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的实践与-分析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的实践与-分析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的实践与-分析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摘要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是关键期的基础。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关键期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本课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向一年级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让其受益终身。关键词行为规范 示范
2、激励 养成一、问题的提出每年九月,都有一批 7 岁的儿童背上新书包走进小学的校门。从此,他们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开始紧张充实有压力的小学生活。他们对小学的生活充满好奇、喜欢、焦虑、愉悦、害怕、逃避等种种感受。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大新起点,他们刚刚踏入正规学校的大门,入学前他们的思想意识很淡薄,再加上父母长辈的无限宠爱,使得这些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不会尊重人,自律性差,随意性强,自立能力差等,这些习惯一旦固定形成,那么后果就会不堪设想。要想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迫切。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
3、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能促使学生个体更好地发展,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一年级是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年级班主任除了做好教学工作以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因为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半功倍,难以奏效。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利用他们“犹如一张白纸”的优势,严加要求,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小、抓细、抓实、抓紧、抓好。由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二、课题研究对象与依据研 究 对 象 : 从 小 学 新 生 的 特 点 来 看 , 他们对小
4、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研 究 依 据 : 叶 圣 陶 先 生 说 : “从 小 学 教 师 到 大 学
5、教 授 , 他 们 的 任 务 就 是 帮 助 学 生养 成 良 好 的 习 惯 , 帮 助 学 生 养 成 政 治 方 面 、 文 化 科 学 方 面 的 良 好 习 惯 。 ”国 外 , 许多 教 育 专 家 对 良 好 行 为 习 惯 作 了 精 辟 的 论 述 。 英 国 教 育 家 洛 克 认 为 : “事 实 上 一 切 教育 都 归 为 养 成 儿 童 的 良 好 习 惯 , 往 往 自 己 的 幸 福 归 于 自 己 的 习 惯 ”; 俄 国 著 名 教 育 家乌 申 斯 基 指 出 : “良 好 习 惯 乃 是 人 在 神 经 系 统 中 存 入 的 道 德 资 本 , 这
6、个 资 本 不 断 在 增值 , 而 人 在 其 整 个 一 生 中 就 享 受 着 它 的 利 息 ”。 因 此 , 良 好 行 为 习 惯 是 人 才 成 长 、 实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础 , 是 学 校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也 是 全 面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的 需 要 。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改 革 和 加 强 中 小 学 生 德 育 工 作 的 通 知 明 确 指 出 : “德 育 对 中 小 学 生 特别 是 小 学 生 , 更 多 的 是 养 成 教 育 。 ” 养 成 教 育 的 本 质 则 是 在 一 定 社 会 或 阶 段 的 政 治
7、思 想 指 导 下 , 使 受 教 育 者 养 成 和 具 备 健 康 的 身 体 素 质 和 心 理 素 质 、 基 础 的 思 想 品 德 和 行为 习 惯 以 及 基 本 的 生 活 能 力 。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进 未 成 年 人 思 想道 德 建 设 的 若 干 意 见 指 出 要 依 据 不 同 年 龄 段 学 生 的 特 点 , 抓 紧 修 订 和 完 善 中 小 学 生 守 则 和 日 常 行 为 规 范 。 对 小 学 生 重 点 是 规 范 其 基 本 言 行 , 培 养 良 好 习 惯 。 目 前 学 校在 实 施 的 小 学
8、 生 日 常 行 为 规 范 是 国 家 对 小 学 生 日 常 行 为 的 最 基 本 的 要 求 。 其 目 的在 于 加 强 对 小 学 生 的 文 明 礼 貌 教 育 和 行 为 训 练 , 以 促 使 他 们 从 小 养 成 良 好 的 行 为 习 惯 。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贯彻 小 学 生 日 常 行 为 规 范 的 基 础 。 在 以 上 教 育 理论 和 教 育 决 策 的 指 导 下 , 我 们 选 择 了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 个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的 课 题 。三、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
9、宗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2. 本课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通过本课题实施,探究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使学生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这一目标努力,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让其受益终身。四、研究的内容(一)现状分析|1. 描述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习惯现状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刚刚入学的孩子,最需要补上的是“习惯课”。有些孩子的认字和计算能力,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年级下学期的水平,但是却不会收拾文具,打预备铃了还手忙脚乱;不懂用眼卫生,喜欢的课外书一看就是很久;课
10、堂上随便讲话,离开座位,做小动作;课间随意追逐打闹,捉弄同学;乱扔垃圾,不会扫地;有的孩子甚至吃饭时还吵着要爸爸妈妈喂家长往往在学科学习上急于求成,生活上却完全包办,造成孩子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但他们却浑然不觉。2. 分析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形成原因 个人因素学生们不知道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行为习惯不重视。他们对于一些行为规范的要求还是知道的,但由于自身不重视和缺乏家长和老师的训练,还没有形成习惯。 家庭因素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教育孩子的方法各种各样,有“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民主型”等。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
11、。他们可能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引导。这就使有些孩子们形成了比较随便,不受拘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我校有较多外学区的学生,父母是生意人或农民,他们忙于做生意,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就更疏忽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的家长文化素质高,教育理论懂得挺多,但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 社会因素在孩子们上学前班时,大部分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孩子太小,不能用严格的纪律去约束他们,使他们觉得任何规章制度都是可以迁就的,不遵守也没关系,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知道应该这样做,却没有努力去做,只是“有时能”做到的不良现状。(二)实施策
12、略1. 制定符合一年级新生心理特点的行为规范教育实施目标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及归因分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指导,力求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转化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了一年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施目标。它由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分学校、家庭、社会三块内容。这样,我们在操作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实施班级管理时就有了努力方向。每一个目标的实施,我们老师都要把具体步骤、每一步的要求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必要时给予演示,便于学生学习操作。如值日,教师得先分配工作,再讲清楚值日的步骤,并示范如何扫地,最后还要从始到终现场指导和监督,否则学生就
13、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尽管一开始会使我们老师感到疲惫,但是学生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就变得井然有序。老师就可以不用在这方面花太多的精力,就会感到如释重负。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要求,为良好的班风班纪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养成教育还是以训练法为主,然后配合其他多种方法。通过升旗下讲话,班会,思品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端正态度,明确行为目标。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在于训练,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训练必
14、须持之以恒,训练必须严而又严,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回顾一年的课题实施过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有这些: 创设情境,家校社会合力。良好的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自觉的行为。而家庭首先应具备这种良好的情境。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家庭影响的特殊作用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学校把优化家教职能,提高家教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学校定期聘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开设家长课程学校,赠送学校自编家长学校教材和椒江家教报刊,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家长和优秀家庭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积极
15、为孩子创设平等型、学习型和谐型的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校合一的功能,共同实现教育目标,为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有利的保障。针对部分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的不够重视的情况,我们在开学初利用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的机会,分班级召开了几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们与家长们讨论行为习惯对孩子学习及生活的影响,并用我们所教过的已毕业学生的实例告诉家长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何其重要。经过几次家长会,家长们与老师达成了共识:为了我们共同的心愿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我们要互相支持,争取使孩子们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表示一定要给孩子在家创设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情境和氛围。除此之外,学校的情境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小学生 良好 行为习惯 养成 教育 教学 实践 分析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