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思考_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课题组.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思考_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课题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思考_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课题组.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问 题探讨 中 国 绿 色 金 融 发 展 思 考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课题组 摘 要:绿色金融 ”是当今低碳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 有重要意义 。 本文在分析 “绿色金融 ”内涵的基础上,从 “绿色信贷 ”、 绿色保险 ”、 绿色证券 ”、 碳金融 ”等较多方面 深入探讨 “绿色金融 ”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对完善 “绿色金融 ”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绿色金融 发展困境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830.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7- 841X- 2012( 12) - 0034
2、- 04 “ 绿 色金融 ”源于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金融行 动,意为金 业社会责任指引 等 “绿色金融 ”指南的 出台,督 促我国银行业 承担社会责任,严格限制向高耗能 、 高污染的环保不达标的企 融机构和组织运用相关的金融 产品和服务,支持环 境保护与 改善 、 能源有效利用与开发等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一 系列金融活动,所以 又称 “低碳金 融 ”、 环 境金融 ”、 可持续金 融 ”,旨在运用多 样化 的金融工具和手段来 保护生态环境 、 保 持生物多样性,通过 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分配 ,促进经 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 。 从当前国际金融界实践来看, 绿色金融 ”涵 盖了以下两 方面的内容
3、:一是为有利于环保的企业提供直接金融支持 。这 类金融产 品如 “绿色信 贷 ”、 绿色证券 ”、 绿色保险 ”等,大都 采纳赤道原则的标准,提高管理环境和社会 风险的能力,直接 能为低碳产业的发展 、 清洁能源的利用 、 低碳技术 的运用等提 供投融资产品,也使金融机构 有机会分享低碳经济 发展带来 的长期经济效益 。 二是利用金 融市场及金融 衍生工 具来限制 温室气体排放 。 这类金融产品 大都开展从量上限制 排放以缩 小生态足迹的碳金融 活动,在支 持 京都 议定书 减排机制的 实施和减排目标实现的同时, 也遵循金融交易的准 则 。 根据 2010 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 ,预计 2020
4、 年全球碳 交易市场将 达到 3.5 万亿美元,有望超越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商品交易市 场 。 在未来,碳排 放资源 、 碳交 易及其衍生的市场 发展前景极 为广阔 。 一 、 绿色金融 ”发展现状 (一)发展 “绿色信贷 ” 2007 年以来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 见 、 节能减排授 信工作指导意见 、 中国银行业 金融机构企 业提供融资,大力支持绿色 环保 、 清洁能源和 循环经济等行 业 、 企业的 发展,通过对社 会经济资源 的引导 ,促进社会 经济 可持续发展 。 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呼吁倡导下,金融机构相继制 定实施了 “环保一票否决制 ”、 节能减 排专项贷款 ”、
5、清洁发 展机制顾问业务 ”、 小企业贷款绿色通 道 ”等金 融手段纷纷表 明 “绿色金融 ”的姿态 。 截至 2011 年末,国内 25 家规模较大的 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已有 13 家发布了绿 色信贷规范文件;截至 2011 年末,国家开 发银行 、 工 商银行 、 农业银 行 、 中国银行 、 建 设银行 、 交通银行 6 家银行相关贷款余额已逾 1.9 万亿元;全 国 19 家主要银 行 “ 两高一剩 ”行 业贷款 增速比 全部贷 款平均 增速低 3.3 个百分点 。 (二)发展 “绿色保险 ” 借鉴国际上运用广泛的 绿色保险制度,我国 有关部门于 2008 年出台了 关于 环境污染 责任保
6、险的 指导意见 ,将环保 意识和生态观念引入保险业 。 所谓 “绿 色保险 ”是以企业发生 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 时依法应承担的赔偿 责任为标的 的保险,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风险 转移 ,以商业 化手段解决 责任赔偿等纠纷,利于企业快速恢复生产 、 受害 人及时获得经 济补偿 、 促进企业自觉降低污染程度 。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环 境污染责任险的特殊性和高风险 性,绿色保险 ”的推行状况 不容乐观 。 截至 2011 年末,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的区域 扩展到 14 个省市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平 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和华泰财产保险股 份有限公司等 10
7、余家保险企业,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并通过保监会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 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 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 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其实也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等的买卖。 34 问题探 讨 的审核备案最终投入市场 。 (三)发展 “绿色证劵 ” 2008 年,我国政府出台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 管理工作 的指导意 见 ,要求对 火电 、 钢铁 、 水 泥 、 电解铝 行业 以及跨省 经营的 13 类重 污染行 业的公 司申请首 发上市 或再 融资的,必须根据环 保总局
