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快乐感、创造力与对美的感受力.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培养快乐感、创造力与对美的感受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快乐感、创造力与对美的感受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培养快乐感、创造力与对美的感受力2020年的高考日,比往常来得晚了一个月。我已经很多年不关注高考了, 也从不发那些名义上是在祝学弟学妹们高考成功,实际上是在找机会炫耀自己 当年考得很好的励志贴。只是前两天又看见朋友圈里冒出了那样的帖子,才意 识到今年的高考还没有开始。很快,又有一批十八岁的少年要走进考场,去打 他们准备了十几年的一场仗。很快,又有一批十八岁的少年要从考场里走出来, 面对自己一无所知的未来,茫茫然手足无措。我是在2011年6月7日第一次参加的高考,成绩落在清华分数线下两分。 2012年6月7日,我在复读一年后再次参加北京高考,考进了清华经管。在很 大程度上,我是因为想再有个机会考
2、清华经管才决定的复读。听在那里读书的 学长讲起那里对于通识教育的强调,个性开展的鼓励,讲起那里对思维的磨练 和视野的开拓,我觉得那是最接近我心目中一个理想的大学的地方。我的父母 非常不赞同那个决定。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自主做出一个决定。也是我的父 母第一次在我做出他们不赞同的决定之时容忍我按照我自己的意愿行事。我很 庆幸这件事在我十八岁那年就发生了。前两天读到我在清华经管结识的好朋友琳佳的文章离开经管的四年:再 看学生时代。她的文章里说能够在高考标准下脱颖而出的人往往有三个方面 的特点:1)自身聪明勤奋2) 一路优秀很少失败3)给定优化目标能迅速优化 找到最正确解决方案。我很庆
3、幸自己在进入清华经管之时就是经历过失败的,就是曾经按照自己 给自己确定的优化目标努力过的。这让我比大局部清华学生具有更强的抗挫折 能力,也更经常地反思当前的“目标函数”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想起来,那些创意写作方面的课程并不是在教我应该如何去写作,而是在教我 要如何打破规那么,拓展自己写作的可能性,发现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比方我发现自己的写作擅长用文字构建一个 世界,创造一种感觉和体验,而不是制造具有戏剧冲突的事件和人物对白。当 我放开“戏剧文本一定要以人物对白为核心”这样一个“规那么”,我突然发现 我的写作方式非常适合以肢体表演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沉浸式剧场。
4、从CalArts 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于沉浸式剧场制作方面,但是因为我有写作方 面的背景,而中间我正好遇到另一个上海主题乐园的工程需要一个中国的Show Writer去做一些故事的localization,所以我就很幸运地接触到了主题乐园的 写作,意外地发现我给沉浸式剧场写故事的写作思路非常适合给乐园写故事 因为它需要你去构建一个世界,创造一种感觉和体验。当我逐渐突破曾经限制我的规那么的时候,我也越来越能发现自己的独特之 处。当我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之处去工作的时候,工作本身也变成了能给我带来 快乐的事。而时隔多年,我也重新开始尝试写小说。也许在不久之后的将来, 我还是有机会实现我小学四年
5、级时的梦想的。3.对美的感受力的缺失我大二那年,在CTMR (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课的第一节大课上,杨斌 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回顾你之前的人生,哪一个瞬间对于你来说是一个 Critical Momento有很多同学提供的moment和报志愿、高考有关。但我当时 举起手,站起来,跟在场的所有同学提供了一个听起来一点也不Critical的瞬 间。那是在我高考复读那年的一天黄昏。我骑着车经过中关村四环路口,发现 那天的落日特别美。就好像云的岛屿浮在一片金红的海上。我于是站在路口呆 呆地看了很久,一直看到那片金红色消失。在看落日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事:从我身边经过的那么多人里,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甚
