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doc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学习目标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考察,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是在20世纪初,距今百年时间。研究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可以使我们了解公共关系产生的背景和条件,透过公共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晰公共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与目的,使公共关系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的挖掘与运用。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发展历史阶段;了解公共关系的萌芽,发展,成熟不同阶段公共关系关系的变化;了解并掌握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往往是一面镜子。“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一种职业,
2、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有文字可查的“公共关系”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807年出版的韦氏新九版大学词典。1882年,美国律师、文官制度的倡导者-多尔曼.伊顿(Dorman Eaton)在耶鲁法学院演讲中,在现实意义上最早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则形成于本世纪。就是说,资本主义是公共关系发展的摇篮。为了摸清公共关系的来龙去脉,我们不妨划分这样几个阶段:古代时期,巴纳姆时期,李时期,博尼斯时期,现代时期。第一节 古代时期尽管公共关系是政治民主化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但公共关系思想及类似活动古已有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可能离群独居,
3、去过鲁宾逊式的漂流生活。人和人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有各种交往。欧洲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庄园是一种典型的封闭型经济,庄园里面能基本上自给自足,与外界甚少联系。然而,人们还是会在中大喜庆日子聚会、交往。通过交往,人们相互交流生产经验,交流思想,交流文化。考古学家曾在伊拉克发现了公元前1800年的农业公告,向农民宣传如何播种,灌溉,如何对付鼠害等等。这类似我们现在的宣传资料。 在公元2300年以前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详细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即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听众的思想和行为的艺术。这部著作被誉为“最早的公共关系的著作”。在古罗马,独裁统治着如略.凯撒就是一位精通沟通的高手。公元前59年,凯撒在任执
4、政官时设立了官方公告牌,逐日写上元老院国民议会的记要、官吏使节、军队调动,宗教仪式等事项,把国家大事公之于众。凯撒带军队远征高卢和英伦三岛。在作战过程中,他把其和军队的作战情况写成报告送往罗马。这些报告通俗易懂,十分生动,易为平民接受。虽然他远离罗马,却引导着罗马境内的舆论宣传。后凯撒大帝又把远征高卢的功绩写成高卢战记,四处宣扬,加上御用文人的吹捧,使凯撒深得民心,终于在公元前46年登上了独裁者的宝座。高卢战记被公共关系同业工会主席李利.比诺称为“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在西方,公共关系还被用来为宗教服务。公元前1世纪,教徒保罗和彼得通过布道演讲,发送函件,策划事件等活动来宣传基督教教义。11
5、世纪以来,教皇乌尔班二世以异教徒占据了耶路撒冷为由,别有用心的在教徒中进行煽动宣传,呼吁夺回圣地,导致了一场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侵略战争.中国古代也不乏类似公共关系活动的例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子产不毁分校”的故事,就包含着公共关系的思想。对于多人聚会议政的分校,有人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议论,努力疏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百姓拥护,使郑国日益强盛。三国演义中记述了刘备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为刘复兴汉室鞠躬尽瘁的故事。同时,还记述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孟获终于归顺汉室
6、,巩固了蜀汉后方的故事。刘备、诸葛亮等人这种善于处理矛盾、争取朋友、广结人缘以促进事业成功的作法,可以说是公共关系技巧,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当然,在古代时期,尤其是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上自给自足,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基本上呈现出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状态。在政治上,等级森严,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统治阶级采取各种愚民政策以巩固统治地位。诸如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公共关系”活动主要在士大夫之间进行。可以说,公共关系在客观上存在,但并未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也就无法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一种职业了。因此,我们把这一时期看作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案例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我国传统上有“三教九流”之说
