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2水调歌头(1 课时)苏轼第一课时 时间: 一、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教学重点、难点:(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3、课型:新授4、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5、教具: 多媒体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
2、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 ,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二)诵读欣赏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三)文章分析、理解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
3、环境对话。 1、 与文本对话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2)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望月思归 (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阕:责月怀人。 (抒情)(3)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2、与作者对话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
4、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例 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例 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例 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调歌头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