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安全应急处置预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安全应急处置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安全应急处置预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第一条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涉及各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和各种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为了在发生实验事故的情况下实施科学有效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对人员安全和健康的损伤,减少环境破坏和设备损坏,减少经济损失,特依据国家、省市和学校有关辐射安全、化学安全、生物、特征设备、环境保护、职业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际情况,指定本应急处置预案。第二条 安全事故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可造成人身安全和健康损伤,损坏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设施,破坏环境,造成经济损失,导致实验过程暂时中止或永久终止的意外事件。第三条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实验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的原则,应急处置坚持“先救治,后处理;先救人,后救物;先制止,后教育;先处理,后报 告”的基本原则。第四条 应急处置管理机构。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整体框架下,应急处置实行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室、实验房间管理人员多级管理。落实安全责任人职责,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学院书记或院长任组长,实验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第五条 常见事故类型。(1) 水、电事故。水、电管线设备老化或使用不当引起的漏水、溢水、漏电、触电等。(2) 火灾、爆炸事故。违规使用电器、短路、压力容器、气体钢瓶、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不当、违规使用明火或吸烟设备引起火灾、爆炸。(3) 化
3、学性污染或毒害性事故。有毒有害或放射性物质接触人体或在体内累积导致烧伤、灼伤、中毒,有毒有害或放射性物质泄漏、散落流失造成人员中 毒,环境污染。(4) 机械性伤害事故。高速旋转、运动部件、切削机械、高温部件、溅射的高温气体、液体因挤压、切割、撞击、高温等原因导致人员伤害,如皮肤撕裂、出血、骨折、心跳呼吸停止、休克、内脏劈裂、四肢断裂等。(5) 仪器设备损坏事故。违规接线、操作不规范、停、断电后不按要求恢复设置、超负荷、超量程、超时间使用仪器设备导致损坏。第六条 事故主要原因。(1) 实验室管理不当。无登记报备制度,无进出实验室记录,无实验室定期检查制度,剧毒、放射性物质无双人双锁制度,对外来人
4、员培训监督不到位,随意在实验室饮食、饮水,对危险废弃物处置方法不正确等。(2) 实验操作无规范,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如实验过程未佩戴防护设备或防护不足,监控过程无监控,剧毒、放射性物质使用不当等。(3) 实验设备管理、使用不当。如大型设备运行管理没有标准化、制度化,设备运行无人值守,随意离开,不及时检查设备老化和破损情况,维护不当,超负荷运行,不安规范和说明书进行操作等。第七条 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蔓延发展的趋势等由高到低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分级标准是事故信息报送、分级处置和责任追究的依据。第八条 常规应急处
5、置方法(1) 事故发生初期,事故部门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应急自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2) 事故发生后应上报上级领导部门,协助领导部门加强事故现场安全保卫,疏散人员至安全环境,但需防止有关直接责任人员逃离现场。(3) 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要紧急调用的实验中心范围内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场地,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阻拦和拒绝。(4) 事故造成人员、设备、环境等损伤,应尽快拨打 119、120 等急救电话和学校相关安全管理门、保卫部门或应急处置领导部门的电话。第九条 漏水、积水、溢水事故应急处置方法(1) 仪器设备、电源插座等要放在离水源较远的位置,防止因潮湿使仪器金属部分生锈、插座漏电
6、和仪器带电。(2) 若发生漏水、积水、溢水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水阀,转移危险品和仪器设备防止被水淋湿。组织人员进行积水清除,及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3) 如果仪器设备内部已经进水,应报请维修人员维护设备。第十条 漏电、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方法(1) 发生触电事故,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方法包括:(a)切断电源开 关;(b)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c)用几层干燥的衣物包裹手部,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拽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严禁救护人员身体的任何部位直接触及未脱离电源的触电者。(2)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使其就地仰面平躺,确保
7、气道通畅,并检视其神志是否清醒。神志清醒者,保持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 需按 5 秒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丧失意识。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3) 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丧失意识,抢救人员应立即就地持续不断用人工心肺复苏法正确抢救,并拨打 120 急救电话。第十一条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方法(1) 电器火灾应急处置(a) 立即切断电器总电源、气源开关,防止火势扩散及蔓延,迅速移走周围的可燃物品,关闭一切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b) 设法隔绝火源周围的空气,降低温度至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火势的大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扑灭火焰。火势较小时,可用湿抹布等灭火
8、。对于大火,应根据燃烧物的性质使用不同方法和灭火器灭火。(c) 当实验室发生大火又没有及时扑救,致使火势蔓延扩大而无法扑灭时, 应立即拨打“119”报警,同时组织人员尽快撤离现场,上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相关领导部门。(2) 气瓶爆炸火灾应急处置(a) 立即切断气源的电源,移走可能使火势扩大、有爆炸危险的物质,如充有气体的钢瓶及其他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等。(b) 设法隔绝火源周围的空气,并快速使用灭火器灭火。(c) 当发生爆炸火灾又没有及时扑救,致使火势蔓延扩大而无法扑灭时,应立即拨打“119”报警,同时组织人员尽快撤离现场,上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相关领导部门。(3) 根据导致火灾的物质,采用合适
9、的方法灭火(a) A 类火灾为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器灭火。(b) B 类火灾为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容器内可燃液体转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对于可燃气体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爆炸,然后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C 类火灾为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
10、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d) D 类火灾为部分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引发的火灾。钠和钾引起的火灾严禁用水扑救,水与钠、钾反应会促使火灾猛烈发展。应采用干砂、干粉等特殊的灭火器。(4) 火灾应急疏散程序(a) 火灾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刻组织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b) 疏散顺序:着火层人员,着火层楼上人员,着火层楼下人员。(c) 疏散方向: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疏散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指示的方向进行疏散。若安全指示灯方向和火灾方向相同,则朝相反方向疏散。(d) 每个实验室每位教职人员均应配备“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在发生火灾时,每位职工应立即正确佩戴呼吸器,按照应急处置程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山大学 物理 实验教学 中心 安全 应急 处置 预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