6、至没有一个人抬起头望 向天边。那个瞬间向我提出了一个我直到今天还在思考的问题:那天的落日那么美,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抬头去看?思考了这么多年之后再回过头看那个瞬间,我觉得答案是很简单的:因为 它没用。在加州的有一段日子里,我突然很喜欢读庄子。庄子逍遥游 里有一个故事,说姑射山上有一个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 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一个叫肩吾的人听说了这个神人,就觉得这不是扯淡吗? 你不吃饭,飞到云里去,有什么用呢?肩吾的朋友连叔就嘲笑他,说眼盲的人 即使是最漂亮的文章摆在眼前也看不到,耳聋的人即使是最好听的音乐他也听 不到,而“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一一你不是眼盲耳聋
7、,你是心 盲智聋啊。现在想来,那些人看不到日落,是因为他们的心是盲的啊一一他们 只能看到围绕在他们身边那个小的,由能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事情构成的 Bubble里面的东西,看不到这个bubble之外更大的世界。然而这也不能怪他们。我又何尝不曾陷入过那种状态中呢?想要在高考标 准中胜出,你是没有做无用之事的时间的。想要在给定标准下寻求最优解,首 先要做的就是把一切和给定标准无关的,“无用”的东西排出掉,不让它们占 用时间资源。在这样的环境里,无用之事不仅是多余的,而且几乎会被认为是 “不道德的”。我从小喜欢读书,最早是读小说,后来开始读哲学、历史之类。 不过从初三开始,与考试无关的书就一律被我的
8、父母认定为“闲书”,读起来 是浪费时间而百无一用的。因为害怕被父母发现,我是高二那年一个人半夜躲 在被窝里把台灯蒙在被子里读完的西方哲学史(因为我的屋门上有一个透 光的玻璃,不用被子蒙住光的话会被爸妈发现)。尽管如此,我深知自己 在北京长大,已经是生活在了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我在高一历史课上躲在课桌 下面偷偷读新全球史的时候,我的历史老师看见了不但没有骂我,反而在 下课后悄悄对我说那本书很好,你可以拿到课桌上面看。在大城市之外的地方, 情况要糟糕很多。本科毕业后那个暑假,我跟着“会饮沙龙”工程到某县城重 点高中做了一个相当于高中版的CTMR课的公益教育工程一一当时有一个特别聪 明有想法的学生,她
9、告诉我她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学校老师是根本不让带课外 书来的,老师见一本撕一本。我听了觉得非常心疼一一想想看,当“读书”在 一个名叫“学校”的地方被认定为需要惩罚的“非法行为”,我们的学校体系 难道不应该自我反思吗?我在清华经管所接触到的教育理念,是对前高考时代生存环境的反思。我 们二字班经管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听钱院长讲“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一一即 求知之时不要短期功利主义,而应该跟着自己的好奇心去学那些也许在短期内 看起来无用的重要知识,并相信这些知识总有一天会在你的某一个人生阶段变 成“有用”的。这个教育理念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让我认真对待经管的通 识教育课,追随自己的好奇心选修了法学双学
10、位,去读书,去接触戏剧和艺术, 并一步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过,毕业四年后再看“无用知识的有用性”这句话,我觉得它依然是有 局限性的。拿这个理念做一个经管学院的教育也许够用了,但如果想要培养出 能创造出美,创作出好的故事的艺术家,这个理念是不够的一一因为它归根结 底还是要回到一个“有用性”上。即:即便“求知”是由着好奇心的,也只有 当这些知识有朝一日变成了 “有用的”,它们才有价值。而我想提一个听起来 有点Radical的观点,艺术创作需要寻求“有用知识的无用性”。即:任何一 个门类的艺术创作都是会用到一些知识/技能的,这些知识和技能本身是“有用”的,但决定作品艺术性的是创作者如何将这些有用
