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问题整理(精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水平测试问题整理(精简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业水平测试考点问题整理2012.03经济生活部分1.商品的含义是什么?有何基本属性?答: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2.货币的概念、本质分别是什么?答: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什么?答: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4.纸币是含义是什么?有何发行规律?答: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限度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秩序,小于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5.信用卡的功能有哪
2、些?答: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是什么?答: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譬如外国货币,外国的有价证券,股票,存款凭证等。汇率也叫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跌落。7.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答: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还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合法致富。要用之有益、有度,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让钱发
3、挥更大作用。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有何影响?答: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商品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以较低价格处理过剩存货,商品价格下跌。供求影响价格。9.价格与价值有何关系?答: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若其他因素不变,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商品价格就低。10.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答: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
4、基础实行等价值交换。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1.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答: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对它的互补商品的需要量减少,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对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要量的迅速增加。1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何影响?答:促使企业调整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1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收入是消费的
5、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让人们保持对未来收入的乐观的预期也有利提高消费水平。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14.消费有哪些类型?答:消费类型按结算方式分为钱货两清、贷款、租赁消费,按消费对象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15.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消费结构有何关系?答: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系数减小通常表明
6、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16.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答: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消费者,需要践行正确的原则:一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二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情绪化,忽视精神,不理性消费);三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四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消费行为受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超出能力)、求实消费心理等的影响。17.生产与消费有何关系?答: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发展带动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7、促进生产发展,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18.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9.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有哪些?答: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20.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答: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21.公司的含义是什么
8、?有哪几种形式?答: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股份有限公司是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22.影响公司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企业如何成功经营?)答:
9、为了成功经营,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23.怎样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答: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劳动者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24.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答: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等。(享受权利以履行义务为前提。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25.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答:存款业务(
10、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营利主要来源),结算业务,以及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等。26.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分别有哪些?答:储蓄存款是便捷灵活的投资方式。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肿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股票投资的收入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债券是稳健的投资方式。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
11、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27.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要求?答: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8.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特点?答: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
12、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分配方式,有资本、技术、管理、劳动、土地、知识等生产要素。29.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何客观必然性?答: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分配制度。30.收入分配公平有何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答: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坚持
13、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为实现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31.我国财政的作用有哪些?答: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32.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答:财政收入的来源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参股的企业所获分红部分),债务收入(发行债券等借贷方式),其他收入(收费、罚款)。33.财政收支关系有哪三种情况?答:财政收支关系三种情况是,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34.税收的含义是什么?
14、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税收是国家为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也是税收的本质)。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35.征收个人所得税有何意义?答:个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3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答: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职能的实现以税收为物质基础,公民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所以,公民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违反税法的现象有偷税(逃)、欠税、骗税、抗税。37.如何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
15、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三大机制。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38.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有哪些?答:市场经济活动参加者要讲求诚实守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39.市场调节有何局限性?答: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自发性体现在排污废、制假售假、剽窃成果、盗版。盲目性指
16、决策盲目,一哄而上、而退。滞后性是指市场调节的事后性(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种植方面:当人们在生产某一商品时,该商品的社会需求可能已近饱和,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只是到了商品滞销、价格下跌这一信息反映到生产者那里时,生产者的策略调整已经来不急了,最终造成产品积压,有的鲜活产品还会因变质而蒙受巨大损失(如近年有些城市的鸡蛋、水果、蔬菜等因积压变质而降价者屡见不鲜)。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说明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41.宏观调控的含义是什么?我国宏观调控的主
17、要目标有哪些?答: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2.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答: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计划引导经济活动参与者也是属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主要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区别于法律和经济法规)。4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答:科学
18、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
19、持续发展能力。这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45.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什么?答: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4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47.经济全球化有何影响?答: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
20、极分化更加严重。也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也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48.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什么?基本原则有哪些?答: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市场准入、互惠、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贸易政策法规透明等原则。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49.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答: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
21、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领先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政治生活部分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什么?答:阶级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答:人民民主专政。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最大特点是什么?答:人民当家作主。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4.怎样理解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答: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真实性表现
22、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哪些?答: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的基本民主仅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监督权,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有批评、建议、检举、申诉和控告权。6.我国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答: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
23、原则。8.公民为什么必须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答: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能否有序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有序参与,公民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国家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9.民主选举有哪几种方式?试说明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答:直接、间接、等额、差额选举。直接选举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但不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
