过程是重要的材料切除过程。刀具与砂轮磨损到一定限度(按磨钝标准判定)
9、或出现破损(破损、崩刃、烧伤、塑变或卷刀的总称),使它们失去切(磨削能力或无法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完整性时,称为刀具/砂轮失效。工业统计证明,刀具失效是引起机床故障停机的首要因素,由其引起的停机时间占NC类机床的总停机时间的1/5-1/3.此外,它还可能引发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1.3 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其它新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汽车工业进入了全新时期。汽车的机电一体化要求用自动控制系统取代纯机械式控制部件,这不仅体现在发动机上,为更全面地改善汽车性能,增加人性化服务功能,降低油耗,减少排气污染,提高行驶安全性、可靠性、操作方便和舒适性,先进的检测和控制
10、技术已扩大到汽车全身。在其所有重点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地使用曲轴位置传感器、吸气及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第二章、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用途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科研、信息产业、机械、电力、能源、交通、冶金、石油、建筑、邮电、生物、医学、环保、材料、灾害预测预防、农林、渔业生产、食品、烟酒制造、机器人、家电等诸多领域,可以说几乎渗透到每个领域1。下面,我就几类基本类型的传感器做些介绍:2.1 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一种传感器.按工作的原理可分为:变阻器式、电阻应变式、热敏式、光敏式、电敏式。(1) 变阻器式传感器变阻器
11、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如下图: 图2-1 变阻器式传感器如果电阻丝的直径和材料确定,单位位移的电阻值为一常数,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 变阻式传感器又称为电位器式传感器。它们是由电阻元件及电刷(活动触点)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电刷相对于电阻元件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转动和螺旋运动,因而可以将直线位移或角位移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这类传感器结构简单,尺寸小,性能稳定。受环境影响小。不需放大。滑线变阻器式传感器精度可达0.1。在生活中,应用实例诸多,如重量的自动检测-配料设备、煤气包储量检测等。(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电阻应变计、补偿电阻和外壳组成,
12、可根据具体测量要求设计成多种结构形式。弹性敏感元件受到所测量的力而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计一起变形。电阻应变计再将变形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加速度和温度等多种物理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基于电阻应变片的使用,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导体的应变效应,即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它所受机械变形(伸长或缩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电桥电路按辅助电源分有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由于直流电桥的输出信号在进一步放大时易产生零漂,故交流电桥的应用更为广泛。直流电桥只用于较大应变的测量,交流电桥可用于各种应变的测量。 电桥电路按其工作方式
13、分有单臂、双臂和全桥三种如下图:图2-2 直流电桥的连接方式a)半桥单臂b)半桥双臂c)全桥金属应变片的稳定性和温度特性好,但其灵敏度小;而半导体应变片应变灵敏度大;体积小;能制成具有一定应变电阻的元件,但它的缺点是温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不如金属应变片。它的应用实例如桥梁固有频率测量、电子称、桶式测力传感器等。2.2电容式传感器把被测的机械量,如位移、压力等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它的敏感部分就是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其最常用的形式是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若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当被测参数变化使得上式中的A、d 或 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若保持其中两个参
14、数不变,而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就可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量输出。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如图: 图2-3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同样为电桥电路,如下图: 图2-4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温度稳定性好,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好,可进行非接触测量,然而,输入阻抗高,负载能力差4。电容式传感器精度可达0.01。其运用实例有电容传声器、转速测量、电容测厚仪、电容式油量表等。2.3 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变化,再由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
15、电感式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传感器无活动电触点,因此工作可靠寿命长。 (2)灵敏度和分辨力高,能测出0.01微米的位移变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强,电压灵敏度一般每毫米的位移可达数百毫伏的输出。(3)线性度和重复性都比较好,在一定位移范围(几十微米至数毫米)内,传感器非线性误差可达0.05%0.1%。同时,这种传感器能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记录、显示和控制,它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广泛被采用。但不足的是,它有频率响应较低,不宜快速动态测控等缺点7。 螺管插铁型电感传感器 它由螺管线圈和与被测物体相连的柱型衔铁构成。其工作原理基于线圈磁力线泄漏路径上磁阻的变化。衔铁随被测物体移动时改变
16、了线圈的电感量。这种传感器的量程大,灵敏度低,结构简单,便于制作6。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有:测厚、零件计数、侧转速、无损探伤、测微技术等。2.4 压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介质材料的压电效应, 是典型的有源传感器。当材料受力作用而变形时, 其表面会有电荷产生,从而实现非电量测量。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压电元件两电极间的压电陶瓷或石英晶体为绝缘体,因此可以构成一个电容器,晶体上聚集正负电荷的两表面相当于电容的两个极板, 极板间物质等效于一种介质,压电元件受外力时,两表面产生等量的正负电荷。2.5 霍尔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是利用霍尔元件基于霍尔效应原理而将被测量转换成电动势输出
17、的一种传感器。由于霍尔元件在静止状态下,具有感受磁场的独特能力,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噪声小、频率范围宽(从直流到微波)、动态范围大(输出电势变化范围可达1000:1)、寿命长等特点,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金属或半导体薄片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薄片,当有电流流过薄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霍尔效应。如下图: 图2-5 霍尔效应原理图霍尔元件的主要性能参数:(1)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控制电极间的电阻 输出电阻:霍尔电极之间的电阻(2)额定控制电流和最大允许控制电流 额定控制电流:当霍尔元件有控制电流使其本身在空气中产生10温升时,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感器 技术 机电 一体化 系统 中的 应用 及其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