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培训教案.pptx
《SPC培训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C培训教案.ppt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SPC培训教案培训教案 绪论-质量管理的发展三个阶段1.18世纪末产业革命后,开始设置专门的检验部门,20世纪后随着泰罗制的建立(科学管理主义),使质量管理成为科学管理的一部分,这一时期仅限于事后把关挑出废品,被称为“事后把关的质量检验阶段”. 操作者操作者-工长工长-QCn操作者的质量管理:二十世纪以前,产品的质量检验,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 和经验,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鉴别、把关。n工长质量管理: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强调工长 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执行质量管理的责任就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n检验员的质量管理:30-40年代,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
2、职能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的检验部门,配备有专职的检验人员。用一定的 检测手段负责全厂的产品检验工作。专职检验的特点就是“三权分立”,即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制造;有人专职检验产品质量。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在产品中挑废品、划等级。这样做虽然对保证出厂产品质量方 面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n其一,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委,缺乏系统的观念;n其二,只能事后把关,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待发现废品时已经成 为事实,无法补救;n其三,对产品的全数检验,有时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破坏性检验),有时在经济上是不合理、不合算的(如检验工时太长、检验费用
3、太高等)。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些缺点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 绪论-质量管理的发展2.20世纪40-50年代, “事后把关”向“事先预防”转变,进入“统计质量管理的阶段”二战二战 军工产品军工产品 美国美国过于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 是统计学家的事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 3.近代数理统计学和系统论学科的发展,为新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基础,美国的费根堡母和朱兰在60-70年代先后提出 了“全面质量管理”即TQM.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
4、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活动全过程 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基本核心是强调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 经济效益的目的。n它是在统计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它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企业全员参加,全过程的各项工作都要进行质量管理。它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而全面地分析研究质量问题。它的方法、手段更加丰富、完善,从而能把产品质量真正地管起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前世界各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在结合各自的特点运用着全面质量管理,各有所长、各有 特点。 绪论-质量管理的发展TQM的主要工作:质量教育培训标准化计
5、量管理质量责任制质量信息管理等三全一多样:全过程全员全企业多方法的质量管理:程序科学方法灵活实事求是讲究实效新旧七种工具的运用.为什么要对现场进行控制?检验-容忍浪费预防-避免浪费改善-增加价值没有控制 就没有预防没有控制 就没有改善控制的是什么?-产品的质量.-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不是赋予特性,要求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相关方是指与组织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如顾客股东雇员供应商工会社会等)赋予特性:如价格,不属于质量范畴;手机的摄影纪实功能,是赋予手机摄影图像的纪实特性.-特性:事物可以区分的特征,固有特性是事物本身具备的永久特性.质量的误区1.合格品不一定是高质量的产品
6、 标准有高有低,符合标准的产品并非符合客户要求2.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并非越高越好 必须考虑经济性,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造出来.一、SPC与SPD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1.产品质量特性始终是在变动之中的,4M1E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保持绝对不变,因而产品质量也是在变动的;2.产品质量的变动规律是可以掌握的,这就是产品质量的统计分布,质量管理中,计量质量特性值常见的分布为正态分布,计数质量特性值常见的分布有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等1.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利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的是全过程的预防为主.其特
7、点:-全系统的,要求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强调 用科学的方法来保证,这里主要是用统计方法包括控制图工序能力指数方差分析,其核心是控制图的应用;-强调从整个过程整个体系出发来解决问题2.SPC可以判断过程的异常,及时告警。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告知导致异常发生的因素,发生于何处,即不能进行诊断。1982年张公绪(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提出统计过程诊断SPD(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SPD是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进行监控和迅速诊断,以便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证质量。SPD是SPC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又出现了MSPC(Multivariate St
8、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多元统计过程控制)和MSPD。 绪论绪论-SPC和SPD3.SPC发展为SPD,SPD又进一步发展为SPA(Statistical Process Adjustment,统计过程调整) SPC SPD SPA4.SPC与SPC工程的特点是: (1)强调全员参与 (2)强调应用统计方法来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 (3)强调从整个过程、整个体系出发来解决问题。5.SPD未产品化企业为什么要学习SPC? 1.时代的要求 2.科学的要求 3.认证的要求 4.外贸的要求 5.推行SPC工程势在必行二、二、SPC之管制图及其基本特性之管制图及其基本特性 管制图
9、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一般管制图纵轴均设定为产品的品质特性,而以制程变化的数据为分度,横轴则为检测制品之群体代码或编码或年月日等,以时间别或制造先后别,依顺序将点绘于图上。 在管制图上有三条笔直的横线,中间一条为中心线(Central Line,CL),一般以蓝色之实线绘制。在上方的一条称为上管制界限(Upper Control Limit,UCL)。在下方的称为下管制界限(Lower Control Limit,LCL)对上下管制之绘制,则一般均用虚线表现之,表示可接受之变异范围;至于实际产品品质特性之点连线条则大都以黑色
10、实线表现绘制之. 世界上第一张管制图是于1924年美国品管大师修哈特(W.A.Schwartz)博士所发明(P控制图)。而主要定义是一种产品品质特性与依过去经验所研判之制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用图形表示者。管制下限(LCL)中心线(CL)管制上限(UCL)0.30.60.91.21234567891011时间或样本号样本统计量数值三、管制界限之构成三、管制界限之构成 管制图是以常态分配中之三个标准差为依据,中心线为平均值,上、下管制界限以平均值加减三个标准差(3)之值,以判断制程是否有问题发生。 管制图之管制界限是将常态分配图形顺时针转了了90后于平均值处作成中心线(CL),平均值
11、加三个标准差处作成管制上限(UCL),平均值减去三个标准差作为管制下限(LCL)。正态分布的基础知识正态分布的基础知识 1.若直方图的数据越多,分组越密,则直方图会越趋近于一条光滑曲线,其实质即为分布。连续值最常见的分布为正态分布,其特点为中间高、两头低、左右对称并延伸到无穷。 2.正态分布是一条曲线,讨论起来不方便,通常采用其两个参数平均值()与标准差()。平均值与标准差的变化对于正态分布的影响见图。若平均值增大,则正态曲线往右移动;若标准差增大,则质量特性值越分散。 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平均值与标准差是互相独立的。事实上,不论平均值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正态分布的形状(即标准差);反之,不论标准
12、差即正态分布如何变化,也决不会影响数据的对称中心即平均值。注意,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就没有上述特点,它们的两个参数平均值和标准差是不独立的。 正态分布有一个事实在质量管理中经常要用到,即不论和取值如何,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 3 , + 3 范围内的概率为99.73%,这是数学计算的精确值,99.73%这个数值经常要用到,应该牢牢记住! 由此 ,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 3 , + 3 范围外的概率为1-99.73%=0.27%,而落在大于+ 3 和小于- 3 的概率分别为0.135%1。休哈特就是根据这一点发明了控制图。控制图的形成将正态分布图按顺时针方向转90(见下图),由于图中上小下大不合常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PC 培训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