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及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及解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及解读一、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一)发展性原则。坚持上一轮评估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指导思想,继承了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合理内容,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制定了符合新建本科学校办学特点的指标体系。(二)导向性原则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在指标体系设计上注重两点:一是体现高校教学工作的共同规律,使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成为新建本科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参考书”;二是在办学定位上强调面向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
2、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将之贯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三)可操作原则。一是指标体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观测点及基本要求力求明确,方便理解和评判:几是加强分类指导,依据民办、医学类、艺术类高校的特点制定了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尊重学校的办学特点,鼓励学校科学定位和多样化发展。二、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几个特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强调了领导作用,要求学校各级领导班子遵循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二是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引导新建本科学校合理定位,立足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新建本科学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三
3、是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强调了教师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培训。四是强调教学经费投入,特别是政府对学校生均拨款的保障。五是强调了专业结构优化和课程建设,注重专业布局与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六是强调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七是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了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强调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八是强调产出导向,注重师生和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就业情况考察。九是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格培养,体现了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综上所述,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紧密围绕本科教学工作设计,坚持了“三个基本”的底线,
4、符合新建本科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新建本科学校的服务面向和培养目标,强调了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突出了实践教学,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山“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要求。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注重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了对学生的全面指导与服务,体现了人本教育理念。三、合格评估指标解析(一)合格评估指标有关说明评估指标中“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或“基本要求”均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文件规定的限制招生的要求。二级指标的上要观测点是指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评价某二级指标时除考察主要观测点所列内容外,还要结合与其相关的其它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5、(二)合格评估指标内涵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办学思路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学校领导是办学思路的策划者,因此,办学思路和领导作用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办学思路不是虚指标,学校各项工作都能反映办学思路,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都应该是办学思路的支撑和印证。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有二个二级指标:学校定位、领导作用、人才培养模式。(1.1)学校定位主要指: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考察学校定位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四个为主”:是以服务地方为主,看其专业布局是否面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看其本科生比例是否适当:三
6、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看其是否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四是以教学为主,看其是否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依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和发展潜力,注重形成办学特色。学校定位不是一个口号,要通过审阅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材料,考察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析人才培养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1.2)领导作用指标有两个观测点:领导能力、教学中心地位。领导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其内涵是校级领导不仅要有战略思维能
7、力,谋划发展的能力和凝聚人心的能力,更要懂办学、饰教育。中层领号对学校办学思路其有较强的贯彻能力、对教学其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自身其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主要考察保障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政策与措施及落实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满意度;师生对主要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评价等。(1.3)人才培养模式指标有两个观测点:人才培养思路和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思路土要考察学校是否坚持育人为本,是否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在专业层面考察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是否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培养方案是否注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能否积极开展
8、教学改革,探索因材施教等等。产学研合作教育士要考察学校是否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人才培养是否以业界为言为主导?是否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效果如何。指标体系中的合作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等。考察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只看自评报告,重在剖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在考察教学过程。2教师队伍教师是办学的第一核心资源,合格的高等学校必须要有合格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既是目前新建本科学校普遍存在问题,也是合格评估重点考察的内容。教师队伍包括三个几级指标: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培训。(2.1)数量与结构
9、本指标有两个观测点:生师比和队伍结构。新建本科学校与其他高校一样,近年来面临因扩大规模带来的师资紧张、结构性短缺、师生比例不足等问题。但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新建本科学校教师数最紧张是相对紧张,主要是结构不合理,一是教师本科教学经验不足,二是新专业多,专业带头人数里不足,教师数最不平衡。在分析生师比时,评估专家除了考察总师生比外,还要分别考察各专业教师数里,尤其是新办专业的专业教师数员是否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避免用总师生比掩盖个别专业师资不足问题。考察教师数里除查看人事部门提供的资料外,还要分析合班上课学生数和教师工作量。在考察师资结构时,除了分析年龄、学历、职称等常规指标外,还要依据办学定位,