24、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但也使得一些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选民的选择。差额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力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但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1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答:(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2)专家咨询制度。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论证,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
25、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如:招聘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1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2.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有何意义?答: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13.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有哪些?答:有信访举报制
26、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方式参与民主监督,其中后面三个是新形式新方法。14.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答: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15.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如何理解?试举例说明。答:概括为管理与服务。具体有四个方面: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服务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如提供经济信息或反映经济状况的一些调查数据);组
27、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16.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对人民负责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7.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有哪些?国家提供了哪一条重要的途径?答:政府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制度为公民求助提供多种方式和途径。国家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18.对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有哪些?答:行政系统外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
28、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其中党、政协、社会公民不是国家机关。像省委、市委都是指党的领导机构,党委一般设:办公厅(室)、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党校、政策研究室等等。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答:国家权力机关。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何职权?答: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21.人大代表的职权有哪些?答:审议权、表决权以及提案权和质询权。22.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是什么?答: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2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答:
2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答: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共的领导?答:坚持中共的领导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6.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含义是什么?答: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
30、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7.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含义是什么?答: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8.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含义是什么?答: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
31、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29.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指政治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是监督被监督的关系)。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0.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分别是什么?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团结和民主是两个主
32、题。3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基本原则之间有何关系?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举措有哪些?答: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需要巩固。必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加快民族地区的经
33、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同分裂民族和国家的行为作斗争。3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原因及优越性?答:原因:我国实行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
34、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34.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有哪些?答:(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5.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36.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有哪些?答: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37.主权国家的义务有哪些?答:不侵犯别国、不
35、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38.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答: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39.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0.为什么说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答:(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
36、家冲突的根源。41.为什么必须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答:(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4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答: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应对国际竞争,我国应当: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科技、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43.我国外交政策的
37、决定因素是什么?答: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4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切记!)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是指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生活与哲学部分1.哲学的含义是什么?答: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
38、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整个世界。3.哲学人人都有吗?答:不是。哲学必须经过系统学习才能获得,是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不能把哲学和世界观完全等同起来。4.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何关系?答: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吗?答:不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6.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主要关系如何?答: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
39、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具体科学揭示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答: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或者: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9.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若再加上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了。
40、)10.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意识是本源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11.判断下列观点属于何种哲学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有五行说,阴阳说,形神说,气理说(气在理先),活火说,水为万物始基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者,理之依也。”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有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有上帝说,理念说,绝对精神说,道说,理说,彗星说,星座说,生肖风水说等:“理
41、生万物”、“理主动静” “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元素说,基本粒子说。马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有,物质与意识辩证,运动与静止辩证,实践与认识辩证,联系,整体与部分辩证,发展,量变与质变辩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辩证,辩证否定,历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价值观导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1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什么?答: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
42、的根本或固有属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1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什么?答: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4.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如何?答: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1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如何?答: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离开运动谈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例如:“飞矢不动
43、说”),反对离开静止谈运动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例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16.规律的含义是什么?答: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7.规律的普遍性的含义是什么?答: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18.规律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答: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19.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有何方法论要求?答: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尊重规律,而不能违
44、背规律,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0.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答: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概括地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或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2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45、。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是什么?答: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3.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
46、实际出发,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4.怎样更好地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5.实践的含义什么?答: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6.实践的特点有哪些?
47、答: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7.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8.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9.真理的含义是什么?答: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0.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答: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检验的标准是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1.怎样理解真理是具体的?答:真理不是抽象的,是对具体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离开客观事物和规律谈真理。32.怎样理解真理的条件性?答:真理是有条件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一旦超出范围和或界限,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33.为什么说认识具有反复性?答: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