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doc
《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届高三文科地理城乡规划(选修4)知识精要学习要求:(2010年广东高考城乡规划大纲)1、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4、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5、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6、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7、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8、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考点点拨:第一部分城乡发展与城市化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
2、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2、分类:乡村:以农业活动有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发展而成的。(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2乡村聚落形态:(1)集聚型村落:简称集村,按村庄延伸形式又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团状: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地形上多为平原、盆地。带状:是因近水源,
3、而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浸淹而分布于向阳高地成条带状延伸。(2)散居型村落: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大限度接近耕地而分散建宅。地形上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北方聚落系统南方聚落系统西部聚落系统住宅形式多平房,住宅有院落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帐幕式住宅规模、密度大型聚落、密度较小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小型聚落、密度最小聚落形式团状聚落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散居、流动性村落农业生产旱作为主水田为主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特点:(1)以人为主体;(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3)城市是开
4、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2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城市的形成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2)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四)世界城市的发展1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
5、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五)我国东、中、西部特大城市比较 城市分布特点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部地区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多平原、三角洲、低丘,地势较为低平;属季风气候区,热量、降水条件好;河湖众多,水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类居住。人口众多,分布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达。中部地区大城市比较多、分布较集中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属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降水适中。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史较早;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高;陆上交通发达,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多山地、高原;西北地区气
6、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补充: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珠海、佛山、江门、东芜、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 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
7、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 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便捷的高速
8、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走出去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请进来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放下去指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一般的、低层次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角合作的一种好的手段。提上来指上海整个城市
9、功能要提上来,真正增强它的服务功能、市场配置功能,一种内联外引的市场平台的功能。 (3)环渤海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石家庄。辽中南城市群沈阳、抚顺、鞍山、大连、锦州、朝阳。鲁东、鲁北城市群济南、淄博、潍坊、东营、烟台、青岛、日照。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发展目标: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
10、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二、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 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
11、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达国家18世纪中叶趋缓70左右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快速增长30左右不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出现许多社会问题(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
12、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A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密集;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等。B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污染:大气污染污染源:居民燃烧煤炭、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危害:城市空气污浊,有时出现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并出“热岛”现象水污染污染源: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现象:水体富营
13、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危害: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下降噪声污染污染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危害: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污染源: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影响土地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C产生“城市病”:交通拥挤(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居住条件差(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三)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1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2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学案P127和129:(1)严
14、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控制市中心的规模。(2)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关系。如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拓宽主要干道,修建环城公路、地铁等,建设高层建筑,增加人均住房面积等。(3)建设生态城市,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包括扩大绿地面积、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第二部分城乡分布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如果按照
15、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行分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主要模式。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开放式多核心结构优点:这种结构将原来单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合理化。这种多核心发展的模式,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二、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1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地域结构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城镇合理的标准:主要从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不
16、同城镇的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等方面进行考察。3在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补充资料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一个区域内的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可以包括附近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这样在一定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城市等级服务范围数目城市距离服务级别高级城市高级城市大少远多高级低级城市小多近少低级注意: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并不固定,也没有明显的界线。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
17、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4长江三角洲地区案例分析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城市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服务范围核心城市上海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高级商贸中心,以及国际投资中心等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其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副中心城市南京和杭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本省以及周边省的部分地区第三层次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其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周边县区和县级市第四层次城市镇江、扬州、南通为城市和周边乡村提供服务其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
18、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第三部分城乡规划一、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一)城乡规划1含义: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它是以城乡居民点的土地等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同时还包括城乡居民点的社会、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2分类:(1)按编制过程来看,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规划两个阶段(2)根据规划对象,可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等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明确城市的性质2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3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利用4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三)村镇规划1分类:小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2小城镇规划的要求:(1)小城镇规划必须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
19、服务的载体。(2)要把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实现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3)要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小城镇接近大自然的优势,建设生态型小城镇。3乡村规划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使乡村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空闲宅基地。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安排住宅、乡村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和整治乡村容貌,搞好环境卫生建设。(四)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意义1有利于合理土地资源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3有利于保障城
20、乡安全4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5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二、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一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1土地利用类型:(1)利用它的空间营造生存发展场所;(2)利用它的生产功能,获得各种生活、生产物质2构成比例:国家颁布的城乡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村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建筑用地2032工业建筑用地1525道路广场用地815公共绿地 815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建筑用地3070工业建筑用地620道路广场用地 919公共绿地26 3原则:合理用地(二)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的原则:1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并兼顾与其他建设项目的
21、关系,节约土地,尽量不占、少占耕地,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合理调整用地;2要与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对于影响环境卫生极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避开城市的水源保护地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及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3要与城乡现状相衔接。充分考虑城乡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用地等现状条件。(三)城乡规划中的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2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地租: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
22、达度两个方面);其他因素:历史收人、知名度、宗教和种族因素等。3类型: (1)住宅区:面积和形状:面积最大(40%60%),团块状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居住区和工厂分离,形成住宅区;因经济收入、消费水平而分化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工业区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特大城市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较远的交通干线兴建卫星城,使得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选修 四各六 内容提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