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京市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来源: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文链接 网页快照 南京市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建设生态、现代、和谐新浦口 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2011年1月6日 目录 第一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第二篇 “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和目标第一章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环境一、 发展机遇二、 面临挑战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 指导思想二、 总体目标三、 发展愿景四、 城市发展布局 第三篇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第一章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一、 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二、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三、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2、四、 培养科技人才队伍第二章 加快城市服务功能体系提升一、 不断推进综合交通建设二、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力度三、 着力搭建公共服务体系四、 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第三章 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一、 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二、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三、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四、 城乡要素配置一体化五、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四章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 构筑现代新型工业发展高地二、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三、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第五章 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 推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二、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 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四、 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五、 提高人口服务水平第六章 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一
3、、 积极鼓励创业富民二、 积极扩大就业三、 健全社会保障及社会救助体系四、 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第七章 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一、 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二、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四、 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创建第八章 提升改革开放水平一、 建设服务型政府二、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三、 稳步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四、 促进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五、 积极加快金融体制建设 第四篇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第一章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支撑作用第二章 健全规划保障机制 南京市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战
4、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是我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我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加快落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要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跨江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过去的五年,是江北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城市框架开始拉开的五年;是跨江通道加快建设,浦口区位优势逐步形成的五年;是重大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组团发展拉开框架的五年;是加快推进城
5、乡统筹,农村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的五年。一、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十一五”末,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5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74亿元。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种养殖面积达24.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57.4%,雨发、林大等六大农业园区入选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现代都市农业框架初步形成。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71%;国家级南工大科技产业园、国家级孵化器鼎泰药物检测平台等众多特色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搭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支柱
6、作用进一步凸显,规模企业实力不断增加,截止2010年,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预计达90家,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1.7倍,年均增幅22%。江北商贸集聚区已经成为南京知名品牌汇聚、在建和已建成经营面积最大的商业街区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总量50%以上;积极推进“一山三泉”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工程,不断开发旅游新项目及赛事活动,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1.2倍,年均增幅17%。三、重点项目支撑明显。“十一五”以来,先后开工建设了一批对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石桥、永宁、乌江等镇街的特色农业建设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业模式,直接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华
7、东茂、鼎业金陵酒店、江北钢材城等一批有影响和带动性的重点项目推动了服务业层次的提升。南汽MG、奕淳武家嘴船舶、三乐科技、大吉铁塔搬迁项目等相继建成投产,信宁水泥、立业电力变压器易地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区工业发展基础不断壮大。行知基地、区中心医院以及基层卫生院、社区、文化站等一批民生项目的建设,有力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突出规划先行、建管同步,完成浦口区域城乡总体规划、浦口新城总体规划以及桥林、永宁等7个镇街总体规划,编制了32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规划对城乡建设的调控引导作用逐步显现。新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发展框架不断延伸,积极推进老南门片区改造,加快实施桥北
8、片区、文德东路、凤凰大街等区域综合环境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速,完成柳洲路东延、沿山大道、中心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长江隧道实现通车,地铁三号线、十号线及纬三路过江隧道开工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完成镇村水泥路建设309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客运站7座,永宁镇侯冲村成为中宣部推荐全国新农村建设典型,农民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水利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完成滁河应急治理、水利血防、重点翻水线改造等水利重点工程。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设立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式集中办理,规范创新审批行为。建立并完善浦口区政务信息平台,实现网上办公。按照“精简、统一
