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冀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冀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21论语十则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诲()女知之乎!(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终夜不寝()。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中通假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的掌握情况。答案:(1)yu(2)wndi(3)hu(4)wi(5)sh(6)qn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3)是知也(4)默而识之解析:在文言文中,有些字按表面义难解释时,就考虑是否通假。答案:(1)“说”通“悦”,愉快。(2)
2、“女”通“汝”,你。(3)“知”通“智”,聪明、智慧。(4)“识”通“志”,记、记住。3.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择善而从: 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温故知新:答案:择善而从:选择优点学习。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诲,教导。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4.了解论语及孔子。(1)论语是记录 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语录体的散文集,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共20篇,492章。一章记一事或几句话,内容上章与章之间并无一定的联系。形式上或为问答或为独白。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 ”之说,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
3、化产生了巨大影响。(2)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的 家、 家、 家,儒家的创始人。答案:(1)孔子儒家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2)春秋末期思想政治教育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填空。(1)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 、 、学习方法的十条,是 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2) ,可以为师矣。 , ,是知也。 , ,是以谓之“文”也。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1)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孔子(2)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而”“知”的意义和用法。解析:“而”作连词时有两种用法:承接和转折。
4、“知”在本课有四种解释:了解知道,明白“知”通“智”,读“zh”,意思是“聪明、智慧”。答案:3.找出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解析:首先翻译词语、句子,然后看哪些词语的词性有变化。答案:时: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的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知识。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认为可耻。4.与其他三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以谓之“文”也B.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C.可以为师矣D.何有于我哉解析:C项是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为师矣”。其余三项为宾语前置句。A项,“是以”应为“以是”,意思是“因此”。B项,“何以”应为“以何
5、”,意思是“凭什么”。D项,“何有”应为“有何”,意思是“有哪一样”。答案:C5.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首先理解词义。罔,迷惑。殆,疑惑。而:却。然后翻译句子。最后谈“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参考答案:这句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害。主要谈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即经常复习,学思结合。6.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析:首先理解词义。然后翻译句子。最后分析意思。参考答案:这句意思是,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要向一切人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冀教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21 论语 同步 测控 优化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