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劳动关系是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组织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如何从制度 安排上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适应现代工作环境的变革,是世界范围内劳动关系安排面 临的共同难题。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企业 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系统掌握劳动关系的实质、劳动关系安排模式和劳动关系的历 史和制度背景等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能分别从劳动者与工会、雇主和雇主组织 以及政
2、府劳动关系三主体的角度把握中国当代劳动关系,系统掌握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 范、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个人参与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及企业规章制度等劳动关系的 协调机制,全面理解劳动争议及其处理、集体争议与产业行动和劳资冲突与社会安全等劳动 关系矛盾处理内容。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编劳动关系基本理论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和熟悉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劳动关系 的外部环境;把握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开展历程及其研究方法。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1.劳动关系相关概念劳动关系、雇佣关系、产业关系和劳务关系2 .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和社会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基本特
3、征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合作的根源1 .冲突的根源.冲突与合作2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劳动关系运行的外部环境1 .经济环境.技术环境2 .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3 .社会文化环境第四节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开展历程及其研究方法1 .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劳动关系学的开展历程2 .劳动关系学的学科特点.劳动关系学的研究方法思考题:如何理解劳资冲突与合作,以及产生冲突与合作的各种根源?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模型及其在当代的开展,重点掌握劳 动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和策略选择理论;综合运用劳动关系理论与模型,分析中国劳动关系运行的模式选择。教学
4、主要内容:第一节劳工问题与近代劳工运动理论1.劳工问题2.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3.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4.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5.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主义理论6.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第二节劳动关系系统理论1.邓洛普劳动关系理论2.桑德沃模型3.安德森模型第三节劳动关系策略理论1.罢工与谈判理论2.劳资合作绩效理论3.产业冲突理论4.策略选择理论第四节劳动关系安排模式1.斗争模式2.多元放任模式3.协约自治模式4.统合模式思考题:试述劳动关系策略理论不同流派的主要观点。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开展和制度背景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历史开展的阶段特点、劳动关系面
5、临 的问题和挑战,理解劳动关系开展的一般规律,掌握我国劳动关系的开展变化。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斯密的管理思想1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二节管理时代劳动关系.科学管理理论1 .该时期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三节劳动关系冲突制度化.行为科学理论1 .劳动关系的制度化.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四节成熟的劳动关系.现代管理学的开展一一 “管理理论的丛林”1 .成熟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五节当代劳动关系的开展和问题.经济和组织开展的背景1 .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各时期劳动关系特征比拟和规律第六节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开展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
6、劳动关系的建立1 .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开展思考题:试述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的开展趋势。第二编劳动关系的主体第四章劳动者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劳动者的不同定义,分析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及劳动者内部结构, 概况了解当代中国劳动者阶层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原固定工、农民工的现状及问题,掌握 劳动者权利内容及法律特点。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劳动者的定义.劳动者的定义1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特征指标 第二节当代中国劳动者的社会结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分析中的劳动者1 .个人阶级结构分析中的劳动者 第三节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权利的性质和分类1 .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和特点2
7、.劳动者义务的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劳动者阶层的现状.原公有制企业工人的转变和现状1 .农民工的现状.劳动者阶层的开展趋向思考题:试析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劳动者和劳动者的内部构成。第五章工会教学目的和靠求:全面把握工会的历史开展及关于工会问题的不同学术观点,理解工会 的性质、主要类型及工会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判断中国工会的现状及 其转型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工会运动历史及工会理论回顾.工会运动的历史回顾1 .工会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工会的分类、职能与行为方式.工会的分类1 .工会的职能.工会的职能分类及其理论2 .工会的行为方式第三节转型中的中国工会1 .中
8、国工会的历史开展.中国工会制度的主要特点2 .中国工会的转型思考题:试述不同历史阶段工会运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及中国工会转型的H标取向。第六章雇主和雇主组织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雇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雇主组织的形式和特征,雇主组织在劳 动关系中的作用,掌握雇主的权利和义务,理解中国雇主阶层的形成和雇主组织的现状,分 析雇主的角色。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雇主的概念与雇主的权利和义务1.2.1.2.雇主的含义雇主的权利和义务1.2.3.4.第二节雇主组织及其作用雇主组织的起源雇主组织的形式和特征 雇主组织的作用 国际雇主组织第三节中国雇主与雇主组织.中国雇主阶层的形成1 .中国雇主组织 第四节雇主管理策略
9、与实践1.2.3.4.5.6.专制/剥削管理模式 集权/宽容管理模式 自主/合作管理模式思考题:分析中国雇主特点及雇主组织现状。第七章政府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政府、劳动行政的含义与政府职能,了解、多元主义及国家学派 的国家介入劳动关系理论,了解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的相互作用,掌握我国劳动行政作用 的分析框架以及我国政府在制定劳动政策、建立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条件和协调劳动关系 上的具体作用。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政府和劳动行政的含义1 .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理论.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2 .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的相互作用3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第二节中国政府在劳
10、动关系中的作用.劳动政策的制定1 .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劳动条件的维持和提高2 .协调劳动关系思考题:如何理解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第三编劳动关系的运行与协调第八章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范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劳动关系法律规范的含义和功能,重点掌握劳动关系法律规范的 体系,深入理解劳动基准法、劳动合同法和集体合同法在劳动关系运行中的职能和作用。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劳动法概述.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1 .劳动法的起源、开展和体系 第二节劳动关系运行的劳动基准法.劳动基准的概念和特征1 .劳动基准的立法模式2 .劳动基准的立法概况 第三节劳动关系运行的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概述1 .劳动合同法的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关系学 劳动 关系学 课程 教学大纲 本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