9、、效能”的原则,开展政府机构改革,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医疗、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改革在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区属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镇街原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面达99%,完成8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深入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建立19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34个村集体和社区推行了资产股份制改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54家。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出口创汇总额累计达48亿美元,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8个,总投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效,成为江苏省科普示范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教育事业取得
10、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评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省幼儿教育先进区,行知基地被全国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引进一批优质名校,实现了教育跨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跨越,全面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个卫生服务站通过市级达标验收。文化工作再上台阶,手狮舞、扬剧、书法艺术等特色文化得到弘扬,我区已成为全国民间文化(书法)艺术之乡、省文化先进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水平稳步提高,城乡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妇女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体育、就业、
11、住房保障、广电等其他社会事业同步推进。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实现充分就业区创建工作,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到201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2983元提高到26740元,年均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6228元提高到11050元,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意愿增强,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十一五”末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0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7倍,年均增长22%。八、环境建设卓有成效。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了老浦口市民广场改扩建、求
12、雨山文化园、凤凰山公园二期改造等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超额完成。实施水环境治理“2234”工程,完成朱家山河、七里河、城南河、石碛河等通江河道环境整治清淤工程,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3分。大力推进“绿色浦口”工程,完成16.6万亩绿化建设,森林覆盖率达33.7%,城市绿化覆盖率实现41%;全区人均公共绿地水平明显提高,绿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启动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西江口升级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生态区建设成果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总体来看,浦口区“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
13、好基础。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相对偏弱,缺少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只有2%左右;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仍待提高,城市品质、建设档次、管理方式距离新城目标差距较大;民生需求与有效供给还不够平衡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第二篇 “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和目标 第一章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
14、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成为国家战略,江苏如期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我市举办“亚青会”以及“青奥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我区来看,未来五年,新城建设将加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我区也将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等挑战。一、发展机遇基于以上总体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区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一是面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时期,全球生产要素重组、产业转移加快的趋势没有改变
1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这为浦口吸纳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和提升国际化水平提供了机遇,为我们更好地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二是长三角区域规划实施的整合发展期。今年国务院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中南京被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发展的重要门户”,这是在规划中唯一以“门户”作为定位表述的城市。浦口作为这个重要门户“北上西进”、联系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桥头堡,一定会成为要素和资源汇聚的主要承载区。三是“跨江发展”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期。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
16、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的实施,浦口不仅成为南京发挥中心城市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需要,更成为改变南京城乡二元结构、做强做大南京经济总量的主要支撑点,将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创新、开发建设等方面有更强的力度和更大的突破。四是“青奥会”等重大活动机遇。“亚青会”以及“青奥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全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大契机。浦口作为南京生态最佳,发展空间最大、发展潜力最足的重要区域之一,随着交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会在新一轮发展中承接更多的辐射,占有更多的资源,积聚更多的要素,吸引更多的投资,实现更快的发展。五是过江通道加速建设机遇。随着
17、隧道、地铁等过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会进一步拉动浦口跨越式发展、加快推动浦口与主城的无缝对接,从而使我区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能更好更快的承接主城在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等方面的辐射,进一步加快资金、信息、人才和技术的互通,加速浦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二、面临挑战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争先进位面临新挑战。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加快推进,地区和城市间对要素和产业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我区争先进位面临更大挑战。二是转型升级的压力巨大。当前,浦口产业规模尚未壮大,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转型升级的规模基础还不扎实,动力支撑不够强劲
18、。三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浦口城市形态差异较大,各城市组团发展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层次还不能适应新城快速发展的要求,城市管理不够精细。四是统筹发展任务仍然艰巨。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全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仍不平衡,村镇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比较滞后,今后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小康社会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立足建设“生态、现代、和谐”新浦口,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城
19、乡统筹,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加快建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新市区。二、总体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要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结合区委、区政府关于“浦口区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初步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我区目标安排如下: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32%;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到全市平均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
