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男人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 本文由伊然88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用的算法,学会计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并了解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学会利 用图形的方式表示数据结构; 3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以及顺序存储的 线性表的基本运算; 4了解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基本运算; 5了解线性链表的
2、基本概念,并掌握线性链表的基本运算,同时,了解循 环链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6理解树的概念,尤其是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掌握二叉树的存 储结构和遍历技术; 7 掌握查找技术, 学会利用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在数列中查找指定的数据; 8学会利用相关的排序技术实现无序数列的排序操作。 二、内容要点 (一)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即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 则,并且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且是明确的,没有二义性,同时该规则将在有 限次运算后可终止。 1)算法的基本特征 (1)可行性 由于算法的设计是为了在某一个特定的计算工具上解决某一个实际的问题 而设计
3、的,因此,它总是受到计算工具的限制,使执行产生偏差。 如:计算机的数值有效位是有限的,当大数和小数进行运算时,往往会因为 有效位数的影响而使小数丢失,因此,在算法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2)确定性 算法的设计必须是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定义,不允许有模糊的解释,也不 能有多义性。 例如,一个实际的问题,小宝和萍萍共有 12 个苹果,小宝比萍萍多 4 个, 请问小宝和萍萍各有几个苹果?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立一个方程 来求解,要求 x 和 y 的值,公式是正确的,但如何让计算能够进行计算,我们的 算法不能把公式直接输进去,而应该设计出解题的步骤和过程。 即设计的算法是计算工具所能够正常解决问题的
4、过程。 (3)有穷性 算法的有穷性,即在一定的时间是能够完成的,即算法应该在计算有限个步 骤后能够正常结束。 例如,在数学中的无穷级数,在计算机中只能求有限项,即计算的过程是有 穷的。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执行与输入的数据和提供的初始条件相关, 不同的输入或初始条件会 有不同的输出结果,提供准确的初始条件和数据,才能使算法正确执行。 2)算法的基本要素 一是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1)算法中对数据的运算和操作 算法实际上是按解题要求从环境能进行的所有操作中选择合适的操作所组 成的一组指令序列。即算法是计算机所能够处理的操作所组成的指令序列。 (2)算法的控制结构
5、算法的功能不仅取决于所选用的操作,而且还与各操作之间的顺序有关。 在算法中,操作的执行顺序又称算法的控制结构,一般的算法控制结构有三 种: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在算法描述是,有相关的工具对这三种结构进行描述,常用的描述工具有: 流程图、N-S 结构图和算法描述语言等。 3)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 为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算法,即是计算机算法。 通常的算法设计有如下几种: (1)列举法 列举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用问题 中给定的条件检验哪些是满足条件的,哪些是不满足条件的。列举法通常用于解 决“是否存在”或“有哪些可能”等问题。 例如,我国古代的趣味
6、数学题:“百钱买百鸡”、“鸡兔同笼”等,均可采 用列举法进行解决。 使用列举法时,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将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条理化、完 备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 (2)归纳法 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列举少量的特殊情况,经过分析,最后找出一般 的关系。归纳是一种抽象,即从特殊现象中找出一般规律。但由于在归纳法中不 可能对所有的情况进行列举,因此,该方法得到的结论只是一种猜测,还需要进 行证明。 (3)递推 递推,即是从已知的初始条件出发,逐次推出所要求的各个中间环节和最后 结果。 其中初始条件或问题本身已经给定, 或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化简而确定。 递推的本质也是一种归纳,递推关系式通常是
7、归纳的结果。 例如,裴波那契数列,是采用递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4)递归 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 为了降低问题的复杂程序, 通常是将问题逐层分解, 最后归结为一些最简单的问题。这种将问题逐层分解的过程,并没有对问题进行 求解,而只是当解决了最后的问题那些最简单的问题后,再沿着原来分解的逆过 程逐步进行综合,这就是递归的方法。 递归分为直接递归和间接递归两种方法。如果一个算法直接调用自己,称为 直接递归调用;如果一个算法 A 调用另一个算法 B,而算法 B 又调用算法 A,则 此种递归称为间接递归调用。 (5)减半递推技术 减半递推即将问题的规模减半,然后,重复相同的递推操作。 例如,一元二次
