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教学教案设计.doc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受热过程教学教案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课 题】大气受热过程【教学内容】地理必修(人教版)2.1 节第一部分大气的受热过程【课 型】新授课【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而大气受热的主要过程可以用“太阳辐射及其作用-地面辐射及其作用-大气逆辐射及其作用”三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来概括。课标淡化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把重点放在地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热量、大气从地面获得与保持热量的过程。教学中不宜把受热过程划分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从简化角度来看,应把受热过程看作一个整体。以图表的形式整体表达,一气呵成。【教材分析】本节内
2、容给了“图 2.1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图 2.2 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两幅图表。以图表的形式具体阐述课标“大气受热过程” 。图 2.1 放在正文部分,详细解释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和“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这两个受热过程。而“大气逆辐射及保温作用”这一过程,以图 2.2 的形式,用两个小问放在活动内容呈现,既具有延伸性,也体现了学生思考逐步成熟的过程。既完成了课表要求的内容,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作为知识铺垫,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能量的能力越强,辐射出光线的波长越短。比较太阳表面温度和地面温度不难知道两种辐射的波长差异,这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另外,和上一版本人
3、教版教材相比较,对于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不同波段辐射的表现形式不提及。散射作用及其现象也予以删除。把精力更加集中在“大气受热过程”这一整体上。本节课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关能力集中训练的机会。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突出了逻辑推理能力,而在这个分析过程的同时又要把相关原理同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结合起来,在运用中形成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推理过程严谨,涉及的光学和热学知识较多,而这些知识学生没有学过,学生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障碍较多。这要求教学时给学生必要的相关知识铺垫。所以设置“教材梳理”板块。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正在建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
4、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2、理解和掌握太阳辐射大部分到达地表,使地面增温;3、理解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4、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及其意义;5、学会灵活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去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现象或问题。过程与方法:1、能用图表分析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通过图示使学生理解太阳辐射及其作用、地面辐射及其作用、大气逆辐射及其作用这三个层层递进的受热过程。3、在读图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能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
5、值观:1、通过比较分析地球与月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的不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的直接热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这是因为它是认识大气运动的前提,也是解释诸如温室效应的具体地理现象的基础。难点: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多。大气保温作用也是教学难点,因为保温作用建立在正确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逆辐射的基础上。而这两个内容均不好理解。【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6、、动画演示、讨论分析。【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布置【课前布置】1、全班分成 6 小组,进行合作式学习。2、结合图 2.1,图 2.2,以及“教材知识梳理”预习课文,填出知识梳理空白部分,并找出以下几个概念:辐射热交换; 削弱作用;长(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课前学生动手、思考】完成课前布置内容。在书上找到基本概念并勾画理解。知识梳理如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 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 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
7、大气对图中的 A 太阳短波辐射 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 B 地面长波辐射 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主要方式是 辐射热交换 。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让学生熟悉基本概念和教材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探讨打下基础。|4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教学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展示 PPT 内容,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差异。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图 2.2 分小组讨论,思考:1、月球表面昼、夜各有哪些形式的辐射?2、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1、白天有太阳辐射、月球表面辐射;晚上只有月球
8、表面辐射。2、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 127 摄氏度;夜晚,没有太阳辐射,月球表面辐射又不断把白天获得的热量向宇宙空间辐射,温度可降低到零下 183摄氏度。通过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案例引入新课,提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为下一项内容的学习做铺垫。推进新课【过度】结合月球的案例,我们看以下对地球表面辐射形式的推测对吗(展示 PPT 内容)?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不对。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层存在,所以辐射形式和受热过程比月球表面要复杂得多。通过比较,找不同,层层推进教学。|活动1太阳短波辐射及作用【承转】我们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辐射及其作用来具体理解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先看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受热 过程 教学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