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观.doc
《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观.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观hc360慧聪网教育行业频道 2004-09-17 09:03:50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委托,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于2003年12月10日至2004年1月10日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57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少量的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职学院、成人高校,进行了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截止2004年1月10日,共收到28个省市自治区347所高职高专院校(近19.4万名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反馈。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率(6月底一次派遣就业率和12月底的实际就业率)、未就业率和不就业率等三个项目。各校毕业生的主
2、要就业岗位、未来三年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就业情况预测,也作为这次调查的内容。从就业情况看高职教育3大特点:培养模式创新开展产学合作拓宽就业渠道面向需求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调查表明,部分高职学校、专业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办学有特色,就业受欢迎。特色,就是区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一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是全新的形态,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能力本位的方向。这种不可替代性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解决或正在解决着因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匮乏的需求矛盾。(1)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
3、产销”链接调查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很多学校搭建与市场需求这一链接的第一步,就是从专业设置切入。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运而生,如“会展策划”、“微电子技术”、“软件工程”、“商务日语”、“商务韩语”、“通关管理”、“工程监理”、“产品营销与商业策划”、“机电技术操作”、
4、“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机械电子”、“眼镜技术”等这是很多学校保持较高就业率的一个必备的前提条件。通过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学校专业设置的定向是明确的,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清楚的。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专业调整、改造,同样需要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给予专业建设以新的内涵。很多学校一些传统专业的改造、专业外延的扩大、专业内容的整合、专业方向的拓展,甚至一些专业的撤销或停止招生,同样是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在发挥着作用,如“秘书/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纺织工艺/工业外贸”、“机械设备及自动化/工业外贸”,“机电一体化与市场营销”、“服装工艺与国际贸易”、“广告设计与企业策划”、“纺织品检测与
5、国际贸易”等复合型专业的设立,以及“仓储管理”调整为“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调整为“报关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调整为“国际贸易与日语”等情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些专业瞄准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技术、工艺、管理、服务岗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能找准就业方向,较快地进入到工作岗位。(2)从培养模式做起,努力打造订单培养方式调查表明,很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起,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方面迈出了卓有成效的步伐。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
6、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正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内进行调整,取而代之的是“2+1”的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企业介入的方式(即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即调整部分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技术基础课,安排技术含量高的实训课程)等。实施订单培养试点。鉴于一些学校的办学管理体制本来就隶属于相应的产业集团,他们积极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纽带,进行订单式的培养试点;另外一些学校瞄准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适应了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
7、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培养方式。推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设计方法正逐渐被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三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开展各种技术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无论是教育部与信息产业部每两年一次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还是各省的技术、技能大赛,高职高专院校逐渐成为主角。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参与竞争,提高了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一些高职高专学生积极参加由教师承担的科研与科技服务等活动,对提高自身的实际技能起到了促进作
8、用。这种社会性的竞赛,尤其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学生,正在受到用人单位的特别关注。(3)从双证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双证培养在一些建校时间较长的高职高专院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些学校的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9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逐步扩大提高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些学校由原来起步阶段(技术等级培训)初、中级的3-5个工种,逐步扩大到以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10-20个职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培训的技术含量,提高了适应要求。逐步引入规范双证书培养制度从无到有,现已在更多的学校内实行。但是,每个专业如何对口社会需
9、求以及实施哪几个相应的职业资格培养还在摸索,这是一个尚需逐步完善、健全的工作领域。目前,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学校正在深入进行研究、调整,其结果会是专业性更突出,适应性更明确,对毕业生就业会更具有拉动作用。逐步纳入计划随着双证书培养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在总结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将双证书培养制度化,即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组织评估,检查双证书培养的实际成效。目前,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均为试点时间较长、具有工作基础且社会基本认可的一些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在一些学校做得很有成效。如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就业 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