8、方程的求解。 (6)回溯法 有些实际的问题很难归纳出一组简单的递推公式或直观的求解步骤, 也不能 使用无限的列举。对于这类问题,只能采用试探的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 出解决问题的线索,然后沿着这个线索进行试探,如果试探成功,就得到问题的 解, 如果不成功, 再逐步回退, 换别的路线进行试探。 这种方法, 即称为回溯法。 如人工智能中的机器人下棋。 2算法复杂度 算法的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时间复杂度 即实现该算法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的工作量用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 数来计算。 同一个问题规模下, 如果算法执行所需要的基本次数取决于某一特定输入时, 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
9、分析算法的工作量: 算法工作量=f(n) (1)平均性态 用各种特定输入下的基本运算次数的加权平均值来度量算法的工作量。 设 x 是某个可能输入中的某个特定输入,p(x)是 x 出现的概率,t(x)是算法 在输入为 x 时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则算法的平均性态定义为: Dn 表示当规模为 n 时,算法执行时所有可能输入的集合。 (2)最坏情况复杂度 指在规模为 n 时,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的最大次数。它定义为: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以及程序设计风格确立的一些因素,掌握程序设 计的基本规则; 2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10、与特 点; 3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并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内容要点 (一)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程序设计方法: 主要经过了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 计方法。 程序设计风格, 是指编写程序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习惯和逻辑思路。 通常, 要求程序设计的风格应强调简单和清晰,必须是可以读的,可以理解的。 要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的风格,应考虑如下因素: 1源程序文档化 (1)符号名的命名:符号名的命名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含义,便于对程序的 理解,即通常说的见名思义; (2)程序注释:正确的程序注释能够帮助他人理解程序。注释一般包括序 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 (3)视觉
11、组织:为了使程序一目了然,可以对程序的格式进行设置,适当 地通过空格、空行、缩进等使程序层次清晰。 2数据说明方法 (1)数据说明的次序规范化; (2)说明语句中变量安排有序化; (3)使用注释来说明复杂的数据结构。 3语句的结构 (1)在一行内只写一条语句; (2)程序的编写应该优先考虑清晰性; (3)除非对效率有特殊的要求,否则,应做到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4)首先保证程序的正确,然后再要求速度; (5)避免使用临时变量使程序的可读性下降; (7)尽量使用库函数,即尽量使用系统提供的资源; (8)避免采用复杂的条件语句; (9)尽量减少使用“否定”条件的条件语句; (10)数据结构要有利
12、于程序的简化; (11)要模块化,使模块功能尽可能单一化; (12)利用信息隐蔽,确保每一个模块的独立性; (13)从数据出发去构造程序; (14)不要修补不好的程序,要重新编写。 4输入和输出 (1)对所有的输入输出数据都要检验数据的合法性; (2)检查输入项的各种重要组合的合理性; (3)输入格式要简单,以使得输入的步骤和操作尽可能简单; (4)输入数据时,应允许自由格式; (5)应允许缺省值; (6)输入一批数据时,最好使用输入结束标志; (7)以交互式输入输出方式进行输入时,要在屏幕上使用提示符明确输入 的请求,同时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和输入结束时,应在屏幕上给出状态信息; (8)当程序设
13、计语言对输入格式有严格要求时,应保持输入格式与输入语 句的一致性;给所有的输出加注释,并设计输出报表格式。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自顶而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 goto 语句。 1)自顶而下 程序设计时,应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先考虑全局,后考虑局部目标。 即先从最上层总目标开始设计,逐步使问题具体化。 2)逐步求精 对复杂问题,应设计一些子目标作为过渡,逐步细化。 3)模块化 一个复杂问题,都是由若干个稍简单的问题构成的。模块化即是将复杂问题 进行分解,即将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 小目标,把每一
14、个小目标称作一个模块。 4)限制使用 goto 语句 goto 语句可以提高效率,但对程序的可读性、维护性都造成影响,因此应 尽量不用 goto 语句。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程序设计的先进方法和工具, 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可以使 程序结构良好、易读、易理解、易维护。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即是顺序执行的结构,是按照程序语句行的自然顺序,一条一条语 句地执行程序。 2)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又称分支结构,它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程序的执行是 根据给定的条件,选择相应的分支来执行。 3)重复结构 重复结构又称循环结构,根据给定的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某一相同的或 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二级 考试 公共 基础知识 要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