11、的知识放在一个不以 “有用”为目的的情境之下。当然,这并不是说艺术就不可以有用,也并不是说搞艺术就要拒绝商业价值。实际上,我下一个人生阶段很重要的职业目标就 是想方法为有才华的创作者们找到能够把他们的创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方式。 但是我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一定需要把作品本身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 当作实现某种其他目的手段一一不管这种其他目的是什么。唯有这样,艺术作品才能够破除那些被“有用之事”框定的Bubble,让观 者/读者在短暂的瞬间走出那种心智上的“聋盲”状态,感受到美,与和自己无 关之人的感受产生共情 At the end of theday,对美的感知也许是对抗暴 力、矛盾与压迫最后
12、的庇护所。尾声:以上是我对在经管四年里未能找到答案的三个遗留问题的思考和对“高考 标准的后续影响”的反思。但找到了答案不意味着找到了解决方案。寻找这三 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未来很多很多年里,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很多人一起 努力。也许现在我们没有方法做出某种体系性的改变,但至少可以从反思开始, 从解放自身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庚子年新冠疫情之中。国内疫情已在中国人的共 同努力之下基本被控制住,美国的疫情还在一个不靠谱的总统的无领导之下逐 渐恶化。而我正准备离开生活了四年的洛杉矶,回国开始下一段的人生。在这 个时候写这篇文章,算是对过去四年思考感悟的一个总结,算是对经管四年的 一个回答,也算
13、是对未来的人生,未来的世界的一点希冀。与诸君提供,希望 各位不管在哪,不管在做什么,生活中都能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创意,多一点 美。也希望疫情之后的世界,能少一些冲突,多一些和平。少一些焦虑,多一 些内省。少一些排斥异己,多一些包容理解。少一些压迫,多一些公平。少一 些限制,多一些自由。最后,在这个对于所有与艺术、创意相关的行业从业者来说都格外艰难的 夏天,也愿所有可以搞艺术的人相信,我们在做的事情非常有必要。但今天我想就着琳佳讨论的那个问题一一“什么样的人最能在高考标准下 脱颖而出? ”,写一写这道大题的第二小问:“这样的高考体系到底造成了怎 样的后果? ”我同样会从三个方面来写:快乐感的缺失
14、、创造力的缺失、对美 的感受力的缺失。对于这个问题的反思是从我在经管的四年间开始的。在从经 管毕业后的四年间,我在加州艺术学院戏剧系读了三年的艺术硕士,然后又在 洛杉矶工作了一年,如今正准备回国开展。回顾离开经管后的这四年,我发现 自己确实比从前更快乐、更有创造力、更能感受到美了。想来反思确实还是能 带来成长的。时值庚子大疫之中,时局变化之间,许多人都在重新思考人生。 我遂决定把自己这点思考拿出来提供交流。哪怕只能给一个人带来一点点的启 发,也聊胜于无。1.快乐感的缺失在我大一那年的第一节经济学原理课后,当我和几个朋友凑过去找钱 颖一老师聊天的时候,钱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中
15、国经 济开展得这么快,可是为什么中国人活得不快乐?虽然这个问题放到现在问好 像问题本身就会惹来质疑。但每当我和老同学聚会聊天听大家吐槽各自的不快 乐,我都会想起这个问题来,觉得它很有思考价值。在经管学生的知识体系里, 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是:从前大家都穷,所以还可以一起穷乐呵一下。现在虽 然大家都富起来了,但是一局部人比另一局部人富得更多。有了比拟就有了心 里不平衡,有了焦虑,有了怨恨,有了不幸福一一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嘛。但在离开经管的这四年里,我在过去的那个世界之外,找到了一些不 一样的答案。我找到的第一个答案来自我在迪士尼参加的员工培训。从CalArts 的MFA工程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
16、是在迪士尼的主题乐园设计部门Walt Disney Imagineeringo上班第一周的时候,公司把所有新员工带去Disneyland参加员 工培训(那其实是我第一次走进Disneyland !)。众所周知,迪士尼乐园是“The Happiest Place on Earth”。整个迪士尼乐园部门有一个非常明确的Mission: 创造快乐。我当时一听就开始CTMRi:哇这个Mission实在是过于美丽新世 界了!然而更为美丽新世界的是,这个员工培训紧接着就给我们讲了一 个实操性相当强的“创造快乐指南”。而这个“创造快乐指南”里面最有启发 性的一点叫做:想要创造快乐,你需要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养 乐感 创造力 感受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