10、考察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尤其是教师中具各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情现。一般讲,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为属于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u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u 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或有专业资格考评员资格;u 近五年在业内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连续一年或累计达到二年;u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三项及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己被使用,效益良好;u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建设这些项目在教学中产生了较好效果。(2.2)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水平要考察师德水平和教学水平两个方面。师德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
11、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因此要考察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等情况,看人多教师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教学水平重在考察学校教师的整体情况,不是指教师个体的水平。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除听课之外,重要的是看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等多方面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判断。(2.3)培养培训新建本科学校的青年教师比例普遍偏高,因此培养培训非常重要十分必要。考察教师培养培训,一是看学校对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视程度,看是否采取“导师制”、“助教制”、行业实践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专收实践能力:二是看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及成效:二是看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师脱产或在
12、职“充电”,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3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条件与利用主要考察办学的基本条件,但要充分理解对办学条件提出要求的目的是充分利川己有条件提高培养质量,也就是说要考察学校的投入产出比,考察教学条件建设以及现有条件的利用程度。教学条件与利用有两个二级指标:教学基本设施、经费投入。(3.1)教学基本设施按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规定标准考察。在考察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时,要在数量达标的基础上,要看设备利用率和跟随行业技术发展的设备更新率;对于图书资料,既要考察数量,也要考察过时书籍淘汰情况和学生利用情况。(3.2)经费投入经费投入主要考察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教学经费投入是影响教学质量
13、的保障性因素。新建本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均或多或少地面临着教学设施陈旧、政府投入少、经费和事业发展矛盾突出、新校区建设负债等问越,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学校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考察教学经费投入,可从宏观上了解教学经费是否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数量上要考察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否低于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否达到1200元人民币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增长而逐步增长。其中学费收入是指学校实收本、专科生的学费总数。4专业与课程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考察专业与课程建
14、设重点是看学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思路是否清晰,措施是否得力,效果是否明显。专业与课程建设有三个二级指标: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4.1)专业建设指标有两个主要观测点: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和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看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否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是否重视特色专业建设;二是看专业布局是否符合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有专收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结构是否合理;三是看专业设置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有无专业设置标准及条件要求。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15、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规格与质量的法规性文件,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考察新建本科学校的培养方案,一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二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和论证过程;三是要考察课程体系是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时问是否满足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最的若干意见规定;四要考察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稳定性。目前新建本科学校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把握不准,存在简单模仿传统本科状况,课程体系的区分度不足,环节设置的目的性差,实践教学缺乏体系性,培养方案调整较多,执行稳定性差等,需要评估专家关注并指导。(4.2)课程
16、与教学指标有两个上要观测点: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是新建本科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建设的规划性差、不够科学,课程建设的主次顺序不清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不够。因此,本观测点要求参评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定位,优先建好主干课程,科学整合一般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序开展课程建设。基本要求是所有开设的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且严格执行。在教材选用上,并未强调选用获奖教材而是强调教材选用的科学性和评价机制,注重教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在多媒体使用上,并未规定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比例,而是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有效
17、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要求,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制定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以及教师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山;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体现师生互动,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指标尤其强调了考试方法改革,旨在利川学习评价这个指挥棒,促使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向灵活应用,从重考试结果转向重学习过程。(4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应和相关的课程保持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关系。指标中有四个
18、主要观测点: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实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观测点要求实验开出率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在考察实验开出率时,须注意了解每组的人数,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观测点中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没做硬性规定,但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验室开放考察的是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实践指导人员结构合理是指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要有合理分布,并比作为实验指导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提倡授课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实习实训主要是考察学校能否与业界密切合作并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习和实训经费是否有
