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解析 · 文言文阅读(1).doc
《衡水解析 · 文言文阅读(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解析 · 文言文阅读(1).doc(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衡水解析文言文阅读整体阅读指导 考情分析切高考之脉搏(对应学生用书学案P118)KAO QING FEN XI QIE GAO KAO ZHI MAI BO20202021新高考卷考查情况如下:2021卷别新高考卷新高考卷文本体裁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文本出处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考查重点选择题10文言断句(3分)11文化知识解说(甲子宗室海内庶务)(3分)12内容概括和分析(3分)10文言断句(3分)11文化知识解说(京口遗民部曲传檄)(3分)12内容概括和分析(3分)翻译题13翻译句子(8分)13翻译句子(8分)简答题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
2、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2020卷别新高考卷新高考卷文本体裁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文本出处明史左光斗传明史海瑞传考查重点选择题10文言断句(3分)11文化知识解说(辇下东宫殿下追比)(3分)12内容概括和分析(3分)10文言断句(3分)11文化知识解说(乡试宦官晏驾执政)(3分)12内容概括和分析(3分)翻译题13翻译句子(8分)13翻译句子(8分)简答题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
3、明。(3分)从20202021新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文言文阅读呈现如下特点:1润物无声,体现立德树人观念。2021新高考卷选文出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中的不同段落,考生在解题答卷的同时,可以了解古代重视民生、强调法治、君明臣直、上下同心的优良传统。新高考卷文言文阅读选取了通鉴纪事本末中“祖逖北伐”的故事,祖逖身上展现的奋发努力、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对今天的青年一代具有激励意义和示范作用。2题型稳中有变,始终坚持“浅易”原则。2020、2021新高考卷文言文阅读增加了一道简答题,延续了往年课标卷的考查难度,选文是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文章用词均为常用词和常见句式,考生可在脱离写作背景的情况下
4、读懂。3“内”“外”兼顾,以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主。选文是课本外的,但答案却能在课本内找到。断句题、文化知识题、翻译题,甚至分析综合题,皆体现出这一特点。 阅读指导提知识之纲领(对应学生用书学案P119)YUE DU ZHI DAO TI ZHI SHI ZHI GANG LING一、文言文阅读的文本特点1选文特点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多为六百字左右,不再限于纪传体文本,纪事本末体、编年体文本也进入文言文阅读中。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2行文特点如果是传记文体,则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
5、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如果是纪事本末体、编年体文本则以事件为中心,交代事件的整个过程,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3用语特点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或事件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二、文言文阅读的读文流程阅读文言文,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第一步:初读文本,勾画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把握主
6、人公经历或事件始末。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经历或事件原委,因此,可以用“_”标注时间、地点、官职的变换,用“”标注人物,从而厘清层次,把握人物经历或事件始末。这里要特别关注四类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表示纪年、月、日的词语。文中无论干支纪年,还是年号纪年,都要加以注意,尤其是其中的“三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号的“三年”“五年”。文中纪月、日的时间词也要引起注意。表示皇帝变动的词语。皇帝的即位或驾崩,也往往是重要的时间节点,意味着某些事件的发生或结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泛指时间变动的词语。如“数日”“累年”“既而”“向”“旋”等。此外,正史以顺叙为主,但不
7、排除有些传记插叙相关事迹。这些插叙往往通过“初”“先是”等词引出,需要格外留心。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考生应当掌握一些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大致了解一些古代官职的地位和职责。第二步:结合尾注、选项等内容,再读文本,厘清各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阅读文言断句选项,有助于读通文句,梳理文脉;阅读古代文化常识题,有助于了解人物,弄清事件;阅读概括分析题,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文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从而造成阅读障碍,此时可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四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内容,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
8、文意,又为解答概括分析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依据,虽然其中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问题,对于理解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第三步:精心比对选项和原文,细致翻译画线的句子,完美解答文言文试题。一般来说,选项所给的信息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内容,要想筛选出正确的答案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明白每一个信息句对或错的原因,一旦拿定哪一个信息句与题干要求不相符时,就可排除包含该信息句的选项。然后,逐字逐句翻译画线的句子,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文言文简答题要找准区间,精准归纳。 典题导引明解题之规范(对应学生用书学案P120)D
9、IAN TI DAO YIN MING JIE TI ZHI GUI FAN典题文本 阅读导引【典例】(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
10、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
11、,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第一步:初读文本,勾画时间、地点、人物、官职等词语,把握脉络层次。朝代时间: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主要人物:太宗、封德彝、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民部尚书裴矩。主要事件:唐太宗即位,向群臣征求意见,封德彝、张玄素、裴矩进谏。第二步:结合尾注、选项等内容,再读文本,厘清各个事件的前因后果。(1)太宗即位,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
12、他们的儿子数十人均封为王,封德彝认为这样不能向天下人显示皇帝的大公无私,太宗予以改正。(2)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3)太宗召见张玄素询问政道,张玄素认为陛下要谨慎地选择群臣,将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天下就会治理好。(4)太宗要杀掉未经受住秘密试探而受贿的官员,裴矩劝谏认为这是引人触犯法律,太宗听了很高兴,对裴矩加以称赞。(5)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太宗纳谏进行评价,认为君者表也,臣者景也。第三步:精心比对原文和选项,细致翻译画线的句子,完美解答文言
13、文试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第二步,结合文意,分析选项。本
14、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通过文言文中断句的常见标志和文意进行断句,“强宗室”与“以镇天下”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中间_(不可断开);“故皇”是名词,做句子开头,之前_(应断开);“虽”为连词,之前_(应断开);“童孺皆为王”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中间_(不可断开);“于天下利乎”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中间_(不可断开)。综合分析,确定答案。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_【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
15、,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第二步,迁移知识,分析选项。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也可根据文意推知,如“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由此推知,庶务_(不是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而是指国家各种政务)。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_【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赞同封德
16、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第二步,阅读文本,比对选项。A项,(原文信息)“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17、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比对分析:_(与原文信息一致)B项,(原文信息)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比对分析:_(“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有误,原文只说“安用重法邪”,用不着重法,并没有说严刑达不到目的)C项,(原文信息)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比对分析:_(与原文信息一致)
18、D项,(原文信息)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比对分析:_(与原文信息一致)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_【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第二步,字斟句酌,分析句子。除把大意翻译出来外,还应注意以下关键词句的翻译:(1)“患”,_(担心);“密”,_(暗地里)。(2)“恶”,_(厌恶);“乐”,_(喜爱)。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_【答
19、案】(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患”“密”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恶”“乐”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5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2023版思辨作文指津 本书援引20年高考真题直击近年高考核心思辨主题青春与国家青春与时代青春与自我青春与社会等20组热点思辨视角前沿,深刻洞悉命题特点,精准把脉作文趋向。所选88篇范文,源自全国
20、各考区近20年时段,逻辑性强、思辨性强,堪称典范。教辅臻品,是学生高效提升“作文思辨能力”的极佳选择。 匠心精品 独步学界 查看全文内容,加微信BLW5909【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第二步,阅读文本,归纳信息。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及写作目的,首先要理解“君者表也,臣者景也”的意思:_(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资治通鉴是一部专为皇帝编撰的介绍历代兴亡得失的作品,其创作目的就是告诫君主如何吸取历代教训,这为考生作答给出了提示。司马光的评价源于上文对唐太宗三个善于纳谏的故事,告诫后世君主_(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第三步,整理思路,做出答案。【自主试笔】_【答案】第
21、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