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 篇课文。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 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课内容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教学要点时31.会认 41 个生字,读准 3 个多音字,会写 18 个字,正确读写 11 个词语。2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
2、三十一)。月是故乡明1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梅花魂1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 走进提问对象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学会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2. 学会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3. 学会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1. 归纳梳理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2. 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3. 学会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4. 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课题主备人1 古诗三首二次备课教师()课时课型时间新授第()周第节1. 会认“昼、耘”等4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教学晓”4 个字。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第 1 课时教学环节、策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 单元导读:课件出
4、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2. 导入课文题目。(1) 谈话导入:教(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学环3.猜读诗题。节(1)教师引导:猜猜诗题的意思。读了诗题, 你会有什么疑问呢?(2) 相机点拨: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同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词,将重点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4.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次备课年月日(1) 指名学生读古诗。老师相机正音:(2)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5、的田园风光?从哪个词看出来的?(3) 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2.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认:昼夜耘田供耕织3. 指导书写汉字“昼、耘、桑”。4. 习得方法,自学古诗。(1)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2) 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3) 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5.教师相机小结: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1) 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2) 结合注释说一说(3) 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4) 再读
6、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1) 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板书:劳动场景)(2) 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1) 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 结合注释说一说(3) 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四 赏读古诗,感悟诗情1. 读出诗味,体会诗情。(1)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2
7、) 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板书: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2.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板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环节、策略稚子弄冰二次备课年月日 谈话导入,扣读诗题教学1.谈话导入。环节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稚子弄冰)3. 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师总结:“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4. 了解诗人杨万里
8、。(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5.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钲”应读“zhn”, “磬”应读“qn”。(2)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冬季)(3) 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3.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4. 运用学法,理解诗意。(1) 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2) 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5.教师相机小结: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 读出感情,想象画面。(1) 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2) 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
9、别是什么意思。(3) 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2. 想象画面,体会情境。(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3. 教师小结:四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 读出诗味,体会诗情。(1)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脱、穿、敲、碎)(3) 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
10、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2.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 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稚子弄冰。(2)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稚子弄冰。板书设计第 3 课时教学环节、策略村晚 谈话导入,扣读诗题1.谈话导入。教2.谈话引出作者。学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村晚) 环节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二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 读出感情,想象画面。(1) 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2) 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3) 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二次备课年月日2. 想象画面,体会情境。(1) 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
11、腔信口吹”。(2) 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3) 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3. 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4. 教师小结: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三 诵读古诗,感悟诗情1. 读出感情,体会诗情。(1)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2.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 全体师
12、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2)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四 对比阅读,感悟表达1.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2. 全班学生交流汇报。3. 教师小结:4. 完成课后小练笔。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5.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 60 首,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这组古诗中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主备人2 祖父的园子二次备课教师()课时课型时间新授第()周第节1.
13、会认“蚱、啃、樱”等 10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晃”,会写“蝴、教学蚂、蚱”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 11 个词语。目标2.默读课文,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重点: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教学之处。重难点难点: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第 1 课时教学环节、策略教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学环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节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
14、二次备课年月日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 检查字词学习。出示:第一组:蚂蚱蜻蜓蚂蚱蚌壳第二组:樱桃谷穗倭瓜第三组:拔草铲地割草第四组: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1) 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2) 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3. 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 个笔画较多的字。4.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1. 教师引导: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快速浏
15、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13 自然段)2. 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3. 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4. 教师小结:齐读第 1 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5.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四走进园子,感知趣事1.默读课文第 416 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自由)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板
16、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环节、策略 细读课文,趣中品乐1.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哪六件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浏览课文第 416 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教的感受。(全班汇报交流) 学(1)预设一。环节出示: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2) 预设二。(课件出示课文第 5 自然段)(3) 预设三。出示: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
17、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二次备课年月日(4) 预设四。(课件出示课文第 13 自然段)这是一个()的园子。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二 研读课文,笑中悟爱1. 引导思考: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2. 引导交流: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 的宠爱呢?(全班学生交流)3. 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板书:爱)4. 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出示: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
18、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5. 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这爱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诗。出示: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1) 齐读这首小诗。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2) 这首诗还没有写完,帮老师完成这首小诗。(学生练习写诗,老师相机指导)(3) 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子呢?这是一个()的园子。“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三 品读重点,感悟表达1. 正因为“我”在这园子
19、里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以“我”看这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课件出示课文第 17 自然段)(1) 自由读第 17 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2) 师生接读。2.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3. 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出示: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教师小结: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四 阅读链接
20、,再悟情感课外阅读:快去读一读呼兰河传吧,相信你读完后一定能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会对萧红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有更深刻的体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主备人3* 月是故乡明二次备课教师()课时课型时间新授第( )周第 节1.会认“徘、徊、渺”等 15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燕”。教学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目标念之情。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教学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重难点教学环节、策略 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 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月亮
21、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 学生吟诗。(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 导入课文题目教4.简介作者。学二 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环节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1)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2) 读准多音字“燕”。燕京燕园燕山姓燕3. 学生自主阅读。(1) 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2)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二次备课年月日文中做批注。4. 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集体 备课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