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全国卷《名校面对面》高三大联考二联试题语文含答案.pdf
《2023届全国卷《名校面对面》高三大联考二联试题语文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全国卷《名校面对面》高三大联考二联试题语文含答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8 页20222023 学年度名校面对面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0.5mm 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传承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精神支撑,就难以
3、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又如,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观念,体现着评
4、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新时代,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还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一方面,让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生活习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各
5、种形式,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载体,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各种机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高三语文试题第 2 页 共 8 页效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比如,面向基层、面向大众,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加强礼仪教育,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等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摘编自孙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6、项是(3 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B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的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愈挫愈勇的根本原因。C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崇德向善等观念能够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D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尤为重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不仅揭示了文化的作用,而且论述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B文章从赋予时代内涵、创新表达形式两个方面阐述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文章
7、在论述过程中两次引述习近平总书记言论,有利于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D文章强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凸显对传统文化的自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会消亡,这已经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B当前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提炼出其精髓,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C推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种载体,借助各种机构,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D举办“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可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二)实用
8、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量过高导致世界气候异常,全球温度上升,南极、北极冰山过度融化,极易引发气候危机。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郑重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高三语文试题第 3 页 共 8 页减少碳排放需要一次性能源从不可再生能源逐渐向可再生
9、能源转型。另外,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路径之一。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并重,才能逐渐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绿色转型。所有环境问题的根源都是环境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实现绿色生产与消费,改变经济系统的发展模式。绿色消费包括购买绿色产品、消费过程中通过行为改变来减少环境影响、在消费末端让废弃物最大限度回到生产领域并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往环境管理中,我们重生产轻消费,而实现低碳发展转型,必须关注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摘编自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发力)材料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我们决心坚定、目标远大,任务却也十分艰巨。目前,煤炭仍是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占能源消费
10、总量的比重超一半,要在较短时间内大幅降低其占比,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我国承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 30 年,比不少发达国家少了几十年。总体看,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轻而易举实现,而是要付出持续艰苦努力,特别是要跑好能源结构优化这场“马拉松”。其中的关键,就是做好“一减”“一增”。“一减”,即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数据显示,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70%以上。这些年,我国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大力推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使农村居民不用家家烧煤,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下一步,还要持续做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开展好散煤综合治理,特别要盯紧工业领域中的小锅炉、小窑炉,以及民用
11、生活散煤等。“一增”,即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持续下降,其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而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今后每年风电、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容量要比之前有更大幅度的增长。为此,要解决好技术、政策等方面问题,为其进一步发展铺好路。(摘编自让能源结构更加绿色低碳)材料三:减碳是项大工程,许多重大行业比如电力、钢铁、水泥等担当了重任,那么,个人消费能在其中起多大作用?政府与企业促进个人低碳消费的案例研究报告认为:为实现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除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外,也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降低因居民消费带来
