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docx
《[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作者:本站搜集 文章来源:本站搜集 点击数:5443 更新时间:2004-11-29 8:31:21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 第3.8.1条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第3.8.2条化粪池的设计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应按表3.8.2确定。二、污泥含水率应为95%,经沉淀后应为90%。三、腐化期间污泥减缩量应为20%。四、污水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多少,宜采用1224h。五、污泥清挖周期,根据污水温度高低和当地气候条件,宜采用312个月。六、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应为2
2、0%。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表3.8.2分类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合流排出粪便污水单独排出 每人每日污水量(L)每人每日污泥量(L)与用水量相同0.720300.4 第3.8.3条使用卫生器具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可采用下列数值:一、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有住宿)为100%。二、住宅、集体宿舍、旅馆为70%。三、办公楼、教学楼、工业企业生活间为40%。四、公共食堂、影剧院、体育场和其他类似公共场所(按座位数计)为10%。第3.8.4条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1.3m,宽度不得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m。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1.0m。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沉
3、降条件及其积存数量以水力计算确定。注:化粪池的深度系指从溢流水面到化粪池底的距离。第3.8.5条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小于及等于10m3时,应采用双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75%。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大于10m3时,应采用三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50%;第二、三格应各占总容积的25%。第3.8.6条化粪池进口处应设置导流装置,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出口处应设置拦截污泥浮渣的措施。化粪池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与进口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第3.8.6A条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时,应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3.8.6B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应根据污水性
4、质、排放条件确定。第3.8.6C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前应设置调节池,调节池的有效容积应经计算确定,也可取46h的平均小时污水流量。第3.8.6D条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房间或地下室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当处理构筑物为敞开式,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15次,当处理设施为封闭式,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5次。第3.8.6E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置除臭系统。第3.8.6F条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机械运行噪声不得超过现行的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要求。在建筑物内运行噪声较大的机械应设独立隔间。第3.8.7条为截留公共食堂和饮食污水中的食用油脂,应设隔油井。污水在井内的流速不得大于0.0
5、05m/s,停留时间可采用210min。井内存油部分容积应根据顾客数量和清扫周期确定,且不宜小于该井有效容积的25%。第3.8.8条为截留洗车台、汽车修理间和其他少量生产污水中的油类,应设置隔油池。污水在池内的流速,宜采用0.0020.01m/s,停留时间可采用0.51.0min。隔油池的排出管至井底深度,不宜小于0.6m。第3.8.9条对夹带杂质的含油污水,应在隔油井内附有沉淀部分。 粪便污水和其他污水,不得排入隔油井内。第3.8.10条温度高于40的污、废水,排水城镇排水管道前,应采取降温措施。一般宜设降温池。降温池宜利用废水冷却,所需冷却水量应用热平衡方法计算确定。对温度较高的污、废水,
6、应将其所含热量回收利用。 第九节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第3.9.1条医院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注:医院污水系指医院、医疗卫生机构中被病原体污染了的水。第3.9.2条医院污水经消毒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的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的水体范围内。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如排入娱乐和体育用水体、渔业用水体时,还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第3.9.3条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宜与病房、医疗室、住宅等有一定防护距离,并应设置隔离措施。第3.9.4条肠道病毒的传染病房的污水,如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与普通病房污水分别进行处理。第3.9.5条医
7、院污水在消毒前必须经过机械处理。当经机械处理后的污水不能符合有关排放标准时,应采取生物处理。第3.9.6条化粪池作为医院污水消毒前预处理时,粪便污水应与生活废水分流,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按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计算并不宜小于36h。第3.9.7条污水消毒前宜设调节池。调节池有效容积应按工作班次或消毒次数计算确定。连续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宜按35h的日污水平均小时流量计算;当采用间歇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宜采用日污水量的1/21/4。第3.9.8条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及构筑物布置,宜利用地形按自流设计。当必须设置水泵提升时,其污水泵的选择应根据污水量、集水池容积、泵房设置位置和水泵工作情况等因素确定。第3
8、.9.9条医院污水消毒宜采用加氯法(液氯、漂粉精或漂白粉)。当运输或供应困难时,可采用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消毒法。第3.9.10条液氯消毒时,应采用加氯机投配。加氯机应至少设两台,其中一台备用。严禁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第3.9.11条加氯量应按污水处理程度和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余氯量确定。一般宜采用下列数值:一、经机械处理后的污水为3050mg/L。二、经生物处理后的污水为1525mg/L。第3.9.12条加氯设备和有关建筑物的设计,可参照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第3.9.13条间歇式消毒池应不少于两座。间歇式消毒池的总有效容积应根据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确定,一般宜为调节池容积的
9、1/2。第3.9.14条采用氯化法消毒时,污水和氯的接触时间应按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接触时间确定。第3.9.15条消毒池应采取防腐蚀和防渗漏措施。调节池和消毒池均应加盖。第3.9.16条污泥消毒应符合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第3.9.17条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应单独进行专门处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或城市排水管道。 第十节雨水第3.10.1条屋面雨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结构形式、气候条件及生产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当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屋面雨水宜采用外排水系统。第3.10.2条天沟外排水的流水长度,应结合建筑物伸缩缝布置
10、,一般不宜大于50m,其坡度不宜小于0.003。第3.10.3条天沟的排水,应在女儿墙、山墙上或天沟末端设置溢流口。第3.10.4条屋面雨水设计当为内排水系统时,宜采取密闭系统。注:污废水管道不得接入雨水密闭系统。第3.10.5条雨水管道的布置,应将雨水以最短距离就近排至室外。第3.10.6条屋面雨水由天沟进入雨水排水管道入口处,应设置雨水斗,雨水斗应有整流格栅。设在阳台、花台、供人们活动的屋面和窗井处的雨水斗,可采用平篦式雨水斗。第3.10.7条雨水斗格栅的进水孔有效面积,应等于连接管横断面积的22.5倍。格栅应便于拆卸。第3.10.8条雨水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单斗排水。当采用多斗排水时,悬吊
11、管上设置的雨水斗不得多于4个。悬吊管管径不得大于300mm。第3.10.9条布置雨水斗时,应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天沟排水分水线,否则应在该缝两侧各设一个雨水斗。当两个雨水斗连接在同一根立管或悬吊管上时,应采用伸缩接头,并保证密封。第3.10.10条防火墙处设置雨水斗时应在防火墙的两则各设一个雨水斗。第3.10.11条多斗雨水排水的雨水斗,宜对立管作对称布置。第3.10.12条多斗雨水排水的雨水斗,其排水连接管应接至悬吊管上,不得在立管顶端设置雨水斗。第3.10.13条接入同一立管的雨水斗,其安装高度宜在同一标高层。当雨水立管的设计流量小于最大设计泄流量时,可将不同高度的雨水斗接入同一立管或悬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范 建筑 给水 排水 设计规范 化粪池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