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升七暑期衔接训练 暑假强化训练 第十八讲《诗歌默写、翻译》.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语文六升七暑期衔接训练 暑假强化训练 第十八讲《诗歌默写、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升七暑期衔接训练 暑假强化训练 第十八讲《诗歌默写、翻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小语小升初暑期衔接训练暑假强化训练第十八讲诗歌默写、翻译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旬名言,最适合用来送给下列四个人中的()A.说话不算数的小明。C.捧起书就想睡觉的小燕。1 .下列含蓄表露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止在学习击鼓却梦想一学就会的小强。D.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经常犯小错误的夏林。)B.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 .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下列表达较为恰当的是()A.借物言志B.
2、表达了思念之情C.描写春景.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思援/弓缴/而射之。C.为是/其智/弗若与?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5.下列诗句与括号里的描述不相符的是哪一项?()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时间)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念之情)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秋望月)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元宵赏灯)6.下面诗句中与“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相同情感的一项()。A.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7
3、 .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8 .下列诗句和七夕节无关的是()A.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D.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9.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FI无关的项是()。【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理解。注意多读,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其意思。15 .【答案】A【解析】【分析】“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 友情的标准。伯牙鼓
4、琴主要赞扬朋友之间的珍贵友情。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正确。B:伯牙和锤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错误C:伯牙与锤子期志趣高远,情趣高尚。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伯牙鼓琴的理解。读古文,要抓住文言文重点词句理解短文内容,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体会。16 .【答案】B【解析】【分析】“伯牙鼓琴”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古诗文中多有提及: A: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樽”中“高山流水源于古诗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今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臼: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伯牙鼓琴的故
5、事无关。 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意思是:借问人问什么是忧愁寂寞,好象俞伯牙断了琴弦,再 也没有琴声。 D: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意思是: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伯牙绝弦的理解,以及一些历史常识。读文中注意积累历史知识,和 相关内容。17 .【答案】B【解析】【分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 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故为“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对偶的理解和运用。18 .【答案】C【解析】【分析】
6、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作答。金沙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 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理解诗意后可知,这句诗高度概括了 红军长征中两次重要的经历是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19 .【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出自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 知秋思在谁家。写的是桂花。出自宋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来。写的是红杏。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FI荷花别样红。写的是荷花。出自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 上时。写的是桃花。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平时应注意积累和识记。20 .【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竹石。意思就是“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竹子 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8、,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赞美 的是竹子,故A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二、填空题.【答案】(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 确的结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死亦为鬼雄;诗人铮铮铁骨的爱 国情怀。(2)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善于观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与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代苏轼 的题西林壁,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9、看庐 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作者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杳”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 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揭示的是每个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的道理,与八字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 长”意思一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 鬼中英雄。这两句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识记与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 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通过王戎说的话可以看出他是
10、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故答案为:(1) 1、横看成岭侧成峰2、远近高低各不同3、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 得不出正确的结论4、梅须逊雪三分白5、雪却输梅一段香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7、死亦为鬼雄8、诗人铮铮铁骨的爱国情怀。2 2) 1、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2、善于观察【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 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 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
11、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 好。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 进行概括。22 .【答案】(1)何当金络脑;任尔东西南北风;要留清白在人间(2)有再来的时候;有再青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聪明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去不复返呢(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 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 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
12、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 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驰,立下功劳呢?出自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 严冬的西北风。这两句出自清代画家郑燮的竹石,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竹的刚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出自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2)匆匆主要讲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何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 题思想。原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13、聪明的,你 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故答案为:(D何当金络脑,任尔东西南北风、要留清白在人间(2)有再来的时候、有再青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聪明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3 .【答案】(1)札札弄机杼(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3)李贺:咏物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有心栽花花不发(5)常将有日思无日(6)近山识
14、鸟音【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 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 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 意的易错字有:札、杼、庭、栖、鸦、脑、栽。(1)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意思是(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 札的织布声。(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 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
15、的桂花。(3)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 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 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4)“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 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长成 了郁郁葱葱的柳树.(5)“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 裕时那样铺张浪费。(6)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
16、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 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故答案为:(1)札札弄机杼(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3)李贺、咏物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有心栽花花不发(5)有心栽花花不发(6)近山识鸟音【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 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4 .【答案】(1) EA(2) BD(3) CF【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可惜我却不在
17、 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 魂。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清明节。(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出自唐朝诗人 欧阳修的古诗作品生查子。元宵节(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意思是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李隆基端午。端午节。(5)千门万户瞳瞳R,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 下,换上新的桃符。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春节。(6)海上生明月,天涯
18、共此时。意思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出自张九 龄望月怀远。中秋节。故答案为:(1)E(2) A(3) B(4) D(5) C(6) 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25 .【答案】(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 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 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
19、问题。比如本题要注 意的易错字有:欲、魂、盈、脉、岭、侧、峰。(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 魂。(2)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 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故答案为:(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 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
20、正确的写法。26 .【答案】(1)胜读十年书(2)路遥知马力(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不畏艰险、乐观向上【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 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 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意思是(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 心的好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
21、好坏、友情的真假。出处是元无名氏争报恩(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出自两汉 佚名的长歌行(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 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5)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 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 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 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故答案为:(1)胜读十年书(
22、2)路遥知马力(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7 .【答案】(1)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2)对待土地;农民们;热爱;憧憬(3)抗战;掩护群众;连队转移:不畏牺牲;从容不迫;英勇顽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 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或做出选择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 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1)考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23、书相关内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 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两句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又烘托出诗 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注意诗人名字“轼字的写法,左车右式。(2)考查三黑和土地的主要内容, 注意“憧憬一词的写法,两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T。可以通过去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3)考 查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内容,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 接受任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五段写英勇跳 崖。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默写、翻译 小学语文六升七暑期衔接训练 暑假强化训练 第十八讲诗歌默写、翻译 小学语文 六升七 暑期 衔接 训练 暑假 强化 第十八 诗歌 默写 翻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