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docx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科学被称为格致之学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内的学科知识;狭义: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在内的知识系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成果的总和。最窄意义上的科学概念才是与Science相对应的概念,即特指与技术相区分的基础自然科学。这里是从狭义上理解的。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第一、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已经成为一种涉及到科学发现、科学创造、科学组织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性的知识生产过程。如:化学家发现新元素;医学家发现新病毒;物理学家发现的新射线等。总之,只要深刻认
2、识“事实”“规律”,认识就进入了伟大的科学殿堂。第二、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理论学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人类也将这些科学知识用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科学知识获得了实际的价值。第三、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随着现代科学的诞生和科学潜在应用价值的出现,科学开始出现组织化和社会化,企业、集团、国家乃至国际间合作的科学研究逐步增多,科学研究之外的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科学研究中来。第五,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
3、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等特征。科学是一般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间接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3)自然科学的涵义自然科学:关于自然科学本质规律的系统知识以及获得这些知识而进行的认识活动和社会建制(现代科学)。2、自然科学的特点1)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 它所反映的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些都和社会阶级关系无关,也不代表阶级利益,自然科学不是建立在特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既无国界,也无阶级界、民族界,它向一切人开放,向一切有能力进入科学之门的人开放。自然规律能够被社会各阶级的人所发现、所继承
4、、所利用。正是自然科学的这个特点,使它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就象接力赛跑一样,得以迅速发展。即:科学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它与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毫不相干。2)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和较,大的稳定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3)自然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马克思最早从理论上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科学的生产力性质。他把生产力区分为直接生产力和一般生产力两种形态。4)自然科学所反映的事实和结论具有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可检验性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基本要求是否可检验是鉴别科学与伪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不是一次完成的,科学还要经得起多次检验2、科学的划界标准第一
5、:逻辑实证主义:(实证模式)经验模式一概率归纳-逻辑及经验实证把经验的证实性或可证性作为科学的划界标准,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得到经验(包括观测事实和实验事实)证实的理论才是科学不能得到经验证实的理论则是形而上学”,应该留给神学去讨论。第二:批判理性主义(证伪模式)P 1(问题)TT(试探性理论) - EE(消除错误)-P2 (新问题)P problemT T- -tentative theory EE-一elimination of error认为不是经验的证实性,而是理论能够被经验证明为假的可能性可证伪性才是科学的划界标准。第三,科学历史主义(范式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 - 科学危机+
6、 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 - 新常规科学(形成新范式)代表人物托马斯.库恩,他认为,在历史上,一种理论是否被认为是科学,取决于是否与当时该科学领域的范式是否相容,而范式最终不是由观测和实验来判定决定范式的选择还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受科学家个人以及政治、理论等时代因素的影响,因此,没有能为不同科学共同体普遍接受的、具有绝对意义的科学划界标准。范式”(paradigm)库恩著作中没有精确的定义,大致有以下涵义: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具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信念,科学的模型、具体运用的范例,还包括指导和联系理论体系与心理认识的自然观或世界观。选择理论或范式时,只是有一些一般标准如:
7、有效性、简单性、精确性、广泛性、一贯性等,但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此,科技史上的实际情形是:只有一种范式还有效,还能从事解难题活动,就不会被放弃;一种理论只要符合范式就被认为是科学。科学进步不是科学理论逼进客观真理意义上的进步,而是在解决难题效用上的进步。科学理论的发展正是范式的运动。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工具、机器等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性质:人们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有效改造自然的种能动关系,是一种物化的科学。是一种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因此,它本身没有阶级性,也没有国界,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2、技术的特点1)技术
8、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两重属性。2)技术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3)技术具有中立性与价值性。4)技术具有主体性和客体性。5)技术具有跃迁性和累积性。1.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2.试述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有何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应该是排除了形而上学因素,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
9、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幼稚态度和其他幼稚行为”。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是“人类理论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1.科学的本质特征(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第一,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
10、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第二,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第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一般生产力。第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它和资本结合起来,就成为资本家统治的工具而“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第五,科技具有双刃剑作用,一方面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控制人的力量。2.技术的本质特征(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
11、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马克思从分析劳动过程人手,指出:“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不顾圣经的训诫,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第二,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马克思认为,人工物的存在说明“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
12、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第三,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在马克思看来,由于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他说: “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从历史上看,正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2.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一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一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科学技术
限制150内