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与职业健康保证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与职业健康保证体系.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德清临杭物流园区II区码头作业区工程码头工程第一合同段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管理保证体系杭州港航工程公司德清临杭物流园区II区码头作业区工程码头工程第1合同段段项目部二O一四年四月德清临杭物流园区II区码头作业区工程码头工程第一合同段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保证体系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德清县雷甸镇光辉村,临杭物流园区内,德清临杭物流园区临杭大道以北、园四路以西区域,紧邻杭湖锡线主航道。本项目为内河码头工程,拟在杭湖锡线东岸连续布置500吨级(水工结构为1000吨级)作业泊位14个,其中3个杂货泊位、11个钢材泊位,同时布置5个待泊泊位,共占用岸线1034米,年设计吞吐量255万吨,其中内陆进港230万
2、吨,内河进港25万吨。码头后方陆域布置堆场、仓库、道路、停车场、生产和生活辅助设施等总建筑面积49010,港区陆域占地总面积约22.91公顷。本标段工程为第1施工标段:主要内容包括新建码头作业区1#7#7个500吨级泊位(水工结构为1000吨级)、3个待泊泊位水工建筑、港前道路及其它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建设等工程的施工与缺陷责任期修复,计划工期13个月,缺陷责任期12个月;质量要求:标段交(竣)工验收合格。码头型式:重力式结构,基础为800钻孔灌注桩,70cm厚C30钢筋砼底板,C20块石砼墙身,C30钢筋砼压顶及防洪墙,墙后下层为抛石棱体,上层为分层碾压回填宕渣。二、编制原则与目标1、施工现场环
3、境保护建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常见影响包括噪声、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水等。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应做好检查记录。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2、施工现场卫生与防疫施工企业应加强现场的卫生与防疫工作,改善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防止施工过程中各类疾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建筑工程职业病防范要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具、用品。防护用具、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4、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
4、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三、环保及职业健康管理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安排组织优秀管理人员组成工程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部在承包人总部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整体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领导的项目环境保护、职业健康领导小组。按照总承包管理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高效组合和优化社会生产要素,项目管理部建立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保证体系,将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一套环保工作程序,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须经过了相应培训的管理人员。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组长):唐安石技术负责人:张双金安全负
5、责人:艾江质检负责人:张晓波环境安全保健员环境健康管理员施工管理员健康卫生员各作业班组长各作业班组四、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及措施(一)环境保护体系针对工程及环境特点,严格按照ISO14000系列标准建立的环境保护保证体系来运作。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现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普及教育特殊工种教育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检查保证技术措施、方案保证专业教育法制法规教育项目部每月一次检查队每周一次检查工班每日一次检查班组每工序检查,材料、运输车每辆检查项目部定期检
6、查环保环卫部门日常监督强化环保和环卫水保意识,增强预防能力对施工现场环境和道路卫生有破坏和污染的逐一落实解决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队环保及水保领导小组专(兼)职检查员班组长义务检查员开展环境和环卫保护周活动实现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严格按设计和环卫要求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施工现场布局合理采用有效措施确保运输车辆不污染城市卫生按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法规规定办事对特殊工种制定强有力防范措施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方案来保证水土保持目标的实现(二)环境管理重点及措施 1、每半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环保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2、组织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和违
7、章现象,开出“问题通知单”,根据“问题通知单”中的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管理部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三)防止环境污染措施1、落实门前环保三包责任制,临时占用人行道严格执行申报审批规定。2、土方施工阶段,主要采取淋水降尘措施,现场内按施工方案运输土方,运输时采用盖盖儿或苫布遮盖的车辆,避免遗洒。3、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4、现场内所有交通路面和物料堆放场地进行硬化处理,硬化路面,做到黄土不露天。5、对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要加强防止遗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卸料溜槽处必须装
8、设防止遗洒的活动挡板,并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出现场。6、确定车辆出场专用大门,其他大门不准车辆出行,在出场大门处设置车辆清洗冲刷台,车辆经清洗和苫盖后出场,严防车辆携带泥沙出场造成遗洒。7、定期洒水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污染,现场禁止燃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洒水湿润和在仓库内进行。8、严禁在施工现场乱扔垃圾,不得向围挡外抛掷垃圾。(四)防止水污染措施1、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严禁将非雨水类其他水体排进雨水管网。2、现场内基础降水的清洁水,在合理使用后,经导向管排入污水管线。3、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置沉淀池,将污水经沉淀后再
9、集中排入制定地方。(五)施工噪音控制措施1、尽可能的选用噪音小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安装及行走过程中尽量避开相邻建筑,各种车辆进入现场严禁鸣笛。2、现场混凝土震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震捣棒,震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模板。3、除特殊情况外,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对主要噪声源采用有效的吸音、间隔材料作封闭隔音屏,使其对周围居民干扰符合规定的噪音标准。4、优化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保护周围环境不受噪音污染,对于噪音大的工序,尽可能安排在白天施工,以减少夜间对邻近居民的干扰。5、如作业的噪音可能超过建筑施工现场的噪音限值时,施工单位在开工前需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方能开工。6、如在工程大
10、干期间需要夜间施工时,须经有关部批准夜间施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震动、噪声扰民,同时在夜间施工时,严禁大声喧哗,装卸物料及码放时轻拿轻放。7、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六)废弃物管理措施1、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2、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落、不混放运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3、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4、施工中的渣土要尽可能成为再次利用的资源。属于弃渣的建设污泥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及处置。(七)其他管理措施1
