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方案.docx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建设目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深化产教合作,创新机制,立足于区域,实现专业引领产业发展, 使产业学院成为培养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地、助推区域产业发展的 典范和引擎。1. 总体建设目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围绕“职业教育依托产业、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理念,以培养高质量产业人才、服务于产业升级、促进行业经济社 会发展作为总体建设目标。到 2025 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产业学院。2. 具体建设目标通过实现工学结合,让课程体系和产学研更加贴近产业发展实际,力争把学院建成国内高水平的实体性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产学高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学院。(1) 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根据产
2、业学院利益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完善校企共同治理模式, 降低产业学院运营成本,使校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实现共同 体模式。(2) 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促进高水平专业建设。打造机电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区,完善“工学结合”、“订 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 1+X 试点,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在校生规模占比 40%以上;建设产业学院的学校校区和企业校区,辐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做好学生培养和职工培训工作,实现产业学院 学生就业率达 95%以上、就业对口率达92%以上、就业满意度达80% 以上,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 95%以上。立争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1 项,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 个,
3、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 个。(3) 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领导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师 资水平,搭建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完善产业兼职教师 引进与使用机制,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轮训制度。建设“双师型”教 师比例超过 95%,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 2 名以上,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1 个,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1 个。30%以上的专任教师到合作单位实践锻炼,来自合作单位的兼职教师占比不低于专任 教师总数的 20%。(4) 搭建高水平创新孵化基地搭建创新孵化基地,培养人才创新思维,促进产业技术发展,共 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1
4、 个,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 5 门,培养学生 5 项创新项目/竞赛奖项,成果转化 2 项以上。(5) 建设产学研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共建高端智能制造研发技术合作平台、共享学校与合作企业的技 术研发设施与资源,提升双方技术研发能力,立项省级科研课题项目 1 个,立项企业科研项目 1020 个,获取专利 510 个,横向经费到账率不少于 80 万元。(6) 开展智能制造的高端技能培训积极为企业内部及行业提供技术培训与服务,提高人才专业素质、 促进就业。完成企业员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经理人、退役士兵等培训年均 2400 人次以上,非学历培训到款不少于 50 万元,建成市级企业升级转型
5、服务中心 1 个,支持 35 家中小企业提供产业转型技术,建成省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1 个。二、建设思路1. 完善体制与机制以“校企共同管理、共建专业、共设基地、共组团队、共享资源、共创成果、共育人才、共担责任”为理念,持续优化和完善产业学院内 部管理机制。2. 育训结合以“教中产、产中教”为手段,立足于产业群建设发展,结合产业特性定制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结合 学生实习实训,为高端智能制造行业培养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技 术技能人才。3. 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群优势和企业行业对比优势,做好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
6、带头 骨干教师及行业领域资深专家。4. 研发平台建设以工程研发项目及课题为抓手,共建联合研发合作平台,打造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并共同分享校企研究成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5. 创新基地建设以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为宗旨,校企共同搭建创新孵化基地,将人才培养融入至技术创新中。6. 社会服务以服务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成为行业标杆与技术标杆,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建设高端智能制造技能培训基地并在对技术标准 进行推广应用。通过以上建设思路,形成双方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创新人 才发展体系。三、建设内容1. 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继续探索完善理事会(校企合作委
7、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治理模式和长效机 制,赋予现代产业学院改革所需的人权、事权、财权,建设科学高效、 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服务、师资、教学标准、办学场地、实验实训 设备等形式的投资,合作单位以现金、校外办学场地、实验实训设备 等形式进行投资或捐赠。具体措施包括:赋予产业学院一定的行政独 立权力,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现校企共同决策、共同 治理,师资互相评聘,产业学院内课程依照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决定。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理事会主导,政校行企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构建利益相关各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 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结构设计和
8、激励体系结合,建 立基于契约的信任体系,沟通校企双方共同的理念和战略目标。实行 产业学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理事会, 其中企业 3 人,学院 4 人。健全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双重管理机制与聘任、晋升和奖惩制度,明确其劳动关系及考核方式,畅通企业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晋级通道。2. 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促进高水平专业建设对接主导产业、新兴产业 智能制造业,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专业建设。(1) 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培养”在产业学院里,校企双方签订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签订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方协议,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方式, 使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企业兼
9、职教师在“订单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中也承担了一部分的教学任务,部分课程在产业学院的 企业校区进行,“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实际 需求出发,从而最终达到“三赢”的局面。产业学院学生就业率达 95% 以上、就业对口率达 92%以上、就业满意度达 80%以上,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 95%以上。(2) 企业校区承担模块化课程教学改革任务为了更好的实现专业和岗位对接,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制定部分模块化课程放到企业校区上课,以整周的形式 进行,学生吃住在企业校区,企业安排生产线上多名培训师傅参与了 企业校区的教学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优质课程、共同编写应用教 材、共
10、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和共同实施质量监控,保 证培养的质量。(3) 校企共同构建“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与 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共同构建“基础 夯实+实训提高+工程应用+前沿技术探索”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共同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4) 共建教学资源与特色课程。校企教师团队共同开发特色课程教材资源,邀请行业资深 “老师傅”“老工匠”,录制视频课件,将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和知 识,融汇成生动的视频,开发线上学习平台,让学生们可以随时点播、 反复观看,有效实现教学与
11、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的教学资源建 设。对现有机械与设备等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补充设备生产中的 相关内容和教学资源。校企教师团队依据行业标准、岗位要求,融合新技术、新工艺、 新规范,引入实践项目案例编写活页式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企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实践,案例引入“三 全育人”、“工匠精神”等理论,强化工匠精神培养,校企共创 10 门以上课程和 10 种以上教材以上,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 1 项以上。(5) 开展“1+X”证书培训,强化工匠培养针对非标自动化产业,面向多类型学习者,开展“1+X”证书制度探 索和实践,主动对接国家证书标准,开展“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制造 产业 学院 建设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