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共7页).doc
《归去来兮辞教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教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2.辞的体裁特点 。积累文言知识。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
2、因。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辞”的特点。、朗读课文。、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一、 导入新课(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生:陶渊明(2)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那么大家能不能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有多深?生:讨论并回答师:(引导并总结)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为什么要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牡丹或百合
3、为号?(老师提示)他的归园田居中有没有写柳树的诗句?(让学生回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大家想想柳树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是很飘逸、很洒脱的。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渊明又号“靖节先生”,在古代“靖”有“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靖节就是保守节操,显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
4、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显示出他怎样的节操?(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崇尚自然。(3)称渊明为靖节先生,难道他是浪得虚名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文中来看看陶渊明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靖节先生。二、课文解析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兮是语气词。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
5、”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三、相关知识简介:.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
6、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主要内容介绍 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着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
7、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字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四、朗读、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提示: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惆怅-chu chng 飏yng 眄min 岫xi 翳y 皋-go 棹zho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第二段用三韵,全段
8、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 “畴”“舟”“丘”“流” “休”。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学生集体齐读。五、学习序、学生默读一遍,利用注释帮助阅读,强调重点文言知识()词类活用:“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重点虚词:“求之靡有、四方之事
9、”中的“之”()古今异义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特殊句式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遂见用于小邑(见,被)被动句、找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小结: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六、学习第一段、学生
10、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特殊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古今异义问征夫以前路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内容分析()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11、,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小结:“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去来兮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