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第一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和地球仪(第一二课时).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单位13中学班级初一年级教师李曼丽学科地理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2年9月3日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重
2、 点难 点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依据。难点:描述地球的大小。教 学方 法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教 具多媒体课件,有立体感的地形地球仪。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定向导趣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了解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唤起学习热情。自学导疑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1、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从数据中认识地球的大小。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
3、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4、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看书思考,自己先解决问题。展示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少,主要是进行科学史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而教材给的资料较少,鉴于此,本部分内容设计收集资料。群学导思1、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观看教材图1.3,鼓励学生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小组讨论地球仪的特点是什么?组间成员自学后,相互讨论与交流,达成共识。之后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助合作,学会倾
4、听,学会交流,学会分析。质疑导法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初识地球仪,从总体上来了解它,是下面要学习经纬线的前提和基础。检测导效1、人类的家园是指(地球)。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3、地球
5、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4、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C、D )A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 B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C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D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面貌作业设计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板书设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对地球形状的证明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表面积、最大周长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学案导引:一、忆历程,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有哪几个代表性事件? 、 、 、 。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有哪
6、些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至少说出四个)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面貌呢?2、与地球的真面貌相比,地球仪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教学反思: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知识点少,考点更少,却是很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题材。由于教材所给材料比较单薄,往往在教学中简化,所以设计过程为收集资料,讨论,谈感悟。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汇总,补充了教材材料的不足。同时,丰富了师生的历史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合作学习,进行了很好的科学史教育。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二)位13中学班级初一年级教师李曼丽学科地理课
7、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2年9月5日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受到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重 点难 点重点: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难点:东西半球划分。教 学方 法采用观察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地球仪,结合多媒体课件,反复进行立体图与平面图的转化,将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分解难点,层层递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 具多媒体课件,有立体感的地形地球仪。教 学
8、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定向导趣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会急切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自学导疑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1、认识经线和纬线: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认识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找出:北回归线
9、、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本环节重视学生自己观察地球仪,找出经线与纬线,总结出经线与纬线的基本特点。群学导思1、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实
10、物到图的反复转化练习,学生区分并学会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质疑导法同学们,经过立体图到平面图的反复转化练习,你学会了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了吗?请独立完成下表(在学案中)学会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总结,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检测导效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经线总共有360条B纬线总共有180条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2、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B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3、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
11、的分界线是( D )A0经线和180经线B20E,160WC0经线和0纬线D20W,160E4、中纬度是指( C )A030B235665 C3060D60905、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C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作业设计按照课本P4活动中的步骤,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每隔30标出纬度与经度,并标出北京与学校所在地的省会城市,比较两地相差多少纬度和经度。板书设计 纬线的特点 赤道南北半球 纬度的划分纬线和经线 经线的特点 20W和160E东西半球 经度的划分学案导引: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完成下表:纬线经线形状特征长度变化指示方向排列方向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完成下表:经度纬度度数起点线度数划分度数的变化代号半球的界线教学反思: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历来都是初中教学的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在初一第一章第一节,学生刚刚步入初中,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鉴于此,我在这个课题的设计中,将问题分解,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常见经纬线的形成过程,借助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化解难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