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旅游目的地管理英文名称: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旅游学、旅游地理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对旅游目的地管理的范畴、相关理论、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课程从地方性理论、竞争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理论出发阐述了旅游目的地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资源环境管理、规划开发、项目活动、服务营销管理、游客活动、安全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旅游目的地管理的一般范式、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通过本课程理论与
2、实践结合的学习方式,了解、理解、掌握以上这些基本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为毕业后从事旅游目的地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economic, geography and management, it mainly focuses on studying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gramme
3、and events management, service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tourist and itssafety management,etc. This course can help students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capability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academic
4、 and practical problems concerned with tourism in the fu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是为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而设立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目的地管理的范畴、相关理论、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备发现、分析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解决旅游发展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目的地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导论(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应掌握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分类, 旅游目的地系统及
5、目的地系统发展的动力模型,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如何调控,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分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1、国外概念(1) 地理概念:英国学者霍洛韦的观点;美国学者 philip Kotler 和英国学者 Francois Vellsas 的观点(2) 知觉性概念:Webster 辞典的定义;布哈里斯(Buhalis,2000)的观点;雷珀(Leiper,1995)的观点; 世界旅游环境中心的定义(3) 比较公认的概念:一个特定的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与规划的政策司法框架,也就是说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
6、英国学者布哈里斯(Buhalis,2000)的观点2、国内概念保继刚、张辉、崔凤军、林峰、杨振之、魏小安、王莹、张立明、赵黎明、邹统钎、唐瑷琼等学者的观点。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目的地概念的共同点:一方面,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消费者主要的停留场所,主体是旅游消费者;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的范围可大可小;第三,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因素必定包括了地理区域范围、旅游设施等。3、旅游目的地概念的扩展(1) 旅游区域(tourism region)(2) 旅游地(tourism destination)(3) 系列概念:长住地、出发地、过境地、集散地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1、旅游目的地“6A”模型:旅游吸引物(
7、Attractions)、交通(Accessibility)、设施和服务(Amenities)、包价服务(Available package)、活动(Activities)、辅助性服务(Ancillary service) 2、四要素论: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管理机构3、两大核心要素论:一是具有旅游吸引物;二是人类聚落,即永久性的或者临时性的住宿设施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1、按行政区域分类2、按开发时间分类:传统旅游目的地和新兴旅游目的地3、按资源类型分类:自然山水型、都市商务型、乡野田园型、宗教历史型、民族民俗型、古城古镇型4、按旅游者需求分类:观光型旅游目的地、休闲
8、度假型、商务型、特殊需求型旅游目的地第四节 旅游目的地系统1、地理系统(Leiper,1979)五要素:旅游者、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旅游目的地、旅游业2、要素系统吴必虎(2001)三要素: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谭林(2001)旅游目的地系统模型:区位、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价格、目的地形象、目的地管理、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目的地旅游体验(图 1-8)张立明(2005)三要素:目的地系统的部门构成、目的地的经营环境和目的地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沈虹(2008)三大子系统:资源系统、设施系统、环境系统3、跨界系统(讲授省略)第五节 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动力模型1、发展动力学2、发展动力系统结构模型
9、彭华(1999)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结构模型:旅游需求系统、旅游引力系统、旅游中介系统和旅游支持系统第六节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1、美国学者冈恩(Gunn,1988)的目的地地带(Destination zone)的概念:吸引物组团、服务社区、中转通道和区内通道,核心概念是“服务社区吸引物组团”。目的地地带分为:都市型、放射形和扩展型2、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演变:点状模式、轴线模式、网状模式(三)思考与实践1. 何谓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有哪些类型?2. 旅游目的地和常住地、出发地、过境地、集散地有何不同?3. 为什么说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目的地系统?4. 运用实际案例说明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如何调控?
