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docx
《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登云门诸山 明宗臣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乌惊。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诗人身在山中,以萦绕耳边的乐声,渲染出高山之巅空灵而神秘的意趣。 D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E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2.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
2、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6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水亭偶成朱瞻基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3赏析颔联“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答:_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问题。宿王昌龄隐居常 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注】药:芍药。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
3、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又增添了一份温馨。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D.最后一句不仅通过鸾鹤纷飞再现了“西山”的美好景色,而且承接前一句,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6、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西江月 秋兴程馞b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7、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4分)8、
4、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4分)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910题高 亭元 刘因高亭云锦绕清流,便是吾家太一舟。山影酒摇千叠翠,雨声窗纳一天秋。襟怀洒落景长胜,云影空明天共游。笑向白鸥问尘世,几人曾信有沧洲?【注】:太一舟,即太一莲舟,北宋画家李公麟有太一真人图,画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9.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首句描写了高亭云笼水绕的美丽景色。B.第二句诗人把高亭看成自己颐情养性的地方。C.颈联写诗人因内心寂寞冷落而愿与云影共游。D.尾联运用反问,是为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满意。10.自选一个角度,试对本诗的颔联进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112题。北塘避
5、暑 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注】首诗歌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11:从全诗看首联有什么作用?12:宋代诗歌重“理趣”,本诗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结合诗句谈一谈。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1314题。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茅塘马上宋贺铸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注 壮图:过去的抱负。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13、这两首诗都写到了“落日”意象,你最欣赏哪首诗中的“落
6、日”意象所呈现的意境画面?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14、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云门道中晚步(宋)李弥逊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铺陈了漫步云门道中所见暮色笼罩下的山水景色,“山转岗回”、“步随”、“独绕”等字眼点明行动轨迹。B首联总写诗人云门道中所见,以“暗东西”“路更迷”紧扣诗题中“晚步”,勾勒出傍晚山林幽深晦暗的概貌,为下联展开具体描述蓄势。C颔联从诗人主体活动
7、的角度运笔,出句与对句以“望”和“步”分别领起,描绘景象目力所及比脚力所及来得更为阔远,笔力新俏,推陈出新。D尾联描写画外沉醉美景的诗人与画中扶着青藜杖醉酒老叟相映成趣,与卞之琳断章中主客体位置调换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16本诗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B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C
8、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D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解析 “借景抒情”错,应是“直抒胸臆”。18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临江仙【五代】牛希济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 B“一点”是词
9、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 C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胧,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 D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此字。 E下片写星斗下垂,湖面视野开阔,橘林更显红颜娇美,含蓄地写出极富诗意的美景。20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5分)B、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B颔联写攀高登险,并没有表现“登山的悠闲”;C“紫笙”本指仙乐,此处并非真实的乐声)2(6分)诗人登山所见千峰倒插江中,满目芙蓉苍翠,攀登险峰的过程有观赏美景的乐趣;诗人耳闻风声,如云
10、外笙乐,若有若无,有仿佛聆听仙乐的的情致;诗人登上山顶,迎风而立,恍惚身处昆仑之境,有飘飘欲仙之感。 (评分建议:答案须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角度分别分析登山的情致趣味,每点各2分;仅把景物描绘出来,不给分;分析全部诗句,然后总结诗人情感,给1分)赏析首句写山顶之景。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山头,周围缭绕着族族玄云。英英,形容云兴涌堆积的样子。攀月吻云的山峰之高耸,射云泻山的月光之清辉,遮山烘月的云雾之漂浮,三者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同时也表明登山的时间是在晚上。次句,是人在山中蜿蜒登涉,江水曲饶,千回百转。江水澄碧清澈,晶莹明亮,倒映出山峦。“千峰”扣题中“诸山”,千峰插水,好似一个倒悬的天
11、地盆景,及其秀丽,而且“插”字更使山水辉映显得富有生气活力。拿傍依山峰的明月,族拥山峰的云雾,倒浮于江中,山、水、云、月,构成一幅有没而和谐的水墨画。三、四句集中写“登”。“芙蓉”非指荷花,是长满山中的木本植物,其性耐寒。“苍翠”写出它的本色,这里是以颜色代指事物的本身,同时也描绘了遍野芙蓉、满目苍翠的云门山色。拉紧芙蓉树枝才能在陡峭如壁的山石上步步攀登,可见山势的险峻。“乱射”两字传神地写出手一松开,被拉紧的树枝迅速反射弹回,左右颤动,乱打身旁的枝叶,激起林中一片嘈响的情景,故惊动了栖睡的猿鸟。 五、六句写云外笙乐。“云外”表明已至山顶,暗点山名“云门”。登上山顶,即身在云中,忽又听到云外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