7、,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战国时期,所谓的纵横家,不外乎两个人,即苏秦、张仪。二人皆为鬼谷子先生的门生,施展合纵、连横之术,将战国晚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马迁曾这样评价,“此两人真倾危之士!”一、 怀才不遇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人氏(今河南洛阳东),年幼时,曾与张仪在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学业成就之后,曾先后去东周(当时周王朝已经沦落为国并分为东西两周)和秦国的请求出仕施展抱负,不想却均未被录用。苏秦得知如此待遇却未“心灰意冷”,反而回到故里,更加勤奋的学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刻苦攻读有关兵法、医学、经济、法令等方面的书籍,对当
8、时各国的具体形势做了充分的研究。当时,列国之中,齊、楚、燕、赵、韩、魏秦最为强盛,而七国之中又属秦最强。于是,苏秦经过反复思考,初步形成了一个促成六国结盟同抗秦国的思想,即“合纵”。出于对自己新战略思想的自信,苏秦再次离开家乡,到各国游说。谁知他这一去,使中国历史上多了“纵横家”之流,而且更可以说是改变了历史。二、 小试牛刀辞别故乡的苏秦首先到了相对最为弱小的燕国。觐见燕文侯时,他陈述了燕国与别的国家结盟的必要性:燕国之所以能够安享无事,不受到强秦的侵犯,是因为南面有赵国做屏障。秦国要攻燕国必须经过赵国而跋涉千里,赵国要攻燕国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赵国之所以不打燕国,全因为强秦在后面牵制,而燕国却
9、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赵国结盟,共同抗秦,防患于未然。所谓“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着”。于是,苏秦建议燕文侯先与赵国结好,然后再与其他各国联盟抗秦,这样,燕国可保安全。他出色的口才和一语中的,的言论打动了燕文侯的心,于是燕文侯提供车马金帛助他去赵国游说。苏秦来到赵国之后,苏秦便以燕国使者的身份觐见赵萧侯。他向赵萧侯指出,秦国强大,早就有入侵中原之念。凭各国的实力都难以单独抵抗,如若各国都竞相讨好秦国,将来必定被各个击破。若各国联合,则“地五倍、兵十倍于秦”,攻一国而各国援助,则秦虽强,也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亦可相安无事。因此,苏秦请赵萧侯出面倡议六国横纵抗秦。赵萧侯当即采纳了他的
10、建议并且拜苏秦为相国,派他去游说六国,以订立合纵盟约。苏秦遂又以赵国使者的身份,去其余各国说以利害,并成功的得到各国君主的赞同。回到赵国之后被封为武安君。至此,苏秦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单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国同盟。苏秦的身价也随之提升百倍。三、 “合纵”始末不久之后,六国国君于赵国恒水之上(今河南境内),歃血为盟,合纵抗秦。封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并派人将六国盟约之事向秦国通报。自此之后,秦国竟有十五年之久不敢越函谷关“雷池”一步。秦国得知六国合纵抗秦之后甚为吃惊。随即,秦惠文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引起六国之间相互猜忌,以拆散合纵。首先派人
11、去最近的魏国,归还了从魏国夺来的几座城池,然后又派人去最远的燕国,将女儿嫁给了燕国太子。于是,魏燕两国同燕国和好。赵萧侯得知之后,责问苏秦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苏秦十分惶恐,立刻出发,去平息这场同盟中的“内乱”。苏秦又首先来到燕国。此时,燕文侯已死,太子继位,是为燕易王。齐国趁燕国办丧事之际攻燕,连克城池十余座。燕王便以齐国归还城池为条件,命苏秦以纵约长的身份出使齐国。如若齐国归还城池,燕国便同秦国断绝来往。苏秦去齐,觐见齐威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齐威王不解,问其原因。苏秦道,人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头籽,吃得越多,死的也就越快。燕国和秦国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就等于
12、是和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人吃了有毒的乌头籽一样!齐国实在是大难即将临头。齐威王闻言大惊,忙向苏秦请教解危之法。于是苏秦就建议齐威王归还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欢喜,齐王也一定会高兴。齐威王以之为是,竟然立刻照办。四、 人心叵测 回到燕国之后,苏秦又受到燕王的封赏。这却引发了一些妒忌他的人在燕王面前说他的许多坏话。苏秦见自己再呆在燕国不安全,就假装得罪燕王,逃到了齐国。齐威王用他为客卿。谁知后来齐国一些疑忌他的大臣竟然雇佣刺客向他行刺。临终前,他向齐王建议,在他死后,以大罪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这样就一定能抓到刺客。齐王依计行事,果然不久刺客伏法就诛。一代纵横家也就以这种悲壮的形式结束了他传
13、奇的一生。第二节 巴纳姆时期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希腊的光荣和罗马的伟大”的旗帜,但却代表着近代资本主义的曙光。随着工厂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生产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他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它驱使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航海事业的发达,新大陆的发现,给商品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条件。封闭的、保守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增多,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变革封建统治。封建割据引起了强烈的不满,靠“神的意志”维系的专制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发了财,在政治上却无权。于是他们与劳动阶级结成联盟,利用公共舆
14、论同封建统治作斗争。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例如但丁的神曲、博嘉秋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都对神权政治、教会至上坐了揭露和抨击。资产阶级为了取得经商自由,首先提出了言论出版自由。美国经过南北战争,商品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民主政体也逐步建立和健全。1791年美国宪章修正案明文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剥夺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这种言论出版自由包括出版自由、批评权利、报道权利(也称消息自由)。公共舆论在美国日常政治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对美国总统的有效牵制力。废奴运动、立宪运动、总统竞选都出现过现代型的公共关系活动。例如,1888年,美国总统竞选,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候选人都企图把自己打扮成公众
