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docx
《2022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地理必修 I 笔记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 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 亿光年;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固的太阳光照;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 亿千米)相宜的温度(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转偏向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假如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 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温带缩小;假如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2 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
3、南北回来线间之间的回来移动3 意义:维护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主要能源;1 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 焦/cm.分;1某时刻全球的情形: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邻近显现极昼现象,另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邻近显现极夜现象;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某地全年的情形: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2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
4、11 年)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 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2某时刻全球的情形: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 小;1.3 地球的运动1.3 3 某地全年的情形:北回来线以北地区,6 月 22 日显现最大值, 12 月 22 日显现最小值;南回来线以南地区, 6 月 22 日显现最小值,12 月 22 日显现最大值;回来线之间地区,最大值显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显现在
5、冬至日;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点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 我国传统的四季) 、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 6、7、8,冬季 12、 1、2)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来线和极圈来划分;回来线 =黄赤交角度数,极圈 =90 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判定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 ;或看经度 ,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2)
6、判定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如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来线,如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来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 点的经线打算12 点,夜半球的(2) 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心经线)为中心经线为0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 点;(4)判定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7、2;(5)运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地壳物质循环;需留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0 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六:区时、地方时的运算生的热能(地球内能)1 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 分钟 ,东加西减 . 2.2 地球表面形状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运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3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4 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防止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 180 经线重合;在日 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8、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1.4 地球的结构 外力作用:风化、腐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一、地球的外部结构: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状二、地球内部结构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
9、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 -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庞大的褶皱山脉;岩石圈的范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大气的垂直分层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1 对太阳辐射的减弱
10、作用 吸取作用:具有挑选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红外线,臭氧吸取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 吸取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挑选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具有挑选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2 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地面吸取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CO2 和水汽剧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
11、等的影响;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状 三、全球大气环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详细表现,火山爆发常形 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显现断裂和错动;(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洁的形式;地面间冷 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缘由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腐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2 外力作用与地貌 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
12、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转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 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 又转变风向 (摩擦力越大, 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3 大气环境、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留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缘由);(四) 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一、大气垂直分层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7 月1)低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湘教版 地理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