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试行.pdf
《预防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试行.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 目录 一、前言一、前言.1 二、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分类二、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分类.2 三三、临床试验设计的考虑要点、临床试验设计的考虑要点.4 1、临床药理学研临床药理学研究究.4 2、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5 3、确证性研究确证性研究.6 四四、其他、其他.12 五五、小结、小结.1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3 1 一、一、前言前言 抗肿瘤药物治疗,包括细胞毒药物化疗(以下简称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就是恶心和呕吐。如果恶心和呕吐症状严重,可以导致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或吸入性肺炎,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用于预防或减少抗肿瘤药物所致
2、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法就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支持疗法中的必要组成部分。由于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最为严重,故研究得最早且最为深入,其他类型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常常参考CINV的原则进行处理。 目前用于预防CINV药物种类较多,包括5-HT3受体拮抗剂、神经激肽-1(NK1)受体阻断剂、糖皮质激素、苯二氮卓类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国内、外多项指南推荐了多种预防性治疗方案以及药物,但是依然存在临床需求未被满足的情况,同时快速进展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全球上市对于相关止吐药物临床试验提出新的挑战。本指导原则以化疗药物为
3、代表介绍了预防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要点,旨在为此类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但是不涉及其治疗用途,也不涉及放疗导致的恶心呕吐(radi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womiting,RINV)。 应用本指导原则时,建议同时参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2 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ICH)和其他
4、境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机构当前的观点和认识,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且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相关内容将不断更新与完善。 二、二、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所致所致恶心呕吐的分类恶心呕吐的分类 目前,与CINV风险有关的预测因子可分为患者相关风险因子、抗肿瘤药物和给药方案的致吐性能,其中最重要的预测因子是抗肿瘤药物及其方案的潜在致吐性能。应根据抗肿瘤药物给药方案的潜在致吐作用和特征,选择给予单一或联合止吐药以及治疗持续时间。 中 国 临 床 肿 瘤 学 会 (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根据不同抗肿瘤药物的致吐程
5、度(呕吐频率) ,分为以下4类: 高高度度致吐风险药物(致吐风险药物(90%) :) :AC方案(含蒽环类和环磷酰胺) ;顺铂;卡铂(AUC4) ;达卡巴嗪;氮芥;卡莫司汀(250mg/m2) ;环磷酰胺(1.5g/m2) ;多柔比星(60mg/m2) ;表柔比星(90mg/m2) ;异环磷酰胺(2g/m2)等。 3 中中度度致吐风险药物(致吐风险药物(30%-90%) :) :卡铂(AUC200mg/m2) ;卡莫司汀(250mg/m2) ;环磷酰胺(1.5g/m2) ;多柔比星(60mg/m2) ;表柔比星(90mg/m2) ;异环磷酰胺(2g/m2)等。 低低度度致吐风险药物(致吐风险药
6、物(10%-30%) :) :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培美曲塞;艾立布林;伊沙匹隆;米托蒽醌;喷司他丁;噻替派;多柔比星脂质体;丝裂霉素;卡巴他赛;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多西他赛;依托泊苷;托泊替康;阿柏西普;甲氨蝶呤(50-250mg/m2) ;阿糖胞苷(100-200mg/m2)等。 轻微轻微致吐风险致吐风险药物药物(10%) :) :氟达拉滨;地西他滨;奈拉滨;长春瑞滨;长春花类药物;替西罗莫司;博来霉素;硼替佐米;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帕尼单抗;奥法木单抗;伊匹木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等。 以上举例均为静脉注