10、(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多媒体。第二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理论(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相关思想、理论;2. 重点了解地方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竞争与合作理论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方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旅游学涵义1.地方的涵义及地方理论的构成框架地方是“在世界中活动的人的反映,通过人的活动,空间被赋予意义。地方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在提供所有的人类生活背景的同时,给予个人或集体以安全感或身份感”。地方性是一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性。2.地方感、地方依附、地方认同、地方塑造地方感是一个地方的感觉结构 ,源自地方自身固有的特性 (地方性)
11、以及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依附感(地方依附)。地方依附是人对一个地方正面的联结。地方依附包括情感联结、认知联结和意欲联结 3 个维度。地方认同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指意识到自己是哪里人,并将自己的价值观、精神追求等同该地方的价值、精神相联系,从中获得归属感。第二节地方理论在旅游发展实践中的应用1旅游地的地方意义研究研究一个地方如何成为一个旅游地 ,即如何构建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地的地方意义,成为地方理论在旅游学中的应用之一。对旅游地地方意义的研究还有许多实践意义。其一,是利用现象学和主题分析法获得旅游者赋予旅游地的意义,将这个意义结构作为一种基于旅游者主观体验的旅游地评价。其二,研究旅游者赋予旅游地
12、的意义,可以了解旅游者的偏好,从而更好地进行旅游产品规划和旅游地促销。其三,研究旅游者、居民赋予旅游地的意义的差异与冲突,可以更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管理旅游地。2. 地方依附理论的应用研究地方依附理论的应用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地方依附和旅游需求(尤其是重游率)之间的关系。其二,根据地方依附水平不同区分不同行为特征的旅游者,这种区分对旅游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3. 地方理论的实践运用地方理论在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环境规划、景观规划等实践中的应用(三)思考与实践1. 为什么地方性是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核心和基础?2. 地方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3. 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 如何营造
13、一个地方的地方性?5. 尝试利用问题导向型的思路考察你的家乡或生活的城市的地方精神?(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多媒体。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一)目的与要求掌握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及其运用范围;学会运用该理论教学实践调查研究,分析具体的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状况及其现实反映(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理论基础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探查阶段(exploration stage)、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
14、ge)、停滞阶段( stagnation stage) 衰落或复苏阶段( declineor rejuvenationstage)第二节目的地产品的生命周期销售量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一般产品人造景观博物馆时间景区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第三节目的地产品生命周期的调控1. 理论基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评估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作为预测工具2. 根本途径:产品创新目的地产品创新的方法:主题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目的地产品创新思维方法: 自由联想; 头脑风暴法; 斯盖普法(SCAMPER)(三)思考与实践1. 请简要描述旅游目的地生
15、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2. 请简要叙述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应的营销策略3. 请尝试就某个具体的旅游目的地,谈谈对其生命周期的认识4. 请尝试对某个具体的旅游目的地的其生命周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多媒体。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竞争(一)目的与要求1. 理解和掌握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及理论基础;2. 了解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掌握 C-R 模型和D-K 模型的异同;3. 掌握评价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模型;4. 掌握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理论基础1. 比较优势理论2. 竞争优势理论3. “竞争力
16、”概念4. “旅游竞争力”内涵5.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内涵第二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辅助性资源和设施、核心资源和吸引物、目的地管理、目的地政策规划和开发、限制性和放大性因素等构成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模型1TDCM 的理论基础2TDCM 的功能结构比较分析第四节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1. 定性方法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3. 定量方法:因子分析法、核函数主成分分析法、模糊数学法、面板数据模型、聚类分析法(三)思考与实践1. 如何理解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2. 比较 C-R 模型和 D-K 模型的异同3. 简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原则和方法4
17、. 实践:5-6 人一个小组,选择两个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比较其竞争力的大小,分析影响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运用本章学习的知识全面分析如何提升这两个目的地的竞争力,写出相应的研究报告。(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多媒体。第五章 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管理(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的内涵和外延2. 了解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的构成及旅游资源的含义3. 掌握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管理规律4. 了解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旅游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2. 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 目的地 管理 课程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