20、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全区每万人研发人员数达100人以上。人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实施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实现六年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五年倍增;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达到19%;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稳定在98%以上。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社区教育覆盖面100%。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88分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
21、20%;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一五”末总量下降10%;城市绿化覆盖率48%,人均公共绿地达13.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5%,处于全市乃至全省领先水平。三、发展愿景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城市的先行区。抓住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重大机遇,发挥浦口大学汇聚、人才荟萃和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级创新平台众多、软件企业密集的资源品牌优势,加快构建政策体制、大学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孵化平台、风投基金为一体的政产学研金区域创新体系,率先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优势、引领创新发展、在全市全省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有效途径。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的特色区。优先发展战略性
22、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与新城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经过五年努力,使浦口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高端服务业为主体、高附加值制造业为支撑、高效农业为基础、优势产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立足全域范围重整资源要素,在着力打造东部桥北城市组团、中部浦口新城组团、西部桥林新城组团的基础上,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引领,实施区镇(街)联动,进一步加大重点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协调推进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新农村发展,在全市率先基本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具有浦口特色的全域统筹、一体发展新路。四、城市发展
23、布局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发展方向,“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浦口的发展布局是“一城、三组团、五个功能区”。“一城”即现代化国际化江北新城,“三组团”即东部桥北城市组团(高新区、泰山、盘城、沿江)、中部浦口新城组团(科工园、江浦、顶山)、西部桥林城市组团(开发区、桥林、乌江)。“五个功能区”即高新开发区、浦口新城、海峡两岸科工园、浦口开发区和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度假区。-东部桥北城市组团,实施“一区三街”联动发展,推进龙王山、朱家山、朱家山河“两山一河”等地块开发,完善综合性的城市配套功能和创新服务功能;配合地铁3号线、江北轻轨线建设,进一步打造对外交通网和轨道交通网,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生活便捷度。
24、中部浦口新城组团,以浦口新城开发建设带动顶山、江浦街道互动融合发展,同步推进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重点抓好文化体育中心、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影剧院等社会公共产品建设,加快打造城市中心区,提升城市的首位度和功能品质。西部桥林新城组团,结合地铁生态新城建设和浦口开发区新区建设,推动产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科学有序地推进城市开发,健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有效吸纳产业工人、外来流动人口,以及周边乌江、石桥、星甸等农业人口,初步建成宜居产业新城。-高新技术开发区,要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以“一园、一谷、一基地”(南京软件园、生物医药谷、先进制造业大项目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
25、“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经济,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车辆制造、电子信息及软件等优势主导产业,建成引领全区转型升级的“产业高地”。浦口开发区,要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充分发挥临江近水和腹地广阔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临港产业、新型材料、食品药品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初步建成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钢铁物流基地。浦口新城,要以市区两级联合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城市型经济,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金融证券、商务商贸、赛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适宜人居、品质高端的房地产业。海峡两岸科工园,要以海和、七星浚项目入驻为带动,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进区落户,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
26、新材料等产业,力争成为宁台合作示范基地,打造融产业、文化、生态、生活为一体的科技园区。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度假区,要以老山森林公园和珍珠泉度假区为“绿色背景”,整合山林泉寺等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实施“大旅游”和一体化开发战略,打造一批高端、精品旅游景点和接待场所,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第三篇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章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一、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加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服务产业、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推进重点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主体推进工程、创新人才
27、集聚工程、产学研畅通工程、创新环境优化工程等六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大创新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推进创新型区县建设和创新型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每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到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60家,2015年专利申请量1100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50%。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创新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区有关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明确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目标、路径、方法,并形成政策指导。建
28、立完善配套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产业项目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与服务等创新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自主创新工作的目标考核指标机制。区、镇(街)两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积极引导社会各创新要素加强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投入与成效不断提高。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R&D)占GDP比重达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三、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做精、做强、做优工大科技产业园,形成高技术,高产出,高外向度的国际合作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和开发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作用,积极争取南京中
