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一词的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英国作家查艾霍尔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关键词: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方法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的一种行为。结
2、合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一词的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英国作家查艾霍尔说: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育一般处于习惯培养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在这两个阶段,
3、儿童的个性还没有真正形成,可塑性较强。如果在这个时期就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这个时期就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最关键的时期。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一)、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人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然而,教育的结果不能只限于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性的行为只占少数,更多的是非习惯行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除了会遇到一般的、自己熟悉的情境外,还经常遇到很多特殊的、不
4、熟悉的情境,采取什么行为,要靠道德意识的支配,这种道德意识是不能靠简单训练产生的,要靠长期的培养和积累。所以,行为习惯的训练要始终贯穿着道德教育,要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深处发生变化,以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二)、行为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什么样的品德、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和今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大,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因此,重视、加强对这一阶段儿童的思
5、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缺陷,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夸夸其谈地讲大道理,不能把背得滚瓜烂熟的道德规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这是教与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校德育孕育的怪胎。因此,关注、尊重和鼓励学生的道德生活实践,并通过德育过程使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改变学校德育的现状、推动学校德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在小学低年级学
6、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比如我们给小学的建议是孩子刚入学的一个月要培养孩子“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等到第二个月了,在巩固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提出“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我们在总结习惯形成的时间上发现,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能一学期培养好三个,那么一年下来就是六个,这个成就就不小了。 (二)榜样示范 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
7、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字词,当学习到“中”这个字的时候,我要求同学给我用“中”字组成一个词,有的同学说“中国”、“中间”、“中华”,我都说好,有一个小朋友也用“中”字组成了一个词组:红中,我就问,“红中”是什么呀,他说“红中”就是麻将牌啊,这你都不知道啊。我说你怎么这么熟悉啊?他说,我妈我爸特爱打麻将,天天打到半夜。我说这影响你学习吗?他说当然影响我学习了,后来我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现在他们“三缺一”的时候,我还能补缺。大家想想,这样的父母还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嘛。另外同龄伙伴的榜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也要注意让孩子向同龄人中优秀典型的
8、伙伴学习。(三)激励强化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不断的强化,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这种强化就是正强化。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了,老师可以在班级公告榜中奖励给这个孩子一个纸做的小红花,这样就会激发这个小朋友继续表现出好的行为。家长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孩子连续表现很好,就可以规定,孩子在得到几个小红花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愿望。家长要对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要事先规定,要合理,要能激发孩子想要的动机。这个方法对小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合适。家长和孩子还可以签“亲子契约”,爸爸和妈妈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
9、到,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 (四)行为训练 教育家蔡元培说过:“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的事,要重在实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潜移默化,以身作则。老师是学生模仿最多的对象,所以要求学生遵守的规范,教师首先要做好。如:升旗仪式要求学生肃立的时候,我也会和学生一起肃立、唱国歌,绝不会随意走动或和其他老师说话。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自然也会遵守规范。2、树立典型,激起共鸣。学生还有爱受表扬,积极向上心理,他们敬佩英雄
10、人物,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先进典型。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经常宣传学生中的好人好事,以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3、培养助手,加强监督。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我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制定了班级公约,推选出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担任监督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随时随地督促其他同学的行为。这样班级里的违规犯纪现象也逐渐减少,学生慢慢地养成了良好习惯。 (五)注重体验 抓住儿童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习惯让自己尝到甜头,坏习惯使自己吃到苦头”;习惯的养成就是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制度。主体体验是良好行为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
11、的关键因素。 (六)防微杜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不让不良行为发展成不良习惯。家长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家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以后等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了再改正难度可就大了。 (七)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常有反复,家长要“抓反复,反复抓”,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八)家校配合家校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今天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让我们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股涓涓细流,在心中汇成浩瀚的大海吧!参考文献:1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林文正.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