8、的规定进行环保 核查;未 取得环保 核查意见的,证监会不受理申请 。 此举旨在构建以绿色市场准 入制度 、 绿色增发和配股制度 以及环境绩效披 露制 度为主要 内容的绿色信贷市场,将环保核查变为硬性 规定,从 直接融资 的角度关闭高耗能 、 高污染企业寻求上市融资的渠道 。 环保部 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信息显示,自 2011 年 6 月至 2012 年 5 月 8 日,环保部 受理环保核查申请的 53 个上市公 司中,仅 有 23 个 获得审核通过,通过率 43.39%。 (四)发展 “碳金融 ” 京都议定书 建立的清洁发展机制( CDM)主要是指发达 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的减排 项目提供资金和技
9、术 获得项目 所实现的 “经核证的减排量( CERs ”。 我国的 “碳金融 ”依托于 基于 CDM 交易的碳交易 。 2008 年 9 月 25 日,天 津成立了我 国第一家综合 性排放权交易所 天津排 放权交易所 。 2011 年 11 月,我国宣布在包括上 海在内的全国 7 个省 市开展碳排 放交易试点 。 截至 2012 年 7 月 25 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 部 CDM 项目达 4462 个,涉及水电 、 风电 、 生物质发电 、 燃料替 换 、 甲烷回收利用 、 分解温室气体等 。 据 EB 官方网站统计,截 至 2012 年 8 月 23 日,我国共有 2248 个 CDM
10、项目在 EB 成 功 注册,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共计 4.06 亿吨 。 自 2005 年 京都议定 书 实施以来,全球 碳金融 市场规模 保持了 每年 20 到 30 幅度的高速增长, 2011 年达到 960 亿欧元 。 碳金融 市场及其衍生市场前景广阔, 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已 经开始尝 试与国际大型碳买家进行合作,开展碳金融 业务,研 发碳交易 衍生金融产品 。 二 、 现阶段我国 “绿色金融 ”发展困境 (一)金融机构对 “绿色信贷 ”理解不一 近年来 ,人 民银行 、 银监会 虽屡屡 颁布环 境经济 政策,但 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保障 体系 ,缺乏具体的工 作指导目 录和环境
11、风险评估 标准,对 “两高一剩 ”产业在数 据统计 口径 和统计方 法上尚未 出台统一的 标准,降低了 “ 绿色信 贷 ”可操 作性,使得金融机构 发放 “绿色信 贷 ”时带 有自愿性 。 此外,各 家金融机构在对 “绿色信贷 ”的理 解上有所偏差,尽管钢铁 、 水 泥 、 火力发电 、 冶 炼 、 煤化工等行 业是金 融机构持 谨慎融 资态 度的领域,但在国际 上属于严格控制的核电 、 大型 水电等项目 的信贷在国内就演变成了 “绿色信贷 ”。 加之,金融机构缺乏环 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未建立健全与 “绿色信 贷 ”配套制度 , 在繁重的经营考核压力和经济效益面前,绿色信贷 ”易变色 。
12、(二) “绿色保险 ”遭遇尴尬境地 我国 7555 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 81%布设在江河水 域 、 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45%为重大风险源,相应的防范 机制却存在缺陷导致污染事 故频发,我国每年由 于环境污染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200 亿元 。 然而 “绿色保险 ”自推出以 来便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境地 。 根据发达国 家环境污染责 任保险制度的实践来看,该保险承担的赔 付金额过大,承保的 范围狭窄,因此经营此类保险的风险大大 高于其 他商业保险 , 因此保险公司热情不高 。 我国大多数污染企业,由于缺乏社会 责任感,缺少为污染事故埋单意识,不能在较短时 间内自愿投 保环境
13、污染责任保险,因此投保热情不高 。 加之,缺少污染损 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及环 境污染责任险的法律 法规,企业 污染损害范围的界定和评估 、 保险费率 的核算 、 索赔时效等都 还有待探索和解决,给环境责任险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障碍 。 (三) “绿色证券 ”发展偏离预期 上市公司审核与监管标 准 、 环境绩效评估 标准等有待完 善,一些地方政府 “唯 GDP 独尊 ”的思想导致对 部分大型上市 公司 的污染状况视而不见, 甚至与上市公司串谋 规避绿色证 券政策的限制 。 上市公司在 年报中披露环境信 息少且内容和 形式不规范,对具体的环境信息诸如污染 物排放 、 资源利用效 率等定 量的环境状
14、况 “ 秘而不宣 ”,导致 公众参 与监督 时信息 不对称 。 如,尽管国家环保部公布上市环保核查 “黑名单 ”赫然 在列,然而紫金矿业对被 查出问题的 5 家环保 基础较差企业 停产整顿,补办环保手续,承诺尽快整改,最终得以上市 。 污染 事件爆发后,紫金矿业旗下 A 股和 H 股于 7 月 12 日突然全日 停牌 。 次日,紫金矿业 A 股跌 3.68%, H 股大跌 12.19%。 10 月 8 日,紫金矿业发布 关于受到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行政处罚的公 告 ,当日开 盘,紫金 矿业大幅高开 5.36%,直到 收盘仍有 5955 万股 买单封 于涨停板 ,收盘价 格甚至比 “ 污染 门
15、”爆发 前的 6 元左右高出 33%。 (四) “碳金融 ”发展困难重重 我国 “ 碳金融 ”起步较晚,很大程度 导致了社会各界对 “碳 金融 ”市场的认识不到位 。 一方面,许多企业由于对 CDM 项目 不甚了 解,致使碳交易 资源被浪费 ;另 一方面 ,大多数金 融机 构 对 “碳金融 ”的运作模式 、 利润空间等 鲜有涉及,致使碳交易 衍生产品创新力不足 。 尽管我国已成为全球 CDM 一级市场上 最大的供给方,但我国出售的 CERS 价格水平显著偏低,甚至 低于印度 、 巴西等同属发展中国家的碳信 用供应国,造成大量 资源的损失,也使得我国处于碳交易价值链底端 。 受欧元区债 务危机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绿色 金融 发展 思考 中国银行业 监督管理 委员会 青海 监管 课题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