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最新版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目目录录第一章第一章总总 论论 . . 1 11.1 项目概况 . 11.2 建设单位概况 . 21.3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研究范围 . 21.4 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 51.5 主要结论 . 6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7 72.1 项目背景 . 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9第三章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条件. . 1 14 43.1 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况状 . 143.2 自然条件 . 143.3 项目区水环境 . 193.4 生态环境现状 . 223.5 项目
2、区粮食生产现状 . 233.6 实施条件 . 24第四章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 2 26 64.1 项目建设目标 . 264.2 项目建设措施 . 26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 . 2 29 95.1 土地集中整理工程 . 295.2 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建设及土壤改良 .335.3 *省级湿地保护工程 . 375.4 农民集中居住区工程 . 59第七章第七章 项目管理和实施计划项目管理和实施计划. . 6 60 07.1 项目管理 . 607.2 实施计划 . 63第八章第八章 工程投资估算工程投资估算 . . 6 64 48.
3、1 编制依据 . 648.2 项目主要内容 . 648.3 概算总价 . 658.4 资金筹措 . 658.5 项目还本付息计算 . 65第九章第九章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 . . 6 68 89.1 环境状况 . 689.2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689.3 施工期环境保护 . 709.4 环评结论 . 70第十章第十章 效益评价效益评价 . . 7 72 210.1 社会效益分析 . 7210.2 生态效益分析 . 7310.3 经济效益分析 . 73第一章第一章总总 论论1.11.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农业产业园1.1.2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
4、司法人代表:*1.1.3 项目拟建地点和实施范围*农业产业园位于*市*区*镇,这里与镇江仅一江之隔, 自古就有“京口*一水间”之说,是*城区的南大门和对外的窗口。 *农业产业园南临长江,北接沿江高等级公路,东靠 *路,西临*大桥北接线,规划面积约 8000 亩,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以*镇文化路为界分两大块,其中南侧沿江湿地保护及生态林建设面积 3000 亩,北侧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面积为 5000 亩。1.1.4 主要建设内容针对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求,初步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 、 “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 “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 、“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四个工程建设内容。1.1.
5、5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 34327 万元。1.1.6 资金筹措由*区政府自筹 17327 万元,向*区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 1.71亿元。1.1.7 建设期项目建设期约 2 年1.21.2 建设单位概况建设单位概况*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 *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出资设立的区直属国有企业。公司于2006 年 7 月开始筹建,办公地点位于*市*区*生态农业产业园,注册资金 1000 万元,法人代表*,现有员工 18 人,其中:管理人员 7 人,包括本科以上学历 5 人。公司经营范围为:农业开发,农业生产、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农业机械销售及农业生态旅游。公司法人代表*, 1
6、963 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在县、乡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多年,熟悉经济管理、农业和农村工作,经营理念清晰,工作协调能力强。现任*市*区常务副区长。1.31.3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研究范围研究工作的依据和研究范围1.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3.1.1 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3.1.2 有关规定和文件1.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 号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
7、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199939号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4.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6.(关于印发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大中型建筑物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和下达前期工作任务的通知) 苏水计 (1997)181 号7. *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修订设计标准的通知 苏水管 (1997)80 号8.关于我省长江远期防洪(潮)设计水位及沿线建筑物设计标准的通知苏水计(1997)210 号9. 我国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等。1.3.1.3 标准和规范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2.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3.
8、防洪标准GB50201-9434.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5.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6.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10112000)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2000)9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水利电力部(1984)1.3.1.4 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1. *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3. 项目区涉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市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5.公司委托*农业产业
9、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3.1.5 项目区有关资料1.项目区 1:1 万土地利用现状图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面积量算表、汇总表3.项目区土壤资料4.项目区农业区划资料5.项目区道路情况资料6.项目区水利现状资料7.项目区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1.3.2 研究范围本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4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意义;2、建设条件;3、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4、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5、项目管理和实施计划;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环境评价;8、效益评价等。1.41.4 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约8000亩, 其中优质粮生产
10、基地5000亩、湿地保护区 3000 亩。针对产业园的建设,初步研究和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 、 “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 、 “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 、 “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建设内容。其中:1、 土地集中整理, 包括2.8公里江堤加固及堤顶机耕路2000米、疏浚灌溉排涝河道 10 条,吹沙回填面积 200 亩,场地平整 450 亩,水闸新建、改建各 1 座、排涝站 3 座、翻水站 2 座、配电房 3 座等。2、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主要包括:田间机主次机耕路 12 条,共 73800 平方米,主次灌溉渠 23 条 39200 米,土壤改良 5000 亩等;3、
11、 湿地保护和生态林建设, 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水体恢复 250 亩、湿地植物恢复 1100 亩,经济林建设 750 亩、苗圃建设 800 亩等,4、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面积 100 亩,总建筑面积 80000 平方5米1.51.5 主要结论主要结论1、 项目区粮田服务的水利设施老化不全, 加上管理措施不完善,水、 旱灾害较为严重, 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 目前,*地方政府对将来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也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改造建设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2、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立项得到了*区政府、*市政府的支
12、持。3、通过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4、项目实施后,防洪圈封闭,排水系统完善,旱涝保收,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后,便利了耕作,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质量、粮食产量,有利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5、通过土地集中整治,将滩涂进行改造,拆除零星的农民庄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同时对*区的新农村建设也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经济上是可行的。同时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效益分析,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6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
13、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党的十五界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的决定 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决定指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必然要求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并且指出今后农业发展地重点在动植物品种培育、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植技术、农业生物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2000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今后的农村工作重点是: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压缩不适销产品和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2、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在多层次加工转化中着重发展精深加