29、医药制备等技术平台落户浦口,建设南京生物医药谷;围绕产业特色,建设微电子共性技术、轨道交通共性技术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膜产业研究院和膜材料等新兴产业孵化平台;设立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科技金融与公共服务平台,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镇街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引导镇街园区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产业特色。到2015年,全区各级科技孵化器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配套产业“三创”载体达1000万平米以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平台达60家。四、培养科技人才队伍。以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为基础,以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紫金人才计划为契机
30、,以政策体系建设为保障,加强海内外领军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工作,实施科技型企业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培养工程,着力构建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造就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人才,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最适宜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创意的地区之一,成为全国人才高地之一。到2015年,引进海内外创业创新人才达100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达300人,建成人才公寓1500套,全区每万人研发人员数达100人以上。第二章 加快城市服务功能体系提升一、不断推进综合交通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配合省市统一部署,完成地铁1
31、0号线、地铁3号线建设,积极推进地铁4号线、11号线及12号线建设。加快道路交通畅达工程建设,推进纬三路隧道、宁滁快速通道、104国道改造、浦仪快速通道、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绕城公路改造等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完成中心大道、滨江大道、临江路、北沿山大道、沿山大道西延、老山南北通道、新312国道改线段、中央大道等一批重要道路建设,迅速完善全区“外成环、内成网”的主干路网体系。“十二五”末,全区二级以上公路达660公里,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30%以上,全区人均占有道路里程达23公里/万人。加强客运枢纽场站建设,完成江浦客运站迁建,启动桥北客运站迁建工程。二、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力度。重点建设滨江风景区,营
32、造滨江绿带,贯通重点区域城市河道水系,适度打造城市景观河道,形成大江风貌区,加快滨江地区环境整治和建设,逐步改善浦口沿江地区环境景观。加快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区域供水主管线,实现长江直供水全覆盖,完成江浦水厂45万吨取水及一期20万吨制水工程。提升长江、滁河干堤及其通江通滁河堤防洪能力,力争至2015年,长江干堤防洪标准全面达到“长流规”设防标准,通江河道达到2050年一遇,滁河流域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科学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配置江河湖库水资源。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珠江污水收集系统,新建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完成双合泵站、五里泵站、坝子窑泵站等
33、一批泵站建设。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及城南河和新城220千伏主变电站2座,构建更加安全、可靠、完善的供电网络。实施天然气管网建设与改造,完成中压管网190千米,合理加快加气站布局,统筹安排城乡燃气设施。完善垃圾收运和处置系统,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三、着力搭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现代化江北新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网络,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加大名医、名校引进力度,全面提升医疗、教育服务水平。启动建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逐步完善社会公共产品配套;新建定向河小学,整合永丰中学、盘城中学并易地新建
34、,结合新城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学校、幼儿园;完成区人力资源大厦、全民健身中心、桥北文化体育中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新城核心区市级体育中心、青少年科普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完成浦口医院改扩建、浦口中医院改造,新城核心区新建一座三级甲等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重点工程。建成泰山敬老院等一批镇街敬老院,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区级城乡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建成一所500张床位的区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14家镇街(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建成100家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努力实现城乡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四、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政府监督、协调、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和
35、养护市场化运作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重点区域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力争城市重点组团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全面推进环境示范社区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意识,正确把握好人、自然、社会在城市空间中的协调发展,形成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新格局。第三章 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全面加快“五个一体化”推进步伐,在全市率先基本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走出一条具有浦口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新路。一、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采用多元化、差异化的都市近郊城市统筹模式,重点加快乡村地区发展,形成中
36、心城-新城-新市镇-新社区的四级城镇结构体系,在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万顷良田”等工作实施为契机,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体现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地域文化传承等要求,不断优化全区镇村布局,继续推进新社区和过渡村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善全区各类覆盖城乡的专项规划尤其是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二、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大力实施特色名镇建设战略,根据各镇不同的资源特色与发展基础,对小城镇进行特色化引导。通过汤泉、乌江等重点镇街的先行发展,带动其他镇街的整体发展。通过产业合理定位,将资金、政策等要素集聚,积极培育产业载体建设,逐步壮大镇街实体经济。建立完善以
37、开发园区为主体、以街道工业集中区为支撑、以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为补充的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乡三个产业融合互动、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因地制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公路、燃气、信息网络、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置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公共交通便捷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化。着力完善新城、新市镇、新社区、特色村配套服务,“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灌排条件。重点围绕服务保障我区现代农业“”工程,“十二五”
38、期间,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农村泵站改建,推进小流域及圩区治理工程。四、城乡要素配置一体化。加强财政支农,更多把公共资源投向农村,突出产业和服务功能,中心村要强化居住与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镇村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优化生产力和人口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人才、技术向农村集聚。根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万顷良田工程”和土地增减挂钩工程的实施。加大农民向镇区和农村规划居民点集中,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十二五”期间,通过集中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20000亩以上。五、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创