15、利益的代言人的形象,以争取选民和公众舆论的支持。美国第七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出身低微,没有什么经济实力,但他确以个人的英雄形象和平等态度取得公众舆论的支持,入主白宫。他曾说:“如果政府能向老天下雨一样注意到对一切事物都平等相待,同样的钟爱地位高和地位低的人,以及富人和穷人的话,那么将是十分幸运的事情。”这一观点得到传播媒介的广泛宣传,深得民心。1832年竞选中,他以高出竞争对手五倍的选票再度当选美国总统。难怪历届总统竞选,候选人都组织竞选班子,大张旗鼓的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充分发挥传播技巧,招徕之术,在选民中进行“形象竞争”。19世纪30年代,美国舆论传播界出现了便士报运动(即一边是可买一份报纸)
16、。这种报纸售价低 ,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 ,因而发行量直线上升,广告费也随之上涨。一些企业、组织为了节省广告费,就古人制造个制造各种离奇古怪的新闻,迎合中下层读者的心里, 扩大自己的影响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巴纳姆。巴纳姆是一位报刊宣传员,因宣传马戏演出而闻名。他收买几家报纸,编造神话故事,为自己大吹大擂,愚弄公众。他编造这样一个“神话”:有一位名叫海斯的黑人女奴,曾在100多年前养育过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当报纸发表这一“消息”后,立即引起轰动。海斯死后,对其尸体解剖,表明她只有80岁左右,并非巴纳姆所说的160岁。对此,巴纳姆厚颜无耻的表示“深感震惊。”其实,他达到了自己真正的目的
17、:每周可以从一睹海斯风采的公众那里获得1500美元的门票收入。巴纳姆的信条是“凡宣传皆好事”。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至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体愚弄公众,是最不光彩的时期。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影响很大。这本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会助一臂之力。但大多数资本家都无视新闻传播媒介,把自己的企业封闭起来,重大新闻、甚至一些重大事故都不让记者知道,严格保密,守口如瓶,一心一意在哪里经营他们的“象牙塔”。他们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对内,无视员工利益,把管理信息列为机密,不让员工知道;对外,封锁各种消息,无视社会公众利益,不去争取社会支持。这引起了公众的愤
18、慨。有个叫威廉范德比尔特的资本家,巧取豪夺,短时期内成了铁路大王。新闻界揭了他的老底,范大光其火:“让公众见鬼去吧”这话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资产者及其代理人的心态。这理所当然的引起了新闻传播媒介和社会公众的不满。一场危机在酝酿之中。之一是其公共关系的特点是,大企业主动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为自己服务,以获取暴利;出现了专门的新闻代理机构,这为公共关系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从思想实质看,这一时期是一个反公众、反公关的时期,因而被称为前公共关系时期或公共关系黑暗时期。 第三节 李时期19世纪下半页,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垄断达到很高的程度:1890年-1900
19、年,美国企业从40万个锐减到20余万,而在这些企业中的投资却65亿美元增加到90亿美元。1901年,美国出现了75家托拉斯。1903年1905年,这些垄断企业所产生的钢,占全国产量的70%,煤占75%,石油占84%。1909年,所有企业的全部生产差不多有一半掌握在仅占企业总数1%的大企业手里。这些垄断寡头采用种种暴力、欺骗等手段,搜刮民财,操纵政府,无视公众利益和社会舆论,同广大民众处在尖锐对立的状态。美国新闻界率先发起了“扒粪运动”,揭露不法资本家和政府的腐败行为。19031921年,新闻界有2000多篇揭露丑闻和黑暗面的文章发表,还有社论、漫画。当时还出现了专事“扒粪”的新闻记者,如斯蒂芬
20、、拜塔尔、麦克卢尔等。这些记者通过艰苦调查,以大量的真实可信的揭露资料和文章,披露了那些“强盗大王”的真实面目。塔拜尔所写的标准石油公司发迹史至今仍被历史学家们引用。在“扒粪运动”的有力冲击下,大王们营造的“象牙塔”一个个倒掉了,靠巴纳姆式的报刊宣传再也不能奏效,工商企业的形象受到了很大损害。他们开始意识到取得舆论支持的重要性。公共关系开始了以艾薇李为代表的新时期。艾薇李(1877-1934),美国佐治亚州一个牧师的儿子,先后在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的纽约日报、纽约时报、纽约世界报当记者。1903年,他创办了第一家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宣传顾问事务所,向客户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公
21、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由此发端。该事务所一开张,就生意兴隆,顾客盈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美国烟煤公司、铁路公司,以至于纽约市长奈斯罗都是他的早期客户。后来,李向新闻界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名原则宣言。他指出:“我们的责任,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就公共关心并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问题,向新闻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真实的消息。”与巴纳姆做法相反,他认为“公众必须被告知”,极力主张“说真话”。在处理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时,果断采取了公布事件真相,向死者家属提供赔偿,为受伤者支付医疗费,向社会各界诚恳道歉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由此,李成为享有盛誉的“公共关系之父”。公共关系开始步入正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公共关系 产生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