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华中科技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华中科技大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动力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43010 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1. 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2.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3. 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4. 可胜任本领域的相关的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热物理; 2.热能工程;3.动力机械及工程; 4.流体机械及工程;5.制冷低温工程; 6.化工过程机械;7.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培养方式为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
2、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18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4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2学分修课学分18学分校级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英语2学分,思政类2、数学3专业领域基础课2学分(必修)专业选修课6 学分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3 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4学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4实践环节4学分专业实训(含报告)4开(选)题报告1必修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必修专业学位论文8必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动力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18学分公共课程7学分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
3、2秋外语学院必修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秋马院011.702应用高等工程数学(矩阵论、数值计算方法)483秋数学学院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181秋马院选修专业领域基础课2学分121.501动力工程现代测试技术322春能源学院必修121.502高等传热传质理论(国际化课程)322春能源学院121.503高等工程热力学322春能源学院121.504多相流基础(国际化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06燃烧理论及应用(国际化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07能源与动力设备安全性评价(全英语课程)322春能源学院121.508热力系统辨识与仿真(国际化课程)3
4、22秋能源学院121.509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322秋能源学院121.510高等工程流体力学(全英语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11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及其应用(国际化课程)322春能源学院专业选修课限定选修6学分121.505能源动力设备及系统的控制技术322秋能源学院121.512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国际化课程)322春能源学院121.513能源经济学(全英语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14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322秋能源学院121.515热工信号处理与可视化322秋能源学院121.516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322春能源学院121.517洁净燃烧理论与技术(国际化课程)483春
5、能源学院121.518煤科学基础322春能源学院121.519燃烧监测与控制322春能源学院121.520现代仪器分析方法322春能源学院121.521动力机械测试原理322秋能源学院121.522发动机热力过程模拟322春能源学院121.523发动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322春能源学院121.524内燃机增压理论与配合技术241.5秋能源学院121.527流体机械数学模拟及非定常流动322春能源学院121.528流体机械振动、空蚀及磨损机理及防护322秋能源学院121.529气动声学讲座161春能源学院121.530水轮机发电机组振动分析与故障诊断161秋能源学院121.531叶轮机械内部流动
6、实验分析讲座161秋能源学院121.532低温工程学(全英语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33热泵技术(全英语课程)161春能源学院121.534热声学(全英语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35现代制冷空调技术(国际化课程)322春能源学院121.536制冷技术与节能(国际化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37传质与分离技术322秋能源学院121.539内燃机流动、燃烧与排放控制(国际化课程)483秋能源学院121.540流体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国际化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41飞行力学与飞行控制(国际化课程)322春能源学院121.542低碳能源技术(全英语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
7、21.543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英语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44内燃机现代先进技术及其进展(全英语课程)322春能源学院121.546空气动力与飞行器设计(全英语课程)322秋能源学院121.547燃烧过程数值模拟322春能源学院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3学分121.701实验(报告)2能源学院3学分121.702设计(报告)2能源学院121.703项目或工程的调查分析报告1能源学院121.704行业(专业)发展报告1能源学院非学位课补修课程工程传热学(二)241.5能源学院本科非动力工程类的硕士生必修工程热力学(二)322能源学院工程测试技术322.5能源学院工程控制基础3
8、62.5能源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02.5能源学院流体力学(二)322能源学院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646能源学院动力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483能源学院实践研究环节14学分650.705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4能源学院4学分650.706专业实训(含报告)4能源学院650.708开(选)题报告1能源学院必修650.709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硕)1能源学院650.710专业学位论文(硕)8能源学院六、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实验教学辅导、导师课题研究及校外企业单位的实习。工程
9、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相应成绩。七、学位论文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硕士生应从入学起即进入研究阶段,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接触课题,进入研究工作。第一学年末完成论文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通过硕士论文资格审查后,即可进入硕士论文工作阶段。2、学位论文内容要求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八、学位授予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要求,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通过,获得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毕业证书。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授予其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