7、射途径给药。对于口服抗肿瘤药物,通常分为中-高度致吐风险药物(30%)和低度-轻微致吐风险药物(30%) 。 按照恶心和呕吐出现的时间不同,可将CINV分类如4 下: 急性:急性:指给予化疗药物后 24h 之内发生的恶心、呕吐。在没有进行预防性止吐的情况下,通常在给药后 56h达到高峰,该类型的恶心、呕吐往往最为严重。 延迟延迟性:性:指给予化疗药物 24h 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其中 40%-50%发生于给药后 24-48h,有时可持续 5-7 天,在多数情况下,严重程度比急性呕吐轻,但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预期性:预期性:由条件反射引起,多由于既往化疗恶心、呕
8、吐控制不良而导致。其特点是恶心呕吐发生于化疗前,如患者看到或听到该化疗药物名称或嗅到该药气味时即可诱发恶心呕吐。 止吐药物对预防急性CINV具有一定作用,仅有部分药物可预防延迟性CINV。 临床给予预防性用药后仍然可能会出现爆发性或难治性CINV,前者是指在预防性处理后仍然发生恶心呕吐和/或需要给予解救性止吐治疗,可以发生在抗肿瘤药物治疗的任何时间段;后者是指在既往化疗周期中使用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在后续化疗周期中仍然出现恶心呕吐。 三三、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的考虑要点的考虑要点 1、临床药理、临床药理学学研究研究 5 应根据相关指导原则的要求,获得试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根
9、据药物自身特性,可选择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低剂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如果试验药物与化疗药物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还需要进行特殊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建议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关注试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安全有效性特征,为潜在或已确定的相互作用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2、探索性探索性研究研究 为保证在确证性研究中使用合适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探索性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具有临床治疗活性的剂量范围和给药方法。这些探索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的研究应为平行、对照、双盲设计,试验药物应包括多个不同的给药剂量。药代动力学和受体占有率数据等有助于进一步说明其合理性。 在探索性研究中,可将呕吐作为药物疗效的主要终点,与恶心有关
10、的指标作为次要终点。 可以在接受致吐风险很低的化疗患者中进行早期的单剂研究,以确定药物活性剂量,从而为接受更强致吐风险化疗的患者参加的研究提供帮助。对于接受高度或中度致吐风险化疗的患者,建议对照组不单独使用安慰剂作为预防呕吐措施。 对于高致吐风险化疗,预防性给药常常需要进行联合6 用药,以获得满意疗效;相应的探索药物疗效的研究建议采用随机、加载(add-on)或替代设计,同时使用指南推荐并普遍认可的给药方案作为对照,以得到试验药物的最佳给药方案。 探索性研究建议可以纳入脑转移患者,以帮助收集相应数据用于支持后续研究制定入排标准。 3、确证性确证性研究研究 (1)研究人群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应根据
11、前期研究数据和预设的研究目标,选择与CSCO指南分类一致的高度致吐风险化疗(highly emetogenic chemotherapy,HEC)患者或者中度致吐风险化疗(moderately emetogenic chemotherapy,MEC)患者,以支持预防急性和/或延迟性恶心呕吐的适应症。如已在MEC患者中获得证明,在CINV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某种试验药物可以带来具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效果,并不能以此推断出在HEC患者中该试验药物也会产生相同的治疗效果,即使后者接受了与前者相同的CINV标准治疗方案。如果希望进行适应症人群的扩展,应在HEC患者中开展另一项确证性临床研究,反之亦然。
12、 研究应纳入足够多的、具有代表性的受试者入组。由于癌症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在确证性研究中可考虑将年龄作为分层因素,可以为安全性和疗效评估提供坚实的7 基础,鼓励在研究中纳入年龄在75岁以上的患者。由于女性为CINV高风险人群,在确证性研究中也建议将性别作为分层因素。 根据止吐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强度,宜针对可能影响受试者反应的重要因素,对受试者进行分层。不同化疗周期中,发生的恶心和呕吐的程度和频率可能会不同,应对初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和曾经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应该将曾经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分为对之前止吐药治疗有反应和无反应两种类型。 对参加疗效研究的患者,应该对其特征以及与CI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 肿瘤 药物 所致 恶心 呕吐 临床试验 设计 指导 原则 试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