11、、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迹象,即局部或全部停工,采取保护措施,及时通知文物主管部门处理后,再恢复施工。2、夜间施工光源如铲车、汽车灯光及施工照明灯不直接对居民房,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直接照射。3、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贮存、发放和使用后对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专项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4、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噪音、泄漏和废油、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5、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及时组织清运。三、健康管理体系按照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认证,建立健康管理体系。遵守国家相关的卫生法规和标准,认真
12、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对工人的生产、劳动环境,采取预防性综合措施,创造符合卫生要求而有舒适的劳动条件。(一)健康保证体系 职业健康管理不单指工程建设参建人员的职业健康,也包括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健康管理与控制,关系到每一个息息相关的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此职业健康的管理与保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反映一个企业、国家对人民健康生活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对此我项目部制定相关制度和采取项措施,以改善和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工作条件,确保群众身体健康,管理体系详见“职业健康保证体系图框”。职业健康保证体系图框(二)健康管理重点及措施 工作目标:珍爱生命,保员工健
13、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1、保证措施:(1)建立卫生健康管理责任制。签订卫生健康责任书,使健康工作层层负责,责任落实到人。(2)以工会的形式建立卫生健康监督小组,制定小组成员明确的工作责任,定期进行施工环境监测,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状况体检。(3)项目管理部根据施工情况成立现场“卫生健康领导小组”,负责开展日常的卫生检查工作。(4)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培训,使施工人员了解并掌握正确的保证身体健康的施工方法。2、工作制度(1)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卫生健康工作的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2)制订卫生工作总体方案、预防突发疫情的紧急预案件,并根据不同季节和工程进度,制订出分阶
14、段的卫生健康方案。(3)建立并执行卫生健康检查制度。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和违章现象,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施工单位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管理部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4)若发现重大影响卫生健康问题,检查组有权下达停工指令,待问题排除,并经检查批准后方可施工。(5)现场要设立明显的卫生健康宣传标志,建立卫生健康工作档案。(三)健康管理规定1、通风、防尘及有害气体工程施工通风工作必不可少,用以供给工作地点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出各种有害气体和矿尘,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健康,保证生产安全。其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5、1)氧气含量按体积比不应小于20%;(2)每立方米空气中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不应超过2mg。(3)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含量不应大于30mg/m3;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大于5,氮氧化物(换算成NO2)含量不应大于5mg/m3。(4)气温不应超过28。(5)噪声不应大于90dB。2、扬尘的防治(1)土方装载时容易引起粉尘飞扬,因而在装载时进行洒水。洒水量视土方干燥程度而定。(2)地面洒水:每班开工前在工作范围内的地面进行洒水,减少尘土分扬。3、施工机械噪声控制措施(1)尽可能的选用噪音小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安装及行走过程中尽量避开相邻建筑,各种车辆进入现场严禁鸣笛。(2)现场混凝土震捣采
16、用低噪音混凝土震捣棒,震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模板。(3)除特殊情况外,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对主要噪声源采用有效的吸音、间隔材料作封闭隔音屏,使其对周围居民的干扰符合规定的噪音标准。(4)优化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保护周围环境不受噪音污染,对于噪音大的工序,尽可能安排在白天施工,以减少夜间对邻近居民的干扰。(5)如作业的噪音可能超过建筑施工现场的噪音限值时,施工单位在开工前需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方能开工。如在工程大干期间需要夜间施工时,须经有关部批准夜间施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震动、噪声扰民,同时在夜间施工时,严禁大声喧哗,装卸物料及码放时轻拿轻放。(6)为施工作业人员
1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等。(7)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4、焊接辐射防护(1)作业人员施焊时,必须穿戴好相关的防护用具,按照要求的电流强度作业。(2)非作业人员不要在附近逗留、不要裸眼直接观看电弧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视力损伤。(四)建筑工程职业病防范1.要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具、用品。防护用具、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2.应书面告知劳动者工作场所或工作岗位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3.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
18、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组织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4.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5.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专款专用。(五)营造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氛围1.基本介绍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
19、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材、节水、节能、节地)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突出全寿命周期,含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修、拆解及废弃物处理各过程,评价标准提出了对规划、设计与拖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实际操作是按不同工程进展阶段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评价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的住宅与公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价已竣工并投人使用1年以上的住宅与公建)。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在评价过程中,通过条数计数法,评出最后的等级。六大指标相对独立,不能串用。2.绿色施工要点(1)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2)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3)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4)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杭州港航工程公司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II区码头作业区工程 码头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4年4月28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