12、的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随着国内消费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会持续上升。研究表明,2012 年我国居民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2002年的2.27倍。居民消费造成的碳排放不仅包括日常烹饪、取暖、出行等过程中消耗能源产生的碳排放,还包括个人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领域所消费产品和服务在其生产、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专家指出,从长远看,个人消费也是特别重要的领域和环节,个人消费模式的改变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前端供应端。若相同场景下居民从现有生活消费方式逐步转向相应的低碳消费方式,人口超过 1000 万的一二线城市人均年减排量至少可达到每人每年 1.1 吨,潜力巨大。(摘编自低碳消费,我们
13、来了)高三语文试题第 4 页 共 8 页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近年来因温室气体排放过量而引发的世界气候危机是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B要想实现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的郑重承诺,中国经济就必须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C环境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源,为此,要倡导绿色生产与消费。D煤炭是目前我国消费量最大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一半以上,短期内大幅降低其占比需克服许多困难。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绿色消费的范围广泛,如选用节能电器,使用节能灯,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坚持无
14、纸化办公等,都属于绿色消费。B在我国,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了其排放总量的七成以上,因此,降低碳排放必须降低煤炭消费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C居民消费所造成的碳排放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且随着国内消费的持续增长而不断上升,经干预后目前增长速度有所降低。D个人消费模式的改变将影响前端供应端;在相同场景下,如果居民采用相应的低碳消费方式,那么,一、二线城市的年减排量潜力巨大。6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平凡的世界(节选)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清明那一天
15、,黄风停了。但天空仍然弥漫着尘埃,灰漠漠一片笼罩着天地。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木的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像刚开始发育的姑娘一样令人悦目。孙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吃黑高粱面馍;看借来的课外书;在城里的各个地方转悠。他继续把看完的书又借给郝红梅看。他们两个人现在的交往,倒比开始时自然多了,并且对对方的一些情况也有了解。时间长了一些,班上同学之间也开始变得熟悉起来。他和乡里来的一些较贫困的学生
16、初步建立起了某种友谊关系。由于他读书多,许多人很爱听他讲书中的故事。这一点使孙少平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加上气候变暖,校园里已经桃红柳绿,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而且他的单衣薄裳现在穿起来倒也正合适,不冷不热。除过肚子照样填不饱外,其它方面应该说相当令人满意了。这天下午劳动,全班学生在学校后面的一条拐沟里挖他们班种的地。不到一个小时,孙少平就感到饿得头晕眼花。他有气无力地抡着镰头,尽量使自己不落在别人的后面。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收工的时候,他们村的润生突然来到他眼前,说:“少平,我姐中午来找我,说让我把你带上,下午到我二爸家去一下。她说有个事要给你说。我姐还说让你下午别在学高三语文试
17、题第 5 页 共 8 页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润生说完这话,就又回到他挖地的地方去了。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而且还叫他到她二爸家去!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有时他二爸路过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车呢。记得当时他常常想走近去看看停在公路边的小车,都吓得不敢去,何况现在要叫他去他们家吃饭呢!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尽管润叶她爸是他们村的支部书记,她二爸又是县上的领导,门第当然要高得多,但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而最主要的是,润叶姐小时候和他大哥一块耍大,又一起念书念到小学。后
18、来润叶姐到县城上了中学,而哥哥因为家穷回村当了农民。但润叶姐对哥哥还像以前一样好。后来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话。她每次来他们家都不空手,总要给他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最叫全村人惊讶的是,她每次回村来,还提着点心来看望她户族里一个傻瓜叔叔田二。田二自己傻不说,还有个傻儿子,父子俩经常在窑里屙尿,臭气熏天,村里人一般谁也不去他家踏个脚踪;而润叶姐却常提着点心去看他们,这不得不叫全村人夸赞她的德行了。相比之下,润叶她爸倒没有她在村里威信高。由于父亲和哥哥性子都很耿直,少不了常和书记顶顶碰碰,因此他们两家的关系并不怎么好。但润叶姐却始
19、终和他们家保持着一种亲密关系。也许因为这一点,平时书记才没有过分地和他们一家人过不去。少平在内心一直对润叶姐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去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一直到收工回了宿舍,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他想他如果不去,就太对不起润叶姐了,况且润叶姐还有话要对他说呢;他不去,说不定还会误了润叶姐的什么事。如果去,他又感到有点惧怕。他长这么大。还没到这么大的领导家里去过,更不要说还要在人家家里吃饭。另外,他感到他的这身衣服也太丢人了。
20、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先不去润叶姐二爸家吃饭。等他在学校吃完饭后,过一段时间,他直接到城关小学去找润叶。这样既见了润叶姐,又可以不去她二爸家。(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三章)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正当孙少平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对现状感到相当满意时,却接到润叶姐意外的邀请,这使得小说陡生波澜,跌宕起伏。B润叶每次回村都提着点心看望傻瓜叔叔田二及其傻儿子,这与村里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出润叶的纯朴善良。C小说中花了不少笔墨写润叶,表现孙少平对润叶的亲切、尊敬和感激,这样写更能凸显他面对润叶邀请时的惶恐和为难。D小说在塑造孙少平形象时出色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校面对面 2023 全国卷 名校 面对面 高三大 联考 二联 试题 语文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