14、工,努力开发新产品, 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以公司带动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从今年开始各级财政要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活动资金支持各地有计划、 有重点的创办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 使之成为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抓紧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试验室和科技园区。 并制定政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先进技术产业集团。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7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水陆效通便利,是*市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全区总面积749 平方公里,其中耕
15、地面积31.42万亩。 人口50.84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3.53万人, 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21 亿元,农业增加值 9.2 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区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也给*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沿江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从 *沿江地区目前的农用地利用现状来看,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1、用地布局不太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交叉现象, 尤其是村镇建设用地零散分布, 造成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相互交错, 彼此有一定
16、的干扰。 这种利用现状,不利于土地利用规模效益的发挥,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2、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根据*历年统计资料,人口过于稠密,人均耕地不足0.8 亩,人与地的矛盾尖锐。近年来全市人口基本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加上工业、城市和道路建设, *的人均耕地占有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对现有耕地进行保护(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并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盘活耕地存量,同时通过必要的土地综合整理来增加农用地, 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方式,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对于保持*的社会安定团结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耕地利用程度不够。*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8分散经营
17、,限制了耕地潜力的发挥。耕地地力的提高,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养用结合,以保证耕地的及时给养。土地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各级党委、政府从稳定农业、实现耕地总量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保护耕地、整理土地、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摆上了重要位置。*沿江地区由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 土壤肥沃,属灌溉水量充沛的自然浇灌地区,没有受到过任何工业污染,生态良好,最适宜将作为*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此,*区政府决定在*镇西南部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通过湿地保护、 优质粮生产基地的建设, 进一步改善*区的生态环境质
18、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2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资源与人口矛盾日益加剧, 迫使我们需做出理性的选择。 农业生产应从粗放型走集约型装边, 走 “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 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尤其是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9提高商品率和优质
19、品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从国际上看,2000 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连年出现,今年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 30 年来最低水平。仅大米一项中国每年要消费 500 亿斤,世界大米贸易粮仅有400 亿斤。从全国来看,自 2000 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三年徘徊在 9100 亿斤,连续三年产不足需,当年产需缺口在 500-700 亿斤,2003 年超过了 800 亿斤,粮食产量已降到 14 年来最低水平。其主要原因:集中表现为“四个减少” ,即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减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除了我们主动、合理的调整粮、经、饲三元
20、结构和退耕还林减少播种面积以外,还有优质粮生产比较效益低,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1、粮食是农业基础的基础。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入世后,可以适当进口粮食,但必须适度,否则会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给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同时, 食品加工、粮食转化、 “千万工程”推进以及人口增长都需要粮食产量增加。因此,增强粮食责任意识,立足于粮食自求平衡并略有节余,应是 *优质粮生产发展的战略方针。2、粮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种植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据统计数据分析,粮食产量的高低和价格的涨落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减。长期以来,劳务输出和畜牧业的增收也是建立在粮食稳定的基
21、础上实现的。同时,实施粮食优质化、产业化,搞好粮食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本身也是重要的增收门路。因此,抓粮食就是10抓增收,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相互关系,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3、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粮价涨,百价涨;粮价稳,人心稳。如果粮价大幅上升,一旦引发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很大冲击,对社会稳定必将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粮食问题解决得不好,新世纪的大发展将无从谈起,国家安全也无法谈起。为此,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努力抓好优质粮生产,才能安定人心,促进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区环绕历史文化名城*, 地少人多, 人均占有耕地仅为 0.8 亩,
22、水稻生产的在农民收入中贡献份额虽然不大, 但稻米是我区城乡居民的主食,占全区口粮消费的90%左右,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大米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充分发挥交通、技术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建设一定规模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也是完全必要的。2.2.2 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的必要性在人口和经济的压力下,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类不断减少, 水质污染现象严重。湿地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所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保护湿地及依
23、附其生存的各种生物, 同时因为*四水厂的取水口就位于湿地风景区规划境内, 因而更需加强保护,为生活用水提供优质水源。2、项目的建设是*市城市规划和*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要求。11根据*市城市规划,*城市的性质为: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 ,城市发展方向为“主导向南,西进东联”。*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也将*平原生态复合区作为*生态城市五个生态复合区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要求在科学保护和管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整合长江水域及滨岸带的水陆自然景观特色, 形成独特的长江沿江湿地生态景观走廊,发展以生态、科普、研修、度假、休闲、观光
24、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本项目地处*城区西南,长江北岸,西邻 *大桥,项目所在地*镇素有“江北重镇、千年古渡”之称,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3、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市旅游业的发展的需要。*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1982 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98 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 *的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来扬游客每年大幅度增长,*旅游已由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转化,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产品结构还不完整, 传统 “一日游” 、“过境游”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为此, *市实
25、施了大旅游发展的战略,明确把旅游业定位为全市大力培育的新生行业,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该区域内有大面积的滩涂,具有典型的滩涂地自然生态地貌, 是12长江三角洲独特湿地旅游资源的代表,充分体现了长江三角洲湿地“水陆交接, 自然过度” 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将成为集观赏游览,科普宣传教育及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风景区。 它的建成对让更多的公众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参与湿地保护积极性都将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4、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自二 00 二年一举夺得“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三块金牌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版 生态农业 产业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