19、保障;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实习实训时间,效果如何等。这里强调实习实训不仅要有时间保障,还要科学制订实习实训方案,要有胜任的指指人员,要改革效果考核方法。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培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充分认识其作用,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并规定学时学分,采取有效地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效果。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中综合训练是指不同类型学校或专业在毕业前结合专业教育能力所进行的类似于毕业设计的综合教育环节,如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评价毕业论
20、文(设计)与综合训练主要看三点:一是选题。选题性质、难度、份量是否体现综合训练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结合专业实际,注重真题真做,是否一半以上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二是过程管理。主要看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是否适当,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是否有过程管理和监控措施。三是看成果是否规范。主要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等。5质量管理学校是评估和质量保障的主体,学校应建立自我评估制度,树立质量意识,严把教学质量监控关,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水平,完善管理模式,建立内部质量保障和监控的长效
21、机制。教学管理有两个二级指标:教学管理队伍和质量控制。(5.1)教学管理队伍指标主要考察教学管理人员的结构与素质。结构与素质是指教学管理人员在年龄、学历、学位、学缘、职称等方而的结构要合理。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主要用任职时间来考察。考察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成果,一是看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是否科学,执行是否严格,管理工作流程是否顺畅:二是看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三是看教学管理研究状况以及能否用于实践。(5.2)质量监控指标有两个主要观测点: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规章制度主要看教学管理文件的完备性;教学基本文件(含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等)制定
22、的科学性;教学管理流程的清晰性;教学运行的有序性;执行制度的严格性和有效性。质量控制主要考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六个环节:一是培养目标的确定;二是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要建立;三是教学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检测);四是学校自我评估制度的建立;五是信息的反馈(收集的信息要反馈);六是调控。重点考察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队伍构成、监控措施,信息处理和反馈通道,考察中可以查阅教学检查原始资料以及学校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等。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了体现人本教育理念,考虑到新建本科学校的生源特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突出了学风建设,强化了对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有两个二级指标
23、:学风建设和指导与服务。(6.1)学风建设指标中有三个主要观测点:政策与措施、学习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政策与措施,学校要有加强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规章制度与具体措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持。成效明显是指通过审阅材料和实地考察,证明多数学生学习主动,勤奋进取。学习氛围。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提供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熏陶、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诚实守信,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校园文化活动涵盖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学校要有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活动平台和具体措施,学生科技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场地和经费保障;分析学生参与面
24、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占当年学生总数的40%左右时,可视为学生参与面较广。课外文体活动:指学校在课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组织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学生杜团活动是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的重要载体,专家要了解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是否活跃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所起的作用。(6.2)指导与服务指标中有两个观测点:组织保障和学生服务。组织保障主要考察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情况、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是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是否制订了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措施,效果如何。学生服务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心
25、理健康咨询、特困生资助等服务机构与服务质量,了解学生的满意程度。学校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7教学质量教学质最有五个二级指标:德育、专业知识和能力、体育美育、校内外评价和就业。(7.1)德育指标有两个主要观测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本观测点主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满意度。思想品德观测点主要考察学校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的各项规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奉献、
26、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7.2)专业知识和能力指标有两个主要观测点: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和专业能力。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学生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考察时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了解课程开设情况、学校的文化科技氛围,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所反映的实际水平。(7.3)体育美育体育按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测试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85%及以上。学校群众性体育
27、活动普遍开展,学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身心健康。美育的考察要点为:学校开设了艺术教育的相关课程,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活动,学生在这些课程和活动中,受到了艺术熏陶,养成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7.4)校内外评价指标中有两个般要观测点:师生评价和社会评价。师生评价在考察中主要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或与师生的随机交流,了解师生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感受与评价,重在评判师生员工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社会评价主要指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反映在社会对该校人才的需求。可以通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当地的控制线的差异、第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用人单位、家长、校友等对该校毕业生的反映,尤其要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7.5)就业指标中有两个主要观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率在考察中一是看应届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是否能达到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初次就业率统计到毕业当年8月31日前,计算就业率分母应该是当年获得毕业证的学生人数)。二是看学校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以及效果。三是了解学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就业质量是合格评估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考察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