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练习练习题(无超纲).docx
《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练习练习题(无超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练习练习题(无超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A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
2、是A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燃烧一般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属于燃烧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B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将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C两种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4、小华配制50g浓度为5%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B量取水时,
3、俯视量筒刻度读数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5、将厨房里的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菜油C高锰酸钾D食盐6、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明显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氧化钙7、在去瓤的新鲜冬瓜内倒入100g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常温下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函数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可表示(不考虑水的蒸发现象)。(1)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的密度;(3)溶解度;(4)溶剂的质量;(5)溶液的体积A(1)(2)(3)B(3)(4)(5)C(1)(2)D(2)(5)8、
4、下列关于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洗洁精的溶解作用洗去碗上的油污B饱和溶液降温都能析出晶体C浓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9、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泥沙C汽油D氯化钠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色火焰B向20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食盐,食盐溶解CCO还原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20时,向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请回答有关问题。(假设硝酸钾与硝酸钠在溶液中相互无影响。)(1)0时,硝酸
5、钾的溶解度为_g/100g水。(2)0时,溶解等质量的硝酸钾和硝酸钠,需要水较多的是_(填“硝酸钾”或“硝酸钠”)。(3)上述4只烧杯中,溶液呈饱和状态的有_;将烧杯与混合,所得溶液呈不饱和状态,理由是_。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2)t3时,在50g水中至少加入_g乙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3)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想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_。(答一点即可)(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6、(1)P点表示的含义为_。(2)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60g升温到t2,至少再加_g甲物质,溶液才能仍然处于饱和状态;(3)t2时,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可用_。(选填“降温”或“蒸发”)结晶法来提纯甲;(4)将t2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4、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包括75%乙醇、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1)乙醇俗称酒精它的化学式为C2H6O。75%乙醇是用乙醇和水配制的,在20时,取75mL的乙醇,加水配成100mL溶液即可制得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其中溶质是_,溶剂是_;100mL溶液中25mL是水,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
7、么?_;酒精是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若用95%的酒精稀释成75%的酒精,需要的仪器有烧杯、_、_、胶头滴管。(2)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5.5%6.5%,现被广泛用于宾馆、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次氯酸钠见光就会分解,产物是氧气和氯化钠。写出一条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_,NaC1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有效氯含量5.5%6.5%,这里的氯“指的是_(“单质“、“分子“或”元素“),写出次氯酸钠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3)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2H4O3。过氧乙酸由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8、),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_个原子,1mol过氧乙酸中约含有_个碳原子(科学记数法),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5、小明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制作“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用_称取氢氧化钠_g。用_量取_mL的水,读数时若俯视,会使溶质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不变)(已知水=1g/cm3)。(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_g,水_g。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粗盐提纯时,若溶解时加水量不足,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低(_)2、配制溶液时,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
9、残留,导致最终的质量分数偏小(_)3、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_)4、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应该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_)5、实验室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而实际配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与天平配套的砝码缺了一块(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20时,将2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1)若蒸发,需要蒸发掉多少克水?(2)若加溶质,需要加入多少克氢氧化钠?(请写出计算步骤)2、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
10、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若要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g?需水多少g?3、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直困扰着人类,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就成了热门话题.常见的消毒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CH3COOH)溶液以下是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关问题:(1)小白问小明: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2)小正想配制2%的双氧水溶液,已经有4%的双氧水溶液100g,所需水的质量为_。(3)小胜用100g某醋酸溶液与足量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
11、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并将所气体通过足量NaOH浓溶液,测得NaOH浓溶液增重4.4g,则请你帮他算出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4、将6gKNO3完全溶于24g水中,并将其均分为三份,则(1)第一份,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2)第二份: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KNO3_g。(3)第三份,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加水_g。5、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8.6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震源深度约24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海啸。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在震区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1)800 kg质量分数为0.
12、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_ kg。(2)要配制800 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
13、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实验结论)(3)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4)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填序号)。CaO NH4NO3 浓H2SO4(反思交流)(5)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
14、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6)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2、20时,将镁条放入饱和(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7.7%)的Na2CO3溶液中,观察到持续产生较多气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K2CO3溶液均显碱性,其溶液中除金属离子,外,还有OH-。实验1: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猜想与假设)、气体是H2 、气体是CO2 、气体是H2
15、和CO2(进行实验)取适量镁条、100mL饱和Na2CO3溶液,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编号1112装置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气体被点燃,烧杯内壁有小液滴生成(解释与结论)(1)依据实验11、12的现象,可得出猜想_正确。实验2:探究持续产生较多气体的原因(猜想与假设)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进行实验)20时,利用图示装置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如下:装置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21向试管中加入2mL 17.7%的Na2CO3溶液持续产生较多气泡22向试管中加入2mL 1%的Na2CO3溶液有少量气泡23向试管中加入2mL 17.7%的K2CO3溶液
16、持续产生较多气泡24向试管中加入2mL 17.7%的X溶液短时间无明显现象25向试管中加入2mL 1%的X溶液短时间无明显现象(2)实验24、25中加入的X是_。(3)得出“Na2CO3溶液浓度越大,反应更剧烈”的结论,依据的实验是_(填编号)。(4)实验2的结论是_。实验3: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查阅资料)Mg(OH)2难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这两种物质受热都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蓝。(提出猜想)猜想1:白色固体是Mg(OH)2。猜想2:白色固体是MgCO3。猜想3:_。(定性研究)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得出猜想1一定不正确,
17、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明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得出猜想3成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称量固体药品时可以将药品放入烧杯内在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溶解时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速溶解,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蒸发过程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B【详解】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必考 解析 沪教版 全国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溶解 现象 专项 练习 练习题 无超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