39、业扶持制度,使有意愿的和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能够充分就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计划生育、公共文化、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城乡社会管理,完善农村治理结构,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快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步伐,逐步实现农村班车通达率100%、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100%。“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城乡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城乡一体化,把征地人员统一纳入到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把成建制农转非人员统一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第四章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构筑现代新型工业发展高地1、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引领作用。围绕
40、建设“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定位,着力打造“一园”、“一谷”、“一基地”,在做大、做强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软件研发、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充分凸显高新特色与优势,切实担当起引领浦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任。“十二五”末,入园高新技术企业达120家,各级科技孵化器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2、全力加快“一区四园”建设。在全面完成开发区新区20平方公里征迁的基础上,重点安排投资28亿元建设27条道路,投资6亿元实施10个湖面和河道整治工程,投资1.2亿元建成11万伏兰花变电站。同步完成场地平整,供水、供电、电信、燃气等配套工程建设,高标准建成七通一平载体,提高大项目承
41、载能力。预计到2015年,基本拉开新区20平方公里框架,启动扩展区建设。加快发展镇街工业园,把桥林、石桥、星甸、永宁四个镇街工业园作为浦口开发区的配套园区。到2015年,“一区四园”工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税收总额达80亿元,均占全区总量的50%以上。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根据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浦口实际,积极谋划,超前培育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与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在产业规划、项目引进、人才储备、资源配置等方面谋划布局,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浦口未来发展的新动力。结合浦口现有产业特点和现有引进项目,重点发展新能源技术中的智能电网产业、风力发电和光伏产业,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
42、,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电网产业在继续做大做强高等级输铁塔、节能变压器的同时,重点发展数字化电站系统、光电互感器、LED照明装置、光电继电器、智能配电开关等产品。风力发电重点发展大功率风电基础设施产品、逆变器、小型风电成套设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电动轿车等。到2015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以上。4、增强主导产业实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交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以城市轻轨交通车辆制造、整车制造和船舶制造为主体,以南汽MG、浦厂等核心企业为龙头,着力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集群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先声东元、康缘药业、绿叶思科
43、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生物生化制药(制品)、中药及保健品、新型制剂产品等五大产品群,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药谷”。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硅橡胶材料、晶硅材料、新型金属材料、膜材料等产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通信设备、半导体及光电、集成电路等产品。现代食品加工业,依托雨润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全力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到2015年,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以上。二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重点发展:1、总部经济。以“创新体制、改善环境、突出特色、服务总部”为主题,逐渐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和
44、提升总部经济的贡献。发展总部经济关联程度较大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楼宇经济、交通枢纽和高端服务业等等,凸现总部经济发展基础要素优势,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国内企业集团总部,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进国际知名企业集团总部23家,培育资产上亿元的大型总部经济企业集团35个,引进和培育地区总部企业20余家。努力把核心区初步建设成为“南京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总部经济基地”。2、软件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围绕南京软件园的完善发展,继续推动南京高新区软件创新、南京软件动漫和国家BIOS及嵌入式应用系统产业化三大基地建设,大力
45、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等高端服务业。借助微软技术中心、印度萨蒂扬(南京)研发中心、韩国三星(南京)研发中心等的研发力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示范效应;依靠BIOS的优势,积极推动百敖公司及相关公司的发展,打造国内一流BIOS供应基地。在江北新城台海科工园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软件外包和出口业务,提高软件业整体发展水平。全区服务外包和软件产业的销售年均增长40%以上,争取经过五年的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服务外包和软件开发创新基地。3、现代商贸业。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的城市商业格局。强化商业功能区建设,发展不同类型的购物商城、购物商业街和专业市
46、场。依托江北商贸集聚区良好基础,引进一批大型商贸连锁店、大型购物中心、知名品牌国内总分销或总代理,着力打造江北第一商圈。加快新城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开发面积实现700万平方米,使总部大道两侧、中央公共活动中心区商务商贸、总部研发产业基本成形,大型城市综合体初具形象,初步形成城市景观标志性建筑群。到“十二五”末,全区商贸流通和业态布局配置实现与现代化江北新城建设相适应的商贸业发展水平,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亿元以上。4、文化创意产业。以建设成为全省重要文化产业基地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动力,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等设计创意服务业,出版策划、文艺创
47、作等艺术创意服务业,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广告服务等网络和信息创意服务业,打造新型文化产业集群。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重点支持发展数字娱乐、书法文化、宗教文化、温泉文化、新城城市文化综合体等产业门类,以市场化盘活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的大投入、大产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度增速20以上,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左右。5、休闲旅游业。建立全区旅游快速发展的组织运作体系,整体运作浦口旅游,努力将浦口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充分整合“一山三泉”、“一江一河两地”等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汤泉东方、乔波冰雪世界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浦口休闲旅游业。适度增加旅游星级饭店数量,优化档次结构。到2015年,全区新增三星级以上饭店10家。注重精品打造,促进品质提升。旅游景区全面提档升级,到2015年,全区4A级旅游景区争取达2个。2015年全区旅游接待游客量达600万人次,年均增幅为13%,旅游直接收入12亿元以上,年均增幅为14%。6、现代物流业。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和航运优势,着力打造七坝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以钢铁原材料为主,兼容其他各类货物的大型物流基地,为发展临港工业、加工制造业提供保障。依托布局合理和功能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撑现代物流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