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峡阅读语段,完成15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各组加粗词中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写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1)略无阙处 _通_,解释_(2)哀转久绝 _通_,解释_3“自三峡七百里中”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文中在描写春冬三峡景物时,运
2、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并填空。(1)描写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文章用了一个_字;(2)描写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文章用了一个_字;(3)描写山峰极高,山势陡峭,文章用了一个_字;(4)描写松柏奇秀,高耸突兀,文章用了一个_字。5文中没有点出“秋”字,作者如何来写三峡秋季景色的?【解析】 1该题属于文言文的基本题,考查识记的内容。A组中,“自”的意思分别是:“在”;“如果”,故应该选A,而B、C、D各组意思均相同。2该题依然考查识记,当然在识记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词法、语法的敏感,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3该题考查某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对于古文中的句子,我们可以先进行翻译,然后
3、再去体会。4做这道题,我们可以先进行细部(即对文中重要词句的作用)分析,然后再总结归纳。5略【答案】1A2(1)“阙”通“缺”,解释为“残破”;(2)“转”通“啭”,解释为“鸣叫”。3该句点明了地点和范围。4文章采取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如:激流与深潭,瀑布与怪柏,都是一动一静。四个字依次是:“素”“绿”“绝”“怪”。5写三峡秋季景色时,着重写感受和声音。以“霜”“寒”“肃”等字来渲染萧瑟、肃杀的氛围,“高猿长啸”“渔者之歌”凄异、哀婉,突出季节特点。【同步达纲练习